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吃瓜群众:每人都怀揣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如何形成燎原之势?
不知不觉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世界的“缸”,每一个链接互联网的大脑都是“缸中之脑”。无数由各种目的加工过的信息涌入这些大脑,再经过处理,成为更多信息,涌入互联网中。这些信息滋养着现代互联网中占比最大的人群——吃瓜群众。
医院,一个女人躺在病床上!医生急呼:“快,电击心脏!”三分钟后,医生对女人的丈夫道:“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抢救不过来了!”丈夫道:“我来试试!”医生:“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请相信我的专业能力!”丈夫没理他,到病床前对妻子说:“老婆,我给你拍张照发微博,肯定火!”这时,妻子睁开了眼,竖起两根手指,露出了笑容!医生惊呆了!
原来每个吃瓜群众都怀揣一颗火种,梦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1981年《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讲述了一个“缸中之脑”的假想:
“有一个人被邪恶的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链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使他保持一切如常的幻觉;对他来说,似乎一切都还存在,外界无论自然、社交以及自身的感觉都可以通过程序输入进这个大脑,这个大脑对外界的一切反应也可以发出,这个大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使他感觉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
这个假想最有意思的是:“你如何证明你现在不是处在这种相同的困境之中?”;关于“缸中之脑”假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远的像《黑客帝国》、《盗梦空间》,近的如《黑镜》第三季的第二集、第四集……
一、吃瓜群众在自己所能感知的世界中,无法突破感知的界限
对于“缸中之脑”假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无解的,因为人类生活在自己所能感知的世界中,无法突破感知的界限;所以,让我们暂时跳过“缸中之脑”这一假说,归回到我们可以感知的现实世界中,回归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类似“缸中之脑”的现象呢?
1、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信息获取,可分三个层级
(1)感觉层级
我们亲身看到、触到、听到的事物,由我们自身的感觉器官为大脑收集信息。例如吃一顿饭,例如出去踏一次青,例如与女友做一次爱,例如与自己的朋友聊一次天。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判断食物是否好吃,景色是否美丽,女友肉体的曼妙与朋友的真诚。
(2)观察层级
我们通过其他人提供的素材,为自己的大脑收集信息。例如观看一部美食纪录片,阅读一本科学教科书,在社交网络上观看某大V提供的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在观察层级,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收集直接的信息,只能通过其他人提供的信息,结合视听等有限的感觉辅助,做出判断。当然,如果你一旦用美食纪录片的方法去做一顿饭,用教科书的知识做一次实验,观察层级的信息就立刻升级为感觉层级的信息了。
(3)转述层级
我们通过其他人的主观描述,为大脑收集信息。例如看一篇影评,例如与朋友聊天时谈论另一个共同认识的人,例如在社交网络看到某大V发布的消息。转述层级的信息不仅不能通过自身感觉器官收集,甚至连还原真相的实验都无法做出。
2、不同时代各类别信息量示意
在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大多数信息来源于感觉层级。工业革命之后,尤其是现代报纸、电视传媒发展壮大之后,观察层级和转述层级信息开始大量出现,占据了人类信息来源的很大比例。互联网时代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社交网络普及之后,我们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观察层级和转述层级。这也有我们人类的身体构造限制的原因,人类自身感觉器官可以收集的信息有限,人类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只能通过观察和转述。
抛开“缸中之脑”那样人类自身控制不了的假说不谈,就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信息来源来说,当然是感觉层级的信息最真实、最客观。观察层级的信息掺杂了其他人对信息有目的的筛选,转述层级的信息更是完全属于其他人的主观描述,与客观现实相差巨大。
3、互联网与吃瓜群众
我们现在就处于一个充斥着观察层级和转述层级信息的时代。对于现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当中,来自感觉层级的只有10%不到,剩下的全部为观察层级和转述层级的信息。
