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的求职暗战:校招「落榜」后,社招成捷径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毕业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工作难已成为毕业生的共识,尽管有校招作为快速通道但情况貌似并不让人满意,本文作者通过对五名社招成功上岸的应届生采访,带你看看应届生的“自救”之路,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笼罩的第三年,求职季变得不那么平静。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2021届增加了167万,“僧多粥少”是校招大战的现状。
对于工作经验一张白纸的学生来说,在校招里,学历就是首要的衡量标尺。
“最近帮我司做内推,初筛简历都是985名校、海归硕士扎堆,HR看到211高校的简历都是直接挂。”一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告诉我们。
大量的刷题、群面、群筛,校招大战俨然成为了应届生们的“二次高考”。在这场应试型应聘选拔中,落榜的人只能另寻出路。
校招颗粒无收的年轻人,转头把目光转向社招行列,寻找捷径。
这是一场和校招截然不同的求职战争,应届生们在更多看不见的地方暗暗使着力——实习经历、信息渠道、人脉资源等等。
「后浪研究所」找到了5位通过社招成功上岸的应届生:
有人混迹各大求职交流群,在群内蹲到岗位招聘信息;有人本科期间做了10多份实习兼职,通过熟人内推拿到工作机会;有人招聘软件上求职无回音,通过天眼查搜电话直接CALL到老板办公室;还有人在招聘软件上传简历后,被要求3-5年工作经验的社招岗位捞起……
找工作,是大学生们迈进社会前的第一步。 在这时,很多人就已经意识到,社会不是投递申请后就老实等待通过那么简单。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一、校招投了50多家简历无果, 被社招3-5年经验的岗位捞起
准确地说,我是2022年1月毕业的。我的本科是在国内一所211大学读的英语专业,之后又去英国某QS排名前50的高校读了1年的国际商务硕士项目。
我的毕业时间比较尴尬,在英国读书时因为时差,秋招的笔试、面试时间总是在深更半夜,我实在精力有限,错过了很多机会,就想着腾出精力来好好准备春招。
但今年的春招形势非常反常。从今年2月底开始,我大概每天投3-4家公司,连续投了20多天, 简历也投了有40、50家公司吧,得到回应的也就四分之一。
最开始投简历我是首选校招的,投的基本都是大企业,通过各个企业的官网、官微、BOSS直聘等等渠道,发了不少简历。
不过,大厂能放出的适合我的校招岗位并不多,大概3月中旬,我就投完一圈了。当时手上又没有任何offer,很焦虑,我就开始在BOSS啊、智联啊这些招聘平台更新简历和求职意向,做两手准备。
校招投递的回复率不算高,并且流程复杂、等待周期很长。
有一家公司,我是3.1投的简历,3月底才告诉我已经过了初筛,还有的公司,4、5月还在陆续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参加下一轮面试。
我也加了一些应届生求职交流群,听很多朋友说,整个三四月份的面试邀约加在一起,还没有5月的一半多。5月份大家都开始论文答辩了,按理说,往年的面试不应该拖那么久的。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社招反而优先有了回音。
某外企运动品牌大厂的HR在招聘软件上刷到我的简历,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看看这个机会——那个岗位是供应链主管,要求有3-5年经验。
我一开始也很惊讶,问HR,我是个应届生,是不是搞错了?她说应届生也没关系,我就把简历发过去,中途还和她反复强调我是应届生,确保她们知情,而不是HR为了刷KPI溜我。
那天晚上,HR和我聊了40分钟,觉得OK,又约了第二天业务面。第二天在经历了2个小时的全英文面试后,后续又约了第三天的高层面。
从HR和我聊天开始,到正式签合同,拿下这个主管岗(岗位为主管,但实际非管理工作),一共就花了5天的时间。我都惊了,一周就解决了,真的很速度。
Iris的同学记录春招情况的excel
社招一般都要求尽快到岗,对6月份才毕业的应届生不太友好。不过对留学生来讲还不错,我1月份就毕业了,能尽快到岗,在3、4月正好补了企业招工的空缺。
5月份我也线上入职了,大概等疫情结束后就能马上线下到岗。不过走社招进公司,我们部门基本都是工作了7年的姐姐们,没什么同龄的应届生,这可能会比较遗憾吧。
回顾整个求职季的经历,社招给我的体验更好一点。首先是校招的步骤特别多,第一轮笔试考行测、逻辑推理,之后开始群面,群面结束后单面,从头到尾至少有1轮笔试,3、4轮面试,能不能拿到offer还是个问题。
校招就是一直把你泡在池子里晾着你、没有回音,给个痛快说“不行”也比吊着你强一点吧?
