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作者通过对钉钉移动端产品的体验,试图解释钉钉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火速崛起的原因,以及让它随着版本的迭代评分一次次降低的原因。enjoy~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阿里的钉钉一直在办公社交这个市场独占鳌头,腾讯先后推出了企业QQ和企业微信望扳回一城,却始终被压一头。沉寂良久的腾讯在今年三月份推出了第三款办公社交应用——TIM。短短三个月就杀入了AppStore商务榜第四,但随着版本的一次次的更新,评分也是一降再降,目前版本评分只有三分,与竞争对手相距甚远。

文章通过对TIM移动端产品的体验试图解释以下两个问题:

  1. 是什么让它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火速崛起;
  2. 又是什么让它随着版本的迭代评分一次次的降低。

怀揣着这两个疑问开始这篇文章的写作。

本文内容框架如下:

一. 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2. 产品简要说明

3. 产品定位

4. 用户需求分析

5. 用户使用场景

6. 市场现状分析

二. 产品分析

1. 用户体验五要素分析

2. 任务走查法体验分析

三. 竞品分析

四. 用户意见

五. 如果我是PM

六. 总结

一. 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设备:iPhone7plus

系统版本:IOS10.3.2

APP版本:TIM 1.1.6

体验时间:2017年7月

2. 产品简要说明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TIM是腾讯3月1日推出的一款办公社交类APP,它的理念是“轻聊的QQ,更方便的办公”。整体风格简约无广告,QQ好友、信息完全同步,支持多人在线协作编辑文档,轻松管理日程、回复邮件。

3. 产品定位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办公社交平台,在保留原有QQ好友的前提下提供更简洁高效的操作界面。同时提供了多人协作在线编辑文档等功能,让项目团队更方便的管理和共享相关文档和安排自己的日程,使得沟通和办公得以同步解决。

4. 用户需求分析

4.1 用户是谁

  • 主要 :需要经常进行团队沟通协作的办公室人群(提供一个沟通协作的平台)
  • 次要 :厌倦了无聊的广告和娱乐推送的大众(提供一个轻聊版的QQ)

4.2 用户特征

  • 追求简单高效的界面,不喜欢无聊的娱乐推送和随处可见的广告;
  • 团队沟通喜欢即时文字通讯而并非邮件或电话;
  • 所在的部门或团队需要频繁的在线进行文字处理、项目管理、日常报告和信息登记;

4.3 目标用户需求

一般来说,企业或以产品、或以职能将员工分为若干个团队或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彼此保持着高频率的交流和协作。

最开始,彼此之间用邮件或者电话交流,但邮件并不能让对方及时回复,而频繁的电话会给人莫大的压力,一般非紧急事件均不会通过电话沟通。如此一来就使得 信息沟通的效率极其低下。

而后,有了即时通讯软件,信息沟通效率是高了,但 文档的协作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彼此之间还是沟通完毕后将文档发送至对方的邮箱。当多个人打理同一个文档时,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更为常见。

再后来,有了Google Docs、石墨文档和有道云协作,文档的协作问题解决了,可 信息沟通的问题又一次被凸显 。这种情况在移动端尤为明显:你能想象你通过微信得知要修改某项表格中的哪几个数据之后,点击home键,从铺满桌面五颜六色的APP中找到并打开那一个APP,再去寻找那个指定文档指定地方的数据进行修改是多么的痛苦的体验吗?

最后,文档协作功能被多用于文字处理、项目管理、日常报告和信息登记,而这其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保密性的问题,现有的协作文档应用能否保证文档的 安全性 和内容的 保密性 变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工作团队急需一款既能实现IM又能多人协作文档的跨平台应用,以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4.4 解决方案

  • 极简 :去广告、去无关的娱乐功能,做到界面和操作极简化;
  • 高效 :整合多人在线协作文档功能,让信息沟通和文档协作得以同步进行;
  • 安全 :在线文档应用社交关系的授权管理,充分保证文档内容的安全性;

5. 用户使用场景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6. 市场现状分析

根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健翔在2015年的讲话中得知“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7000多万,是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的中小企业比例还是不够的。