我们每天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信息的客观真实度却越来越低。事情越是热点,越是很多人关注,围绕这件事情的转述层级信息就越多。掺杂了信息传播人主观判断的信息,往往让我们不爽——但这确实是获得更多信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不知不觉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世界的“缸”,每一个链接互联网的大脑都是“缸中之脑”。无数由各种目的加工过的信息涌入这些大脑,再经过处理,成为更多信息,涌入互联网中。这些信息滋养着现代互联网中占比最大的人群——吃瓜群众。
二、吃瓜群众群体的四个一般特征
一群聚集的人,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方向一致,个性几乎消失,表现出一种短暂的集体心理。
- 群体的形成可以跨越空间。 比如面对国家大事时,很多不同地方的人统一立场。
- 群体的形成与人数无关。 如五六个人可能是一个群体,而几千人聚集未必形成群体。
我们首先需要达成以下基本共识:
人 = 无意识人格(潜意识 / 共性)+ 有意识人格 (意识 / 个性)
- 无意识人格在人的决策中有压倒性优势: 仿佛是海面下的冰山,对应大脑中决定本能和情感的爬行脑和边缘系统,主要受遗传的影响。故无意识人格决定了人们的共性。
- 有意识人格在人的决策中影响较小: 仿佛是海面上的冰山,对应大脑中决定所有高级思维的皮层,主要受独特的遗传条件(如智力)和后天学习的影响。有意识人格决定了人们的个性。从智力上看,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一个底层的鞋匠可能有天壤之别,但从本能和情感上看,可能差别甚微。
特征一:无意识人格得势,有意识人格消失
(1)本能得到释放
由于群体是个无名氏,个人在群体中不必承担责任,所以本能中的恶魔被释放,无法无天。举例:侵略战争中的屠城、恐怖袭击。
(2)智力水平降低
在群体心理中,个人才智被削弱,个性也被削弱,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故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质,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力的工作。举例: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大跃进
特征二:情感和行动的传染性
群体中每种感性和行动都极具传染性,能够迅速地传播。举例:法轮功的快速传播,传销的传播
特征三:易受暗示并转化为行动
群体中的人仿佛被催眠一样,进入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意志力和辨别力不复存在,一切感情和思想受催眠师左右,变得唯命是从,会做出与个人性格和习惯极为矛盾的举动。举例:原本温和的公民加入纳粹后变得残暴。
特征四:群体可以表现得比个人更好或更坏
好坏取决于环境和群体所接受的暗示性质。
- 更好,抗日运动中的前赴后继,舍己为人
- 更坏,反日游行中的烧杀抢砸,肆意妄为
三、从柴静事件来看吃瓜群众的群体心理特点
1、柴静的《穹顶之下》事件发酵
2015年2月28,央视主持人柴静自费推出关于中国空气污染的一部调查片——《穹顶之下》。一周的时间里,柴静本人和她的团队也经历了无数的赞美和质疑,沸沸扬扬。具体情况如下:
- 2 月 28 日上午,柴静团队联合人民网、优酷发布作品《穹顶之下》,作品在发布的当天可以用「好评如潮」来形容,几乎没有负面消息。
- 从 3 月 1 日开始,网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和批评的意见,有专业人士指出一些柴静所犯的错误,但与此同时,网上对柴静的人身攻击也开始了,称「柴静是资深烟民,开 4.0 大排量的 SUV,曾经做过小三等等。」
- 3 月 3 日,知乎上一个关于「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的回答列举了柴静的 10 大错误,获得了超过 7000 的赞同,并在网上迅速传播,但随后果壳网、NASA 和众多的知乎网友就证实 JUN 的回答有太多的漏洞。
在当时,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是社交网络上最为火爆的话题。一周的时间里,柴静本人和她的团队也经历了无数的赞美和质疑,沸沸扬扬,而现在终于冷却。大家应该也能更加冷静和理性地看待这部作品和此次事件。
2、吃瓜群众的群体心理特点
(1)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是无意识的,所以他们在行动之前是没进过任何思考的,所有行为完全是下意识的本能反应。所以当他们看到柴静的纪录片时觉得震撼,周围的人都在转发,他们就转了,当他们得知“原来柴静是个老烟枪还做过小三”时,他们又立即调转枪口对准了柴静——“这个说一套做一套的绿茶婊”。群体的情绪是极端情绪化的,他们易于被最为矛盾的情感所激发;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总是如同牵线木偶一样,受到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
(2)轻信他人,容易受到暗示
