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运营常见的误区,95%的企业都中招!
导读:今天「私域流量」已经更广泛的出现在各行各业里。“做私域”已经成为了企业刻不容缓的事。正因为紧迫感,不少企业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就匆忙入局,反倒走入误区,适得其反。本文作者分享了几个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希望帮助你避免踩坑!
误区一:所有企业都适合做私域流量?
做私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长,这种增长源自于老用户的复购次数和分享。如果你的产品复购率很低,那么打造私域流量池的性价比可能就不高了。
比如卖电冰箱,它属于耐用品,通常一个冰箱也要用上5年10年的,在这期间很难产生复购。无论你把用户放在私域里怎么运营,都很难短期内实现复购。 所以像家具、家电等耐用品行业,盲目去做私域很可能会出现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但是像服装、美妆、餐饮等相对快消的行业,天然具备高复购的产品属性,必然值得企业花精力去经营私域。
误区二:私域流量=微信流量
我们在谈到私域流量的时候,都会与“微信”划上等号,不是个人微信就是企业微信。但现在除了微信生态的私域池,像淘宝、抖音、快手等都有在建立私域阵地。前几天支付宝还推出了私域白皮书。
不过每个平台的侧重点不同。像抖音、快手的私域运营侧重在公域流量,更利于品牌曝光和种草流量;像天猫&淘宝的私域运营更注重公私域的联动,提升用户的直接消费体验。
虽然目前微信是私域流量的“霸主”,但随着其他平台不断抢夺用户使用场景、流量和时长,未来私域的格局必将有所改变。
因此,经营私域流量,应该将视角变得更广一点,要充分考虑用户属性、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再去有侧重地选择不同的平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误区三:私域流量运营=加好友、拉群
很多企业运营私域一上来就狂加好友、拉群,还有朋友圈狂发广告。这和传统微商套路有些类似,一切以快速促成交易为目标,难怪一开始,讲到私域有人就认为是微商。但站在用户角度,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透支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和好感。
私域流量运营,强调的是与用户的有效互动以及价值输出,核心在于用户经营管理,不要一味地想着去“收割”用户,要与用户建立并维护信任,因为信任是一切成交的前提。
误区四:私域=DTC
DTC指的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简单理解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一个完整的DTC模式涵盖了产品开发、生产、物流供应、渠道销售、市场营销、服务与售后等各方面。
同样是直接面对用户,很多企业误以为私域等于DTC,然后一股脑地去学习和借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最后效果却不理想。
其实私域和DTC有着本质的不同。做DTC,你的竞品不仅是垂类竞争品牌,还有天猫、拼多多这些巨头和电商平台,对整个体系的搭建有着很高的要求,背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所以,如果你的企业还在私域的起步阶段,就不要盲目地去跟风学习。先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脚踏实地,这才是正确的路。
误区五:盲目模仿大公司
很多企业做私域,都会找个对标企业去看齐。
打个比方,做美妆的公司都会想到完美日记(通过私域运营,年销售额破亿),想要去照搬完美日记的私域模式,拆解研究其社群运营、活动策划、内容投放、人设打造等运营策略。
但是普通公司想要复制并不容易,主要有几点原因:
第一,完美日记经历了多轮融资,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专业的团队;
第二,完美日记产品定位精准,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第三,完美日记有较强的品牌公关能力,“小完子”的人设形象深入人心。
在不了解或不具备别人基础条件的前提下,不要盲目地去模仿大公司的私域运营模式,它们拥有的资源你不一定有,还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制定适合自己的私域战略。
误区六:只做私域不做公域
这个误区,极大。如果你这样想,私域流量运营一定会出现问题。
可以说没有公域就没有私域,没有公域的流量来源,就无法形成蓄水池。仅仅去做私域,新用户的持续获取将是个大问题,且很难在用户心里建立起品牌知名度。
所以企业做私域,“公域”和“私域”两手都要抓。尤其是对新品牌,该投广告,做宣传的还要做。只是伴随着拉新同时,做好私域流量池,能够不断沉淀老用户,获得老用户带来的复购增长。
误区七:私域流量是增长的万能药
有个企业问我,它们是新品牌,只有一家新店,每天30多单。能不能通过私域流量获得快速增长。我直接告诉他,不可以。
私域流量创造增长逻辑很简单:沉淀老用户,提升复购,最后驱动分享传播。所以当企业连用户都没有,怎么谈老用户经营呢?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以为听了几次课,建了一个私域团队,就可以万事大吉。如果你的品牌都不为人所知,产品也不够好,那么无论用什么“药”都没有用。
好了,以上7个误区分享给你,希望帮你避坑。
私域流量并非是一个短暂的风口,而是必然会发生和持续的事情。谁能率先转变思维认知,谁就能把握增长机会!
本文由 @晏涛三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