就拿美国来说,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企业,现在是13.7亿人,我们有7000多万,大家可以算算。按照真正的工商注册的企业,实际上只有1000多万。所以,中小企业成长的空间还很巨大。

而在这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每一个中小企业内部都有若干个团队,团队需要方便的沟通、需要高效的协作,而这种需要是最起初的IM和邮箱满足不了的。正因为有了这种需求,才迎来了办公化社交产品的发展。

  • 2015年5月26日,钉钉正式版发布;
  • 2016年4月18日,企业微信发布;
  • 2017年3月1日,TIM发布。

这里引入从2017年3月1日至今的苹果App Store中国区上述三款App的排名来看各自的市场表现:

(1)作为这里老牌办公社交,钉钉的市场表现一直很稳定,稳居行业一二(截止7月14日,钉钉重回第一)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2)企业微信的表现开始时起伏不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已经稳坐办公社交的第二把交椅(截止7月14日,企业微信暂居第二)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3)TIM的表现很有意思,下图中你仔细看会发现是两条不同颜色的线。起初TIM参与的是社交排行,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再后来TIM调整为和钉钉及企业微信一样参与商业排行,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7月14日,TIM已上升至第4,如果忽略排在第3的智联招聘,TIM已经跻身成为办公社交这个市场的第3。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二. 产品分析

1. 用户体验五要素分析

(1)战略层

此前,腾讯QQ曾提出场景化通讯的战略布局,而办公是其中重要场景之一。TIM正是一款主攻年轻用户的QQ差异化的办公产品,瞄准办公室人群。腾讯公司即通产品部产品总监鄢贤卿在2017年6月1日北京的沟通会上说到“现在的企业办公市场最大的矛盾点在于社交化才能规模化,但内部管控又是管理者的天然需求。”这就造成了办公产品的设计究竟应该TO B还是TO C这么个疑问。

  • TO B :自上而下,从决策者入手,以建立企业内部关系链为起点,然后支持沟通和流程问题;
  • TO C :自下而上,以熟人关系链为起点,解决普适性的沟通协作问题,然后逐步抽离管理诉求。

然而,市场给出的答案是TO B,钉钉目前的成功离不开TO B的清晰定位,但这个产品成功的背后,有哪一个群体是被忽略了的呢?“员工”。它方便了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方便了上下级之间信息的传达,可它并没有提升员工的办公效率。作为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和企业中人数占比的绝大数者,急需一个产品去解决他们的需求去提升他们的效率。鄢贤卿表示“大家都选择做TO B不做TO C,不是因为TO C更容易,而是因为更具挑战。我们希望为办公领域提供新的可能。”

因此,TIM致力于服务 团队协作 ,而不是老板管理。

小结: 在战略层上,TIM瞄准了以办公团队为主的目标用户,坚持TO C的产品定位,致力于服务团队协作,在当今办公市场TO B为王的时代,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2)范围层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要做好一个TO C的办公产品,必须要先解决好沟通和办公两大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再解决协作这一非常重要的后置需求。市场经验告诉我们:

  • 只解决沟通与协作而没有解决办公,就意味着这款产品无法进入办公市场(如QQ);
  • 只解决办公与协作而没有解决沟通,就意味着这款产品无法走向规模化,注定是一个小众产品(如石墨文档);
  • 只解决沟通与办公而没有解决协作,就意味着这款产品定位在TO B,无法为员工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如钉钉)。

沟通、办公、协作这三个需求其实可以合并成一个需求——高效,而TIM的功能很好的覆盖了这一点,一站式地解决了团队工作中所面临的很多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实还有一个需求十分重要(只不过它属于反向型需求,就没有把它画在上图中)——社交需求。做一点区分,这里的社交包含了除工作沟通之外的所有交流。

前段时间腾讯大学做了一个霸屏级的实验——社交斋戒:让一批志愿者每日使用微信不得超过半小时,持续十五天。实验结果也很惊人,其中一条结论就是: 被测试者对工作的投入度显著提高。