在那个 7000 多赞同的答案中有这么一句“原来这个数据 1999 才有,至于她们怎么拿到 1970-1999 的,大家就自行脑补好了。”所以造成了网民脑补的结果就是:“柴静数据造假了呗。数据都是假的,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只一句话就让这些网民产生了误解,可是他们都没仔细看 JUN 的截图,截图中,明明是「汽车和卡车用量」,结果他说成是 PM2.5,这些人根本就没仔细推敲条件和结论,就真的自己脑补一个结果。群体易于接受暗示,是因为他们期待着任何形式的暗示。群体期待着暗示,是因为他们需要暗示。因为群体一旦形成,他们就会于急切之中期待着点什么,无论是什么,只要能让他们立刻行动起来。这时无论“领导者”发出怎样的信号,他们都会不假思索的认为信号是合理且正义的,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3)情绪夸张,行动偏执
群体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引导到错误的观点中去,他们容易产生夸张的情绪和偏执专横的行动。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优势,数量上的强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势不可挡。其实仔细想一想,即使柴静身边的人都在撒谎,“柴静是资深烟民,开 4.0 大排量的 SUV,曾经做过小三。”这些都是真的,但是小三与呼吁治理雾霾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反思之前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反日游行”,一些激进分子打伤我们的同胞,砸坏中国人购买的日本汽车,甚至在日本投资的工厂前示威,这些都是大众心理十分低智商与情绪化的表现。实质上,他们始终都是同一群人,冲动,急躁,不思考,暴戾恣睢。
3、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认为,吃瓜群众心中的火种易受暗示,互相影响,互相传染
(1)群体更倾向于用感情来思考而不是理性
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乌合之众》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的心理,包括情感、道德观、观念、理性、想象力与信仰,认为独立、理性的个体在加入一个群体之后,就变成了一群智力低下、头脑简单、性格冲动且易于被掌控的乌合之众;认为群体意见主要受民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等间接因素,以及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等直接因素的影响,群体意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人一旦进入群体,就会表现出与他孤独一人时不同的心理状态,由此引发的行为也截然不同。即使是再高智商的人也会变得极度愚蠢,易受暗示,他们更倾向于用感情来思考而不是理性。
(2)很多时候群体的行为往往出自于类似原始人的本能
他们也许会残暴而狂热,发泄自己的欲望;也许会慷慨赴难,展现自己的英雄主义。勒庞认为,群体是冲动,急躁而且多变的,他们的变化往往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暗示,而群体又是没有多少思考能力的,他们用感情来做决断,所以能够蛊 惑人心的演讲不需要任何严密复杂的逻辑,只需要夸大其辞,激情澎湃,即使演讲者本人并不相信自己演讲的内容,他也得装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来。群体是一种简单的生物,他们只知道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缺乏批判性思维,这也就是宗教信仰能够统治这么多年的原因。勒庞还提出,群体是欺软怕硬的,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不容批判不容辩驳的领导者。另外,群体是具有想象力和善于形象思维的,他们会美化他们的英雄形象, 也只有形象才能打动群众,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3)心理暗示与群体传染
什么是群体?一千个人偶然聚集到某个公众场所,没有任何共同的目标,不算群体;只有当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才称得上群体。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不算群体。如果交通堵塞,几百辆车被堵在路上,司机们具有快速通过的共同目标,这就算群体。随着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让群体定义的外延开始蔓延,以前线下聚会才是群体,现在群体已经扩展到虚拟世界。
群体很有意思,无论个体自己是谁,无论他们的职业、年龄、智商是否相仿,一旦形成一个群体,他们就开始具备了这个群体的特征,和之前个人的情感、思想、行为颇为不同。简而言之,在群体里,共性得到了强调,个性则被抑制;归纳起来有三个基本特点:
- 智商低 。无论组成群体的个体智商有多高,群体的智商都很低,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商的任务。
- 更彻底 。即使从数量上看,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动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得每个人呢更容易爆发出本能的力量。而在一个人的时候,这些欲望是会得到抑制的。
- 易传染 。群体中的情感容易得到传染和暗示,群体中的个人无法阻挡,甚至无法回避。
