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社交产品浅析:用户需求与产品价值,孰轻孰重?
2015年,参与一款图片社交软件的制作,持续了一年时间,对图片社交也曾做深入研究。2017年动手写的第一篇文章,便纪念曾经拼搏的岁月吧,时隔两年,再来谈谈图片社交。
坦白说,图片社交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资本市场或者创业市场基本少有提及图片社交,曾经很火的概念,到如今几乎无人问津。
不仅让人心生感叹,确定这篇文章的主题后,我在应用宝搜索了一下图片社交的关键词,在搜索结果里更多的是一些“社交产品”,其中包括泛社交。视频社交等等,图片社交不过聊聊数款。
两年的时间对于互联网而言如此漫长,漫长到可以催生uber、airbnb等等大型产品,却没有几个后起的图片社交产品。
不得不说,图片社交正在退出市场舞台,遗憾的是,国内尚未诞生一款举足轻重的图片社交产品。
万般无奈,只有分析一下仍旧存在的nice 和in ,这样也好,两年前便分析过这两款产品了。
数据分析
(声明:文中数据来自于 易观千帆,仅供参考与分析)
月数据对比:2016年11月
- 活跃用户(2016年11月使用过1次以上)
- Nice:227.92万(人)
- In:578.27万(人)
折线图中,红色是nice,黑色是in
2016年,除了4月有一个小高峰,从数据而言,似乎全年都在一点一点的下降,不知道这两款图片社交的佼佼者,能否在2017年扭转乾坤。
作为曾经的同行,虽然是竞争对象,但也不愿意看见一个行业走向萧瑟。
类似图中的缓缓下滑的曲线,通常有两种象征意义。
其一,行业唱衰论,整个行业市场在萎缩,当概念被厌倦以后,真相会逐渐让人们产生排斥心理。
我一度认为图片社交是伪命题,所谓的图片社交是指以图片展开的社交行为,正如同LBS是以附近展开的社交行为。
而市面上的图片社交软件,却一味的将重心倾斜到相机,滤镜,图片处理效果,试图以工具的形式切入社交市场。
最终失去了关系链的强大粘性,沦落为图片处理软件,以处理为主,社交为辅的姿态。
我们都知道社交的关系链几乎无法转移,这表示沉淀下来的用户不会被他人俘虏,社交的强大潜能也是基于这样无形的资产,基于关系链形成的用户粘性,并非因为产品强大,而是因为人们对于彼此的需要。
人,是一类群居生物,我们可以离开任何一样工具,去适应新的工具,却极难离开一个固定的圈子,去适应新的圈子。
而工具的价值却体现在处理效果上,仅仅依靠产品本身的强大吸引用户,是一种有形的资产,
无形胜有形,工具的强大极易被复制甚至被超越,于是2015年开始,诸多团队进入到图片处理,滤镜处理的领域。
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展开,工具效果继续加强投入成本太高,而不加强,又会被竞争对手截流用户。
于是大家的图片效果都是大同小异的, 于是,用户便已经厌倦无趣了。
其二,机会论:当用户疲惫的时候,恰恰是一种需求的表现。
我是承认图片社交的, 相比单纯的文字或者聊天社交,图片社交给人的感官更接近现实,但重点在社交而非图片。
我们只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图片处理,并不是厌倦了图片社交。
产品分析
坦白说,我其实不想做这次的产品分析,因为过于无趣了,实际上,我们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这两款产品,并不优秀,所以用户正在逃离这样的产品。
所以这是一次批判式的产品分析。
Nice,你到底想怎么样?
这三个页面 分别是照片详情页,以及动态点击图片进入的图片预览页,还有用户的个人主页。
不鼓励用户说话的nice,你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图库呢?
1. 动态页点击图片进入图片预览页。
我任然抱有一丝奢望,但愿Nice的产品并不懂MVP原则,做了一些隐藏的判断条件,比如评论过多时,可以通过点击更多按钮进入图片详情页。
Nice,你对用户的期望,只是看图片而已吗?
诚然,点击图片就看图片,相比进入详情页再点击图片要方便很多,但你没有想过,这样做,扼杀了用户对于文字的表达欲望吗?
详情页的留空区域,乃至他人的评论内容,还有评论输入框共同构成了一个“发布评论”的环境。
以减少这个页面的访问量为代价,加强了所谓的看照片的体验,最终牺牲了用户的“发言欲望”
Nice便和社交失之交臂了。
2. 图片详情页
万年不变!真的是万年不变,似乎nice并没有意识到,当用户阅读完整的内容后,是最容易产生社交行为的环节。
而这样的图片详情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任然是输入框与背景色混淆,nice非常努力的想让用户不要看见这个评论输入框, 不要去评论。
最后,Nice成功了,我连续看了数十张推荐的照片,有评论的寥寥无几,更不要提基于评论展开的社交对话了。
3. 纯图片的个人主页。
这是一个人的形象,当我们进入一个人的个人主页时,企图对这个人产生感官并建立联系时。
一堆图片,连个人的名字都给藏到标题栏了
重要的事情,说两遍就好,个人主页,用户的名字居然在标题栏
我感觉我打开了一个图库。
批判点有三:
- 弱化人物昵称,让用户无法去“称呼”对方
- 弱化文字,追求图片阅读,牺牲文本阅读
- 牺牲聊天功能,“鼓励用户看完就走”
Nice的产品经理,看上去,你似乎努力的让用户“闭嘴”
为了让用户“闭嘴”,真的是做到“极致”
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图片社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终究是对以社交为名的图库感到了厌倦了。
一点点干货
这篇文章,其实写的挺激动的,我一直以社交产品经理自居,研究这类型产品也有些年头了。
我的读者大部分都是产品经理,借这次机会,也简单谈谈我眼里的产品吧。
产品并不是真的为用户服务,而是通过为用户服务实现产品自身的价值。 这句话我在很多个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提及过了。
什么意思呢?
当用户需求与产品价值相违背时,我们要牺牲用户需求来追求产品价值。
就功能而言,都是可以做的,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你要用什么功能,如何设计,首要考虑产品的价值,然后才是用户的需求。
就如同文中的nice,站在社交的角度,我便批判其让用户“闭嘴”的做法,实在难以理解。
然而,如果nice对自己的定位,恰恰就是一种“另类”的图库呢?也许他就是想要让用户“闭嘴”呢?
在我们设计产品时,不要再动不动就提到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了,去想想对自己的产品有什么好处吧,自私点,并不是一种错误。
#专栏作家#
枯叶,近6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