另外我感觉,校招存在很多无意义的筛选。
比如说我去面试一个海外营销岗,他不考我英语,不考我营销,就考我行测,像公务员考试的那套题一样,还有性格测评、游戏化测评等等, 跟我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毫无关系 。我之前投的一家外企,在性格测试那关挂了,我也是挺无奈的。
其实校招的层层筛选机制,就是为了先把门槛设置的高一点,好过滤掉一批人。
但是,现在大家想进大厂都在卷学历、卷实习,简历上写的东西也有很高重合率了。实习无外乎那几家互联网大厂,简历写着都很好看,这也就分不清谁更突出,加剧了筛人难度。
目前,我的很多同学都开始通过社招找工作了。社招的反馈速度真的特别快,一对一单独聊,不用和其他人争抢,平静地输出自己的观点就好了。
还有一个好处是, 社招放出的岗位更多。 同一个公司,校招岗位可能就几个,但社招的选择会更多一点。
有的面试官也会问问作为应届生,你如何弥补在工作经验上的缺陷,但这类问题其实都是在考验你的态度,如果他真的那么看重你的工作经验的话,也不会从池子里把你捞上来。
只要前期和对方沟通好是否接受应届,后面继续推进下去也就不用担心。
二、考研二战失利, 我在招聘信息群里找到理想工作
我是21届的毕业生,因为二战考研失利,今年3月份开始找工作,投递的岗位基本都是技术岗。
之前备战考研没有全职工作,对于银行、国企央企这类企业来说,应届生身份可以保留2年,所以我也投递了一些校招岗位。大概投了10多家企业,回复率100%。
银行国企的技术岗校招非常友好,只笔试一次、面试一次,然后就发offer了,我大概拿到了5、6个offer。
虽然流程很短,但等待的时间很长,时间点卡得很死,好几家企业都是5月份才通知我合格了,让我参加体检和背调,这时候我都已经通过社招入职了。
找社招,我主要是刷牛客网,看看哪些公司在招人、有内推,还加了一些春招信息交流群。
这些群的信息分享是非常有价值的,群里都是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大家会互相交流不同公司的面试难度、HC是否短缺、工作氛围……很多工作机会我都是在群里看到的。
春招信息分享群截图
后来我也是在群里看到,某企业试用期底薪过万,朝九晚五,不加班,有双休。我们群里有5个人都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感觉很不错。于是我就投递了这家公司的前端工程师。
我的本科室友有3个人都做前端,他们在面试技巧上也帮了我不少,比如说怎么背“八股”啊,或者让他们针对我的简历看看,面试官可能会对项目经验提出哪些问题,好让我提前做好准备。
其实投递前,我对前端也不是特别了解,好在我本科中途去台湾交换过一学期,也曾在一家上市企业做过成熟的项目,公司觉得很合适。从我开始投递到发offer,大概用了1个月,目前已经顺利入职了。
我觉得我身边人找工作也没什么困难,只要想找都是能找到的。 找工作困难的重灾区应该是投递头部互联网大厂的人。
我也投过搜狐畅游、理想汽车这些排名比较靠前的互联网企业,笔试做完了一直没回音,很奇怪,笔试题我也是都答上来了,也不难,但就是没后续。
我找工作的方向,大多不涉及受疫情波动和裁员影响的互联网企业,所以难度没那么高。
根据我的感受,对技术类岗位来说,校招的难度会比社招小一点。
校招面试基本5-10分钟,问一个问题直接过了,考的都是校内学过的理论知识点,像上学时候抽你背书。
社招我参加的面试都是20分钟-1个小时,问的比较深,面试官会不断追问你,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不能那样解决呢?