四、激发吃瓜群众心中的火种,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1、群体具有比个人更低层次的智力
群体会抹平成员间的才智差别,群体具有比个人更低层次的智力,哪怕这个群体是由一群杰出人士组成。我们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我们经常会为我们的行动作出解释,这个旨在为了让人们信服的解释背后,潜藏的是我们根本没有说出来的真正原因。
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尤其是在涉及到信仰、政治观点、道德评价、个人爱憎这些近乎于纯粹感性表达的领域中,最杰出的才智之子也不见得比一个凡夫俗子更高明;教授和泼妇在超市为买菜吵架也没区别。
微信群中往往为信仰、政治、道德而吵架,并不是一个学历高、经历丰富的人就对,纯粹个人情感偏好无对错,反是容易划分阵营而干仗。
2、激发一个人最原始本能的决定因素是数量
个体会为他的行为担责,群体是无名氏,无需担责。数量就是正义。那么在大趋势刚开始的时候,要顺应趋势,顺应群体,不要逆潮流而动。大家都这么干,不会担责,这也是趋势投资流行的原因。
按数量就是正义的模式去思考,熊市中如何博弈才能占优?判断好大趋势,在每次小趋势临近趋势拐点的时候提前布局,分批布局,设定能承受的上限,耐心等待趋势的每一次改变而带来的群体蜂拥而上,并在小趋势形成且刚开始风平浪静的时候就离场,毕竟大趋势不可改变。随后等待下一次布局机会。每次调低参与的空间。比如股票指数3100-2850,2850-2638,2638-2300,作为不同的参与其间,设定参与上限。
3、群体情绪的互相传染对群体特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感性的、本能的情绪特别容易传染,而理智的、冷静的情绪在群体中丝毫不起作用。传染是一种催眠,群体性催眠。这种催眠激发了人们心中本能的贪婪与恐惧力量,摧毁一个人心理上的防御机制,让人的表现突破其人格的上限和下限。任何一种不合常理的感情与行动都会很容易传染,其程度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人做出牺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必然的被情绪所传染,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她就会沦为群体感情的敌对方。
1523年6月伦敦传播的1524年1月泰晤士河将猛涨淹没伦敦城的谣言,几个月后越来越多人相信并迁徙。很多传言都是肆意散播的无意义的东西。好地段的房子会涨但终有上限,好股票会跌但会有他的价值。独立客观的思考,不要受群体传染,策略与众不同才能获得超额收益。微信群有各自的特点,某些活跃成员的带头表现会不断影响、催眠、传染其他成员,带动其他人员做出类似的行为,示范效应突破了他们曾经的防线。
4、只有心理暗示会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产生相同的作用
群体有着自我放大非理性冲动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会随着群体的情绪链条传递越来越强大,直到突破人的想象,仍然不会停止下来。群体只接受暗示的力量存在。除了暗示,群体会对一切明确的告诫置若罔闻。如果想让群体冷静下来或者改弦易辙,那就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当群体行动起来的时候,最为严厉的警告也不会起作用。但一句悦耳的言辞、他必须有影响性的暗示效果,或者一个足以唤醒群体的形象、故事,才能够影响群体行为。
一个人的性格很脆弱,他随时会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任何意识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自我人格消失了,但行动能力还在。如同醉酒后的无意识状态。有些人醉酒后能够摸回家、付车费、开家门、脱衣服睡觉,但自己却完全不记得,进入断片失忆状态。不为群体激情所感染的人寥寥无几,他们的力量在群体中微不足道。股市的赚钱效应的传递会吸引保守的大妈入市。房市的突然上涨以及会一直涨的情绪传递也会激发原本一直观望的刚需盘。
5、群体中的个人行为的四个特点
决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的相关要素是原始人的热情与英雄主义;理性的人所抱有的是持续性的怀疑精神与思想的独立意识。
- 自我人格消失;
- 无意识人格起决定性作用;
- 情感与思想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转向一个方向;
- 暗示的观念具有即可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6、群体只能接受的是那种子虚乌有的神话与毫无逻辑的故事
群体一旦形成,就在期待暗示,只要能让他们能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就会欣然接纳。一旦处于暗示的影响下,他们思考功能会彻底丧失,立即变成行动。而个体的行动则需要在强有力的理由、逻辑关系才能行动。
群体排斥与无意识无关的任何理性、逻辑、思维;除了极端的盲目与更为极端的自信,群体更无别的选择;群体更多能接受的是那种子虚乌有的神话与毫无逻辑的故事。除此之外他们都无法理解。
7、群体只接受形象思维
群体中最容易引发幻觉现象,他们会忽视基本的事实;群体中的某一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扭曲,构成传染性暗示的起点。暗示的信息会经由群体无意识轻信的哈哈镜放大,呈弥散效应迅速扩散传播。在暗示与传染的推动作用下,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群体的期待意识,他们期待着发生点什么,无论是什么。比如微信群聊的好好的一件事,忽然有人就此引发联想开了另一个人的玩笑,群内主题可能都沿着玩笑方向去了。