生活中自身的例子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当你准备开始学习或工作时,今日头条推送了一条男默女泪的新闻,或是微博推送你最喜爱的明星正在做直播,亦或是微信推送你的朋友圈又多了两条评论,很多人会忍不住打开看一看,看完之后要想重回工作状态又要过上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之内若再有这类社交推送,如此往复,半天可能就过去了。

这一点其实很难避免,这是一个算法越来越精准的时代,你要想对这些社交推送不感兴趣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而碰巧的是它又无处不在。很多时候,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其实是我们自己。2014年,盖洛普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对工作并不投入,其中很多人甚至说自己会“主动不投入”。在一项针对全球141个国家的调查中,表示不投入或者不主动投入的人,甚至比美国更多。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是投入工作的。而腾讯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减少社交会显著地提高工作的投入度。

社交需求的反向效果太过于明显,因此,打开TIM你会发现,QQ空间没了(被折叠在了4级菜单)、动态没了,动漫没了、游戏没了、运动没了等等等等,甚至你都不曾发觉连隐身这个功能你也找不到了(同样被折叠在了4级菜单)。砍掉了这些功能,才减少了注意力的分散,这也是TIM从另一个方面提升效率的体现。

小结: 在范围层上,TIM要服务团队,一方面是满足团队的三大需求:沟通、办公与协作,并推出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另一方面关注反向需求——社交需求,并减少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两方面同时做到,才能达到高效的目标。

(3)结构层

TIM的功能结构图如下: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WEB中有一个三次点击原则,如果用户在3次点击中无法找到信息和完成网站功能时,用户就会停止使用这个网站。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APP,APP内的主要功能应当让用户在三次操作之内就可以完成,否则就会严重降低用户体验。

如此来看,TIM的表现良好:

  • TIM将常用的功能前置在一级界面上 ,无论是要聊天、找人、还是办公,都能够很轻松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入口,整个操作不超过三步,方便而又高效;
  • 办公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需要找某个联系人、某个文档亦或是某次聊天的记录,倘若这个时候一个搜索框出现在你面前,一定会让你欣喜。 而TIM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到,TIM在你可能用到搜索的一级、二级界面中都添加了搜索这一功能,并在一级界面的搜索框中实现了全局化搜索,无论你在联系人界面还是在消息界面,都可以在搜索栏内输入关键字查找包含文档、收藏、文件等所有功能,极大地减少了寻找信息的成本。
  • TIM沿用了QQ Dock栏三大块的布局,这使得用户在使用TIM时有了很好的经验延续。 我们知道在MOBA游戏中如果要调整或重做某个英雄应遵循的原则是“在尽可能保留玩家对此英雄操作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之上,做更多可能性的尝试”,这可以避免玩家再次使用这个英雄时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APP也是如此,TIM作为腾讯QQ办公社交的新产品,如果界面、操作习惯变更的非常大,会让用户使用起来感觉很突兀。因此,TIM沿用了QQ三大块功能的布局,左边就是聊天、中间就是找人,唯一不同的右边一个是办公、一个是娱乐。这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完成了用户不同产品间的平滑过渡,为用户的留存打好了一个基础。

小结: 在结构层上,TIM实现了以下三点:将常用的功能均放置在一级界面,让用户三次操作之内就可完成;在所有可能会用到的地方都放置了搜索功能,简化查找的操作;沿用了QQ Dock栏三大块的功能布局,让用户的操作经验得以延续;在功能结构上实现了易用、高效的特点。

(4)框架层

上面提到,TIM为了尽可能多的保留用户的使用习惯,对QQ的功能结构有了一个很好地沿袭,在框架部分亦是如此。TIM的框架大部分沿用了QQ的设计布局,但毕竟是基于不同的目标用户、进入的是一个更加细分化的市场,在局部TIM做了部分优化的布局表现。下面来一一分析: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左下,而右下最差。因此,左上部和上中部被称为“最佳视域”。QQ则把三个主界面中的左上方这块“最佳视域”给了头像,而TIM则让这部分干脆空缺,让中上区域变得更为凸显和重要,这也使得用户使用时的干扰因素进一步降低,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与内容,才是TIM所追求的。