我觉得应届生去面社招岗的话一定要注意包装简历。不是说造假,是说在简历上的描述方式要高大上一点。
我在投社招岗位时,每投一家都会重新写一份简历,针对这个岗位需要的技术,在简历的实习经历里具体写相匹配的项目。
社招主要考察你会不会这项技术,只要你能解决他业务的相关问题,不管你是不是应届生他都会要你的。
我发现有的应届生可能还是不太会变通,他们会觉得学习就要一步一步学,学技术就要从底层逻辑开始一点点学透,但其实,你花一段时间把面经的高频考点背下来,在20分钟的面试里也足够帮你拿下这份工作了。不足的地方,之后也可以边做边学。
近期我也在帮公司做内推,推了有6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应届生投递社招岗位。最近这段时间就业形势艰难,招人是越来越卷了,应聘者都是985本科、硕士学历起底,211简历都直接挂。
所以,我给应届生做内推时也会建议他们,校招和社招都要投,还是做两手准备。
三、春招颗粒无收, 毕业后4个月我通过招聘软件上岸
我是21届的应届生,在校招阶段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4个月才通过社招上岸。
其实校招期间,也有很多企业来我们学校做过线下宣讲会, 但一般都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主要招理工科类的学生,给文科生开放的只有党建、行政和综合管理的工作 ,我不是很感兴趣,我想做和影视剧综相关的策划工作。
同时,我也投了字节跳动、爱奇艺等互联网大厂的相关岗位,还有一些出版社和报社的校招。我想,研二时我有过一段大厂实习经历,还算对口。
可是在网站上,我的简历状态一直是“初筛中”,始终没有回音,筛了很久才进入人才评估环节,又等了很久,状态就变成不匹配了,从始至终都没联系到活人。
直到6月毕业,我也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毕业之后我先歇了一段时间,10月中旬才开始陆续通过社招投简历,大概发了10多家影视类公司,在11月初成功入职。
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找工作,一是招聘公众号的信息汇总,二是招聘软件。
我关注了很多招聘公号,比如娱乐圈招聘、传媒招聘平台,偶尔会有一些注明“可以接受应届生”的职位,还有一些需要1年工作经验的岗位,这些都是我投递的目标。
瓜瓜在BOSS上的求职岗位方向
虽然我之前在电视台和互联网大厂都有实习过,但其实在社招流程里,实习经历和真正的工作经验还是有差别的。
之前我在招聘软件上投过一家企业,也需要工作经验,我斗胆发了一下简历,她看完之后就问我:这些都是实习经历吗?我说我还是应届生,后来她就没有回复过我了。
我感觉公司会更看重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就算你有相关实习,他们也不会放宽对应届生的要求。
在招聘软件上有回复的还是挺少的,HR可能都不怎么看消息。相较而言,通过公众号投递邮箱的回信更多一些。好在面试的安排速度都很快,隔个一两天,HR就会来消息,不用经历漫长的等待。
社招的面试体验和校招相比更友好一点。 我之前参加过几场校招的单面和群面,面试官真的像机器人走流水线一样,都是没有感情的提问机器,问的问题也都是让你去策划一个东西之类的。
我当时的感觉是大家都在胡说八道,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大家也都没上手做过。
但我参加的社招面试,公司的主管和领导一共3个人,一块来面试我一个人,更有针对性,并且面试官会问我过去的实习经历,问问我对某个项目和领域的个人理解——如果是我来做的话,怎样做会更好。 他们还是比较务实的。
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社恐的人,很惧怕校招群面这种环境。在社招的时候,心态就平和一些了。
如果这家不行,再去面下一家就好了,心里没什么压力。最后,我也是通过社招找到了目前的文案策划工作,入职有半年了。
我们21届毕业生在5、6月没找到工作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家沉浸在焦虑的氛围里。
从我的经验上看,也不是一定要在6月毕业前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有学妹来问我求职经验,我就推荐她看看社招。社招岗位种类多,也能让你更好地想清楚自己对哪个方向感兴趣。
并且,想进国企事业单位的话,过了7、8月份也还是有很多招聘信息的,只要你没交过社保,你的应届生身份还是保留的。
我的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总归能找到一份工作吧? 大家抱怨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要好工作,期待值放得太高的话,就会觉得什么都不合适。
对我来说,第一份工作只是带你进入职场,初次入行。从一份没那么好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下工作经验,先遭受一下职场的毒打,之后再慢慢成长,跳槽去其他平台也未尝不可。
四、能直接找到HR联系方式, 就能卷死一大批人
我是21届本科生,学的是物理专业。一般来说,我们专业的学生大概只有10%会继续深造搞科研,50%的人选择就业。