8、群体中的智力泯灭
有些人会故意制造让人意识模糊的环境,比如用黯淡的灯光、酒、难以顺畅呼吸的空气,让群体人员意识模糊,思考力下降,随后用讲故事、暗示,传染,达成目的。
智力泯灭四个阶段:
- 自我意识模糊;
- 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 判断力与逻辑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趋同一致;
- 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反噬;
9、群体的谎言的传播机制
比如我们现在的朋友圈、微博中流传的各种谎言与辟谣。
- a. 制造阶段: 第一个目击者被心理暗示影响,用模糊的相似和想象制造了谎言;
- b. 被肯定阶段: 总有那么少数几个人会立即附和,有的人是类似的心理暗示,更多的人是么有逐渐的糊涂虫;
- c. 全幅度的谎言扩散,整个群体都会成为说谎者。
(经历了b,加上数量优势,自然会过渡到c)
10、成为群体意见领袖必须具备的几个特征
- 首先,要有名望。 这种名望可以来自财产、职业(法官、科学家)、社会地位。
- 其次,领袖一定要成功。 比如拿破仑正是通过一次次胜利逐渐被神化。反观,乔布斯也是重新成功以后,才渐渐被大众封神。
- 此外,领袖往往偏执、无视他人意见,面对群众,他需要出言不逊、毫不妥协。
例子:这一点在各种品牌和媒体一起的造神运动中很常见,比如:乔帮主、雷帮主、罗永浩……
11、深深植根于民族性格的土壤
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又回到了主河道。与种族的任何普遍信念或情感全无关系,从而不可能具有稳定性的意见,只能听任机遇的摆布,或者–假如其说法还有可取之处–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发生变化。
还记得钓鱼岛事件么?全国各地出现反日游行示威,深圳、西安更是出现打砸日本车甚至伤人事件。本文不谈国事,只是研究群体。这是典型的群体行为,游行的群体完成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游行喊口号。但为什么有人敢打砸别人的汽车呢?是因为他们身在群体之中,个人欲望得到了爆发!更多的人情绪在这个环境下受到感染,觉得不做点什么,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于是在很容易产生冲动的行为。实际上,警察拘捕了许多嫌疑人之后发现,打砸的人平时是很不错的公民,并没有太明显的暴力倾向。
12、不承认障碍的存在群体,根本没有能力来理解障碍的存在
于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优势,数量上的强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势不可挡。这样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群体往往充满了暴戾的气息。轻则跑到别人的微博下面去破口大骂,末了还要来一句「请给我点赞」。重则就是真的对他人进行伤害和攻击。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 2012 年 9 月 15 日,西安反日游行中,一男子砸破日系车主头颅。我想一个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不敢杀人的,但是汹涌的游行队伍大概让他有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错觉,但是最终的牢狱之灾却只能他自己来承担。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既没有专业的知识素养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个人的时候或许还有些忌惮,一旦他们成为一个群体,一切就难以控制了。
启示:吃瓜群众被暗示并传染的梗
第一,观念应当是简单,通俗易懂的,因为勒庞始终坚持的观点是,群体的智力水平是极其低劣的。
第二, 把观念变成一种感情,运用抽象的含义不清的词语,比如,民主,自由,平等这些口号式的词语,来让所要传播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群体的想象力会美化这些空洞 的词语,他们的形象思维会让自己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景象。那么,如果事情发生了转变,如革命以及动乱,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应该是在不改变事物本质的同时立刻改变说法。
第三,给群众提供希望,即使那希望只是一种幻觉。同理也是利用了群众的愚蠢和夸张的想象力。
第四,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的说服手段。“不需要所有的推理与论证的单纯断言,是让某种观念进去群体大脑中最可靠的手段之一。”
第五,让群体相信什么,首先得弄清楚他们的兴奋点,假装自己具有与他们相似的感情,然后运用联想来改变他们的看法。
-End-
作者:水伯,stygoogle创始人,《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
本文由 @水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