联系人界面: 用户一般进入到这个界面就三个需求,找人、找群和添加好友。QQ在此区分的很细致,将联系人分为了好友、群、多人聊天、设备、通讯录和公众号六个分类,而在好友的分类下原本就还有自己分组的小分类,这个菜单的布局既需要视觉上横向的浏览也需要纵向的浏览,而在每次浏览时都还要进行类别判断“我要找的人是不是在这个分类下”,给了用户很大的操作使用成本。

TIM的解决方案则完全不同,想找人?放一个搜索框在最显眼的地方;想添加?放一个新朋友的按钮最佳视域内;想找群?新朋友的旁边就放一个群聊。在这最显眼位置的三个按钮就覆盖了整个页面所有可能的需求,除此之外,将特别关心和常用群聊单独划分成一个分类,让用户在更多时候甚至不需要搜索和挨个寻找。风格上整个页面的菜单布局保持着垂直化,和另外两个页面布局形成统一,让同一种浏览习惯贯穿整个APP,在这一点上,TIM做的比QQ好。

我界面: 将最重要的功能【在线文档】放在了最佳视域,使得第一次接触的人也忍不住点进去看一看;整个界面分为三大部分(有没有发现TIM将“3”这个数字完成的特别好),个人资料、办公和钱包。整个界面和另外两个界面一样采用了垂直分布的菜单栏,这同样使得在整个APP中的浏览体验保持一致。在底部留出约20%的页面空白,将所有的功能集中放在页面的中上部分,且文字都偏左靠置,符合人们的浏览习惯,可以看出即使在页面的布局上,TIM也力求提高使用者的效率。

小结: 在框架层上,TIM的策略是整体布局上沿用QQ,细节上进行调整。整体沿用QQ的排版,让用户操作起来无需额外的学习成本;细节上做出改变,将每个页面中最重要的内容放置在最佳视域内,让用户第一眼就能看到,而之前放在最佳视域内与办公无关的通通拿掉。使用户沉浸在一个良好办公“环境”的同时,让你所需要的就在“眼前”。

(5)表现层

表现层分为图标、颜色、文字三个部分。在这三个方面,TIM围绕着“高效”两个字,进行了调整。目的主要是两点:1.减轻视觉压力;2.让内容凸显。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① 颜色

进入APP后第一感觉到的就是色彩的不同。QQ用的主题色是渐变的浅蓝,从QQ的登录界面背景改为年轻人的短视频就可以得知目前QQ的目标用户是年轻的用户,而渐变的浅蓝可以给人以活力和阳光的感觉;TIM则采取了与QQ相反的深蓝色,没有采用渐变,而用了色块拼接的形式,这样使得主题栏不再那么显眼,让用户更多的关注界面中的内容。据悉,最开始TIM内测版时的主题栏采用的是灰白色的配色,犹如现在很多浏览器的默认主题色一样,让用户都不曾注意过“我的浏览器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这是个好事儿,浏览器只是通向互联网的一个窗口,本身不是重点,内容才是。TIM也是如此。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② 图标

图标的改动主要是针对色彩和风格上的改动,而在不同的界面TIM有着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可以看到在消息界面,TIM将图标统一颜色,将QQ中那些五颜六色的图标统一改成了蓝色;而在动态、我这个界面中,TIM将统一了风格,将QQ中彩色的异形图标图标统一改成了黑白线条;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的产生呢?

因为在信息界面,你看到的大多会是每个联系人的头像,而基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这些联系人的头像会以各种颜色出现,若此时再将系统内嵌的功能也一并设置为彩色毫无疑问会给用户带来区别上的困扰,这得结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来说起,看看当我们收到一条信息时我们是怎样阅读这条信息的。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从上往下从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靠近屏幕中间的联系人名称,然后会用余光看到头像,最后看到的是信息内容。基于这个习惯,在消息页面图标的意义应该是辅助判断的作用,让用户看到联系人(或内嵌功能)名字时,余光扫到图标后辅助用户回忆做出判断这到底是谁/什么功能。这样理解后统一系统图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我们一般会关注某几个联系人或者某几个群的头像,从而在收到消息后扫一眼就知道这是谁,但APP中功能的图标通常是不会关注的,这时若再给这些功能图标加以不同的颜色予以区别只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困扰。而将图标统一为蓝色则很好地将APP的功能和联系人区分开来,用户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一种使用习惯,从而加速信息的识别。

