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数据造假融资困难,兵临城下如何自救?
近日,猫眼电影风波不断。
7月,联合《栀子花开》宣发,遭遇滑铁卢,票房惨淡远不及《小时代4》。8月初,猫眼公布其7月的交易额为22亿,遭到微票儿CEO林宁、新影联影业总经理周铁东等业内人士的质疑。
近日,又有媒体曝出美团陷融资困境,烧钱可持续性存疑。报道称据知情人爆料,刚刚就任猫眼CEO的沈丽,已经离职。刚上任不久就离职,或许沈丽出任猫眼CEO只是美团在融资关键期里的一个折中考量。
这一连串的风波,让我们不禁发问,独立后的猫眼到底能走多远?
困难一:陷新融资困境,老投资人退出
美团网于今年1月进行了第四轮7亿美元的融资,但在今年6月下旬被爆出,因为盈利坎坷和地面扩张需要,剩余资金已经严重不足,急需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同样,独立出来的猫眼电影首先要面对的也是资金问题。
近期,又有消息爆出,美团入账1元,亏损2.7元而在猫眼业务上,平均一月亏损1亿。虽然美团方面予以否认,但是有Groupon失败在先。美国资本市场并不认可O2O烧钱模式,而美团烧钱战略又是众所周知,所以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大,据悉有投资人对美团信心大减,已有意退出。
依靠低价战、高补贴发展起来的猫眼电影业务,虽然获得暂时领先的市场份额,但忠实消费人数比例严重偏低,无法形成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价格战的代价是牺牲院线的利益,长此以往会激发院线与猫眼之间的矛盾。这种低价布局,地面扩张越大,陷入的危机越深。在融资陷入困境之下,猫眼正在持续丧失优势,难以再用低价抢夺用户。而猫眼的其他竞争对手,却在资金上更有优势。百度公开发布200亿元支持百度糯米布局O2O,大众点评近期又获得8.5亿美金融资,猫眼地位岌岌可危。
困难二:数据造假,枉为“大数据”
目前,在线电影票市场高速增长,全国80%电影院已支持在线订票,今年底这一数据预计达到85%。互联网观影数据成为越来越多的片方、影院关注的焦点,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的猫眼自然也标榜自己的“大数据”,然而却连遭质疑。
首先,猫眼获取大数据的渠道有限。美团是猫眼流量支撑主体,独立出来的猫眼一时间没有持续提供流量的入口,数据搜取困难。
第二,猫眼一直标榜的大数据应用,却还停留在数据统计的初步阶段。在《2015猫眼电影大数据报告第二期》中提到“90后是观影主力,95后观影群体迅速扩大”“90后女生最爱高颜值青春片,80后女生追求品质与经典”而这些结论是基于对观影人群的数据统计,并未对数据有效分析。某业内人士称,如果大数据得出的结论靠常识也能得出的话,大数据的价值何在?
第三,为寻求融资,数据造假被揭穿。8月初,猫眼公布其7月的交易额为22亿,微票儿CEO林宁随即在其朋友圈质疑其真实性,7月全国电影票房才54.9亿,猫眼电影22亿的数据是在吹牛,并呼吁各院线晒数据,打击吹牛不上税。猫眼辩称22亿是交易额,不等于纯票房贡献,引发周铁东在微博上吐槽:“就这还配奢谈大数据?”
困难三:与影院对立,蚕食影院自有资源
7月底,万达院线方面与猫眼电影的一份终止合同,在网络上开始广泛传播。业内普遍认为,万达院线将强势封杀猫眼电影。后猫眼出来辟谣,但凡事不会空穴来风。通过在线预售,猫眼开始妄自对外声称“指导拍片”,而院线和影院则认为猫眼在“倒逼拍片”,猫眼与影院的矛盾一触即发。
不仅如此,猫眼电影本质上还是消耗型模式,不仅大量消耗资金,同时也消耗院线自有资源。基于低价战略,院线曾经建立起的自有会员群落,已经被消耗殆尽,用心良苦建立的用户信赖与忠诚度,被猫眼的低价打得支离破碎。但是,猫眼电影迄今也没有将为院线导入优质高粘度用户列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另外,不同于百度糯米、淘宝电影票、微信电影票这样拥有BAT背景的在线售票平台,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引流或交叉销售的方式,提高影院的上座率。猫眼依赖的仅是美团的流量资源,在为院线提升上座率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同时,也由于低价战略,猫眼电影与院线的关系很难做到亲密无间,共赢的体系无法建立,票房上也很难得到院线支持。
既不能为院线提升用户粘性,也不能为院线提升上座率,那么猫眼电影将很难争取到院线合作。万达院线为国内电影院线及影院行业龙头公司,票房牢牢占据14%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猫眼丧失万达这块肥肉,会让本来便处境尴尬的猫眼雪上加霜。
困难四,分流美团,自身流量难以为继
猫眼电影自身的流量来自对影院自有观影用户的抢夺,而其母平台美团网,则是其流量的巨大支撑平台。独立出美团的猫眼,消费流量很可能会持续走跌,最终造成猫眼市场环境严重恶化。
不同于拥有BAT背景的O2O平台,美团只是一家单一的O2O消费平台,没有强大的数据抓取、持续引流等功能,无法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客户,更无法形成精准的市场与消费分析,在用户“拉新”方面,美团实力明显不足。而且,美团融资屡屡被曝陷入困境,猫眼能走多远尚且不谈,母体美团恐怕难以有继续在O2O大战烧钱的资本。
面对竞争激烈的O2O战场,美团网本应该将外卖事业群、酒店事业群和到店事业群合流,一起做大做强,奈何美团力主T型发展战略,造成自己的布局纵深太远,而后勤保障严重不足,稍微遇到资金、流量等问题,便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围歼。而笔者分析,美团之所以如此产业布局,很可能并未有全部做大做强的野心,而是,哪部分一旦有被围歼的危险,立马投诚对手,换得一些价格不菲的投诚费用罢了。
当然,笔者希望美团不要最终走上一条自我贩卖的道路,而是做大做强,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不知“美团是否老矣,尚能饭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马庆云(微信公众号:xuezhemaqingyu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