但在去年校招时,大家求职情况都不太理想,我觉得继续读物理方向的话工作太难找了,就打算跨考法学专业研究生。
二战失利后,我只能放弃读研,从3月份开始通过社招途径找工作。我找的都是销售方向,投了有40家企业,回复率差不多80%,最后拿到了offer的大概有10家。
其实找工作对我来说并不算一件难事,和一般大学生相比,我在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上都更丰富。
我在大学的时候做过不少兼职和实习,4年大概有十几份,从银行信用卡催收,到猎头,什么都干过。我很清楚如何通过社交平台,以及自己的人脉资源库,获取一个人的联系方式。
我都是去查公司的官网、公众号,看有什么岗位开放。对于中小企业,我会去企查查之类的途径看看公司的实力,看看招标、中标、项目、风险警告这些,再做决定。
至于投简历环节,能直接联系到HR是最好的,很多HR都会在社交媒体上放出自己的联系方式。
假如看到哪个岗位招人,能亲自去和HR讲一下自己的情况,这就相当于提前进行过一个稍微简单点的面试,听听对方的要求和条件,再把简历发过去,这样他们对你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又可以卷死一大批人。
我会为每个公司都量身定做一份简历 ,根据工作性质,把我大学时期做过的和这家公司要求相符的兼职和实习都写进去,再包装丰富一下。这样投社招,回复率都是很高的。
其实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公司的培养方案都不会太大差异,他们的标准都是统一的, 校招也不会获得更多福利或捷径。所以也不必觉得走社招会亏。
目前,我已经接了一家私企通信工程方向的销售offer,主要对接B端大客户,他们会倾向于要一些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这和我的专业有一点联系。
这家公司我是通过朋友找的内推,第一轮就是HR总监和业务主管一起来面试,面了一轮后就发offer了。
很多大学生刚入社会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里,想领先于人,还是要在方方面面都多使点力。
五、社招的关键就是真情实感, 我的诀窍就是死皮赖脸
我是22届的毕业生,秋招求职方向都是互联网大厂,基本把能投的都投了个遍,不过没什么结果。在今年3月份开始投同一家大厂的社招岗位,才顺利上岸。
对我来说,校招的流程太复杂了。 一般大厂都要求做笔试,笔试题真的一个比一个变态。
我做某个头部大厂的题,后来和朋友们交流了一下,大家统一反映,能答上来的题都不到四分之一。要是有的申请有幸通过了,就得进群面环节,然后第一面就被刷了,竞争非常激烈。
今年秋招,我投了好几家互联网大厂的运营岗位,一直没有回信。 大厂发offer都很谨慎,我们这种运营岗不像程序员,都是我们抢着去巴结大厂。
结果,我偶然投了一下同一家大厂的社招运营岗位,回复就很快,用了1个月时间走到终面了,HR从系统里查了一下,还翻出了我投递过的校招记录,也懵了,说你怎么又投社招又投校招?结果她把校招的取消了,让我走社招成功入了职。
虽然我还是个应届生,但其实在走社招这方面我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因为研究生我读的是非全日制专业,所以在读期间就陆续积攒过不少实习经验。
当时在北京,学费一年28000元,非全日制学生还没有宿舍,又要交房租,我实在是吃不起饭了,必须要找一份工作贴补,所以就开始通过社招看一些机会。
社招的关键就是要表现出你的情感,我的诀窍就是死皮赖脸。
我曾经找一家后期剪辑的工作,在招聘App上发消息,一直联系不上,后来就去天眼查上找到了老板的联系方式,手机号和邮箱都有。
我就大着胆子给他发邮件、发微博私信,说我有多么多么想来这个公司,还拉关系,和老板说“我和你是校友”。
一般的老板都会被这种诚意打动,毕竟这么多普通的应届生,都是发简历、发冷冰冰的文字,没有情感,你这个消息发过去、电话打过去,
他就会觉得你好像不一样,是一个有情怀、有理想的同学,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我从本科阶段就一直在疯狂实习,各个电视台、互联网大厂、后期团队、自媒体团队都有过我的足迹,我大概有过7、8段实习经历。
等到开始找社招时,我就把之前实习过的单位大部分问了一遍,但很多都说没在招人,拒绝了我。
我发现, 很多地方都只接收实习,谈到转正留用就要等hc开放,很少有实习生能顺利转正。
但虽然没通过实习找到留用机会,也还是有好处的。只要实习做得够多,写简历时,挑三四段和公司岗位相关的写在简历上,找不同的工作也能对症下药,做多手准备。
我的同学基本都是通过社招找到工作的,他们都有很多实习经验,但没有全职经验。
比如我有个同学,这几年一直在各个节目组里窜来窜去,毕业前夕就有一个节目组问到她,恰好就把她招进去了。
但因为影视寒冬,很多艺术院校的同学想找影视方向的工作都是非常困难的,大多都得通过人脉。
虽然我是应届生,但已经有远超应届生的工作经验了,这样走社招,对我来说就是捷径。
作者:嘉婧、薇薇子,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Iq41m9g4gMjw-TgH76zfw
本文由 @后浪研究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