Dock栏去掉了文字提示是因为TIM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用户将QQ的使用经验得以延续,因此没有必要再设置文字提示,颜色也和主题栏保持一致。

在动态/我这个界面中的图标则采用另一种风格的设计,因为在消息界面中一个功能的图标必须要在形式上贴合一个头像的样式,而在菜单界面,一个功能的图标必须要贴合它的内容。重绘后的图标整体上显得更加简约和“不起眼”,仍然是为了凸显内容。“高效”这两个字在图标上也体现的很好。

③ 文字

TIM将菜单中的文字大小统一,得益于TIM在整体界面布局上都采用了列表式的菜单,不像QQ菜单的种类多样导致文字的大小和风格也不一。

小结: 在表现层上,TIM将图标统一、颜色统一、文字统一,以此换来简洁的界面和舒适的体验。

2. 任务走查法体验分析

这次用任务走查法分析的对象是目前TIM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在线文档。

(1)在线文档用户使用流程图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2)任务走查法

依照流程图,列出所有可能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走查后列出问题反馈。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从任务走查法可以看出,TIM的在线文档功能在整体上没有大的问题,可以用,如果只是简单的需求,在线文档都可以满足。但这个版本的在线文档与其说是文档,可能更像是笔记。文档和笔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笔记也可以分享,笔记也可以协作,而文档与笔记最大的区别在于笔记可以只停留在线上,而文档则必须要在线上线下同时使用。目前的TIM只支持线上到线下,不支持上传已有文档。

根据鄢贤卿所提供的数据表明,TIM的活跃用户中有20%的用户每天使用在线文档功能。剩下80%的用户很可能就是收到了这个约束而放弃了这个功能,试想一下,如果支持上传已有文档,在线操作起来不仅更方便,还更安全,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唯有打通了线下到线上这条通道,TIM才能在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3)其他办公功能体验反馈

①【邮件】功能

绑定邮箱后不会同步已有的收件箱;没有草稿箱功能,这就导致编辑好未发送的邮件不会被保存;添加邮箱账户的登录栏在界面最顶端,体验不好;邮件功能介绍视觉样式做的像个按钮,但并不能点按。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②【收藏】功能

切换分组功能卡顿(延迟大概0.5秒左右,对比在线文档的切换分组,卡顿感明显);添加的小十字架动画失效(点击添加——图片——取消——再次点击添加,此时动画已失效);

③【日程】功能

逻辑错误(打开日程——点击7月——再次点击7月——此时已经跳转至8月,也就是我的下一个日程所在月份)(打开日程——点击今天——同样跳转至8月,我下一个日程所在月份)

三. 竞品分析

这里对TIM、钉钉、企业微信三者进行对比分析。

1. 基本数据的对比

下表数据来源于appannie.com,中国区,2017年7月16日;图标来源于各自的官网。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从表中的基本数据可以看出:钉钉上线时间早,前期积累了大量用户,一直占据着办公社交领先者的地位;企业微信上线仅用一年半就赶上了钉钉发展的速度,甚至有时候的排名赶超了钉钉,是钉钉目前最大的竞争者;TIM上线时间最晚,但在短短4个月内就到达最高排名第4的好成绩,足以说明它的潜力。

2. 三者之间的差异化体现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TO B方便了BOSS的管理,TO C方便了员工的沟通协作。这两种探索模式无好坏之分,但却给用户选择的优先级带来了影响。什么意思?BOSS毫无疑问会倾向使用TO B的产品,很多情况下BOSS的喜好就影响了公司的决定,当要求全公司使用TO B的产品时,钉钉成为了用户的第一选择,而当第一选择不可更改时,用户是否还会为了团队的协作方便再装一个APP——这就是TO C产品所面临的 第一个挑战

TO C产品所面临的 第二个挑战 是若有一天TO B的产品集成了TO C产品的功能时(如在线文档),用户是否还会继续保留这款TO C产品,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 用户意见

