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5 :用研四式之「望」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接下来的四篇文章,给产品经理们介绍四个最有效的用户研究招式: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5 :用研四式之「望」

望对应的是观察用户行为,闻对应的是倾听用户反馈,问指的是主动询问或挖掘,而切的意思是做试验。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5 :用研四式之「望」

今天先来介绍第一式 —— 望。

让我们重温一个经典的故事:

当 Sony 引入 Boom Box 概念的时候,他们召集了一些潜在的消费者,组成焦点小组来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或黄色。经过这一组潜在购买者的讨论之后,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这次会议以后,组织者对小组成员表示了感谢,并告诉他们在离开前每个人可以免费带走一个 Boom Box 作为回报。那里有两堆Boom Box:黄色和黑色。

结果是,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

这是一个「身体很诚实」的忧桑故事。

人们时常言行不一。在调研时,用户可能会跟你说,「我觉得这个功能挺好的」,但是实际操作时就是不用。当「言」和「行」同时出现时,行动往往比语言更能反映人们的真实想法。所以, 观察,或者更准确一些说,观察行为,是理解用户最基本的「招式」。

观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 了解用户真实的行为
  • 获得更丰富的场景信息
  • 发现之前假设/预判不合理的地方
  • 知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遇到哪些障碍,真实反应是怎样,有哪些应对策略

行为观察又可以分为到现场观察和通过数据观察。

观察现场行为

1. 现场观察

真实的行为一定是发生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之中的。到现场去观察人的行为,可以获得最真实、最直观的感受。

比如,因为要做移动支付相关的设计,需要观察用户去便利店充值交通卡的过程。

当我们带着这个目的来到便利店,选好一个便于观察的位置。这时候,推门进来一个人,应该注意看哪些东西呢?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5 :用研四式之「望」

使用者的背景

被观察的使用者可能的年龄、职业,通过着装打扮推断大概的生活状况,从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受 ta 当前的情绪。

行动步骤

被观察的使用者做了一系列什么动作?哪些行为引发了后续行为?

比如,顾客进门以后,先观察店内环境(在哪里充值、人多不多),然后排队,排队时会做什么事情,接着是询问充值事宜,然后掏卡,放卡,付款,确认,拿卡,离开。

在这个过程中顾客和周围发生了哪些互动?

  • 与店员的互动:如询问是否能充值,回答充值金额,确认卡的摆放放置
  • 与充值机的互动:寻找充值机,摆放卡片
  • 与付款方式的互动:店员收现金,或者拿出手机使用微信支付

行动细节

比如,在使用微信支付时,用户和店员各自的操作:

  • 用户:询问是否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掏出手机,寻找并打开支付界面,递手机被扫,付款确认,收起手机
  • 店员:回答关于支付界面的问题,收银系统操作,准备扫码枪,收回扫码枪,收款确认,告知顾客

行动时的情绪和态度

除了具体的行为之外,还需要注意伴随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比如,被观察者有什么表情,反应了什么情绪;说了什么话,语气语调如何;提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产生困惑;整个过程出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变化,进店和离店时的情绪对比。

观察的结果

观察结束后,记录下核心的发现:

  • 用户都做了什么事情
  • 操作中会遇到哪些障碍
  • 哪些因素对行为和体验有影响:如店员的帮助,店内手机信号是否良好,光线对扫码识别的影响等
  • 还存在哪些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
  • 观察了多个个体后,尝试总结他们的特点、行为共性

在现场观察中,我们容易观察到用户在实体空间内的行为、服务体验等,但是如果涉及到比较复杂、长时间的屏幕操作,就难以深入观察,需要用到类似可用性测试的方法。

2.测试环境下观察: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一套成熟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出现有设计中的可用性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提升使用体验。

ISO 标准中对可用性的定义:

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duct can be used by specified users to achieve specified goals with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n a specified context of use.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5 :用研四式之「望」

可用性测试跟完全没有干扰的现场观察不同,一般会在人为安排好的环境下,让使用者操作一系列任务,然后评估有效性(任务完成率)、效率(完成时间)、满意度(自我评估问卷)。

跟现场观察相比,可用性测试有很多优点:

  • 能观察到我们感兴趣的用户行为,而不是随机的行为
  • 测试过程不被干扰
  • 可以详细记录整个过程
  • 有一系列标准衡量可用性的程度
  • 可以与用户有深入的互动

完整而严谨的可用性测试大概需要 1~2 周时间,整个过程大概包括以下的主要步骤:

准备阶段

  • 明确测试目的
  • 测试任务设计和材料准备
  • 定义参与测试用户的特征
  • 筛选和邀请测试用户

测试阶段

  • 接待和活动介绍
  • 测试任务和问卷引导
  • 现场记录

分析阶段

  • 记录整理
  • 任务完成率、完成时间、满意度数据统计
  • 列出可用性问题列表
  • 分析可用性问题
  • 下一步行动

关于具体操作,这一篇就不再展开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看「妙手回春-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和「Handbook of Usability Testing」两本书。

刚开始接触可用性测试,会觉得很复杂。好消息是,并非所有的测试都要按照完整的步骤进行。实际上,不同的步骤背后有不同的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快速看看用户(没有任何限定条件)在某个界面使用某个功能的时候会不会遇到明显问题,那直接找两个朋友,给他们一个任务,试着操作一下,基本上也能达到快速测试的目的。

但是如果要得到较严格的可用性测试的结果,必需要精心控制以下环节: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5 :用研四式之「望」

如果想得到更靠谱的测试结果,召唤身边的用户研究员吧!

观察行为数据

除了观察行为本身,还可以观察行为的结果——数据表现。

在我们日常收集的用户数据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行为的数据,比如访问、浏览、点击、停留、中断、离开,这些行为会产生可观的数据,如果仔细观察,能发现不少问题。

通过数据观察行为的关键是,「你的问题是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

比如说,我们最常关注点击量,用户对某个功能或界面元素的点击次数。这个时候,我们想知道的其实是什么呢?

  • 首先是行为密集度。点击代表了使用频次,这反映用户了兴趣或者关注点。当然,点击越多,不一定代表用户一定喜欢,也有可能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结果。
  • 其次是行为变化趋势。某个核心行为,比如播放音频的次数,是否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持续增长?增长多快?增长来自于哪里?意味着下一步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 再次是行为序列转化率。某个核心行为,前置的步骤有哪些?如何转化?转化比例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不过,统计数字会撒谎,在相信数据之前,还应该尽量搞清楚数据的「底细」,比如:

  • 数据反映的是什么
  • 这个数据如何收集,有哪些组成成分,是否有遗漏
  • 基准比率是什么,样本规模是否 ok
  • 总数或平均值之类的数据,会损失非常多的情境信息

总而言之,数据会留下很多疑点,比如某个数据为什么完全不符合预期,某个数据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变化。数据只能反映客观结果,但是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去解读。

下一篇,我们介绍用研四式的第二式:闻。

相关阅读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1:朦胧的用户,懵懂的你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2:你真的懂用户吗?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3 :成也需求,败也需求

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4 : 做问题求解者,先对症后下药

 

作者:00,微信公众号:你丫全栈。

本文由 @00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随意打赏

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面试题互联网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职责产品经理培训产品经理招聘产品经理手册产品经理简历产品经理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