截取中国区APP Store对TIM当前版本的评价予以总结整理:

1. 希望主题界面有更多选择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很多用户对TIM简洁的界面表示喜爱有加,但一个再完美的产品也难以抵挡个性化需求的出现。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推出几款素色的主题,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希望增加一键登录功能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对于一键登录功能的需求集中在以下两点:

  1. 在首次登录界面没有设置QQ一键登录;
  2. 在游戏登录界面不支持TIM的一键登录。

这个功能的增加需要产品经理的权衡,看产品经理是希望QQ和TIM是相互替代还是两者共存。不过基于现在的设置,QQ和TIM不能同时登陆,这就造成用QQ登录游戏的用户体验不佳,这个问题就需要解决了。

3. 崩溃、卡死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TIM当前版本的评分是三颗星,远低于另外两个竞争对手的评分,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崩溃和卡死的评价。根据用户的评价,发现崩溃和卡死主要集中在两种情况下发生:手机电量不足时和版本更新后初次打开时。笔者在上文中做在线文档的测试时也莫名的崩溃了两次。基于这些使用情形可以着重测试和优化下。

4. 再啰嗦一点

由于App Store的评论区里的评论不涉及机型、系统版本、应用版本等信息,造成很多开发者和产品经理对此不够重视。但其实愿意在App Store上留言评论的用户都是希望这个产品越做越好的用户(去掉刷评论的人),要知道很多人(比如我)觉得过程麻烦都不会在上面评论。

他们不嫌麻烦、认真评论,因缺少关键信息被开发者无视,应该吗?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开发者在App Store上给那些真诚评论的用户一个小小的反馈,不仅促进了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用户黏性,还鼓励了用户积极参与评论,何乐而不为?

这两年,产品运营大火,微博、微信公众号忙的不亦乐乎,可唯独App Store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在此匿名表扬一下某APP的开发者,以期有更多的APP在这一块儿可以做的更好:(TIM的开发者在AppStore中总计回复6次,而在当下差评较多的时候理应做出更多的回应,释放更积极的市场信息)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五. 如果我是PM

如果我是TIM的PM,我会着重完成以下几件事:

1. 对上文中所提到的意见以及收集到的用户的反馈进行整理,对比已经整理好的需求,将剩下的部分放到产品会议中拿出来讨论并定下是否修改以及何时修改(优先级:★★★★)

2. 在线文档增加对PPT的支持: 这是一个我不说TIM团队也会做的事情,初步构想是PC端支持PPT的大部分功能,移动端仅支持PPT中文字的修改即可。如果早一点推出这个功能,百度的AI开发者大会可能就不会有错别字的存在了 (优先级:★★★★★)

3. 加速iPad版的开发。 相比于iPhone,iPad的屏幕显然能承载更多的内容从而更加适合办公,无论是团队成员的分享展示,或者是在家中惬意的躺在床上,iPad比手机和电脑更加适合。考虑到屏幕的大小和产品的性能,iPad版TIM的部分功能(如在线文档)理应设计的更加贴合PC端 (优先级:★★★★★)

4. 完成对官网的重做。 官网不仅承载了产品的形象和功能的介绍,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宣称。而现在TIM的官网只有两张PPT,过于简陋,别说和竞争对手相比,和大部分的个人网站相比可能都不如。新版的官网除了基本功能之外,希望能集成以下模块 (优先级:★★★★)

  • 在线模板:提供更多在线文档的模板,以供选择和使用;
  • 网页版TIM:对那些经常换电脑使用的用户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5. 增加【文档留言】功能。这个功能我想了很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优先级:?)

忘了是谁说的,Google docs和TIM之间差了一个QQ的距离。TIM的强大之处在于用一个应用解决了两个应用才能解决的问题。回想一下,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协作写一篇文稿的?几个人搬着小板凳,坐在一个桌子前,相互讨论着,你一言,我一语,边讨论边写作,最终完成一篇文稿。

在没有TIM的时候,沟通和写作这两个是相互分离的,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软件各自执行的。

在有了TIM的时候,将沟通和写作两个功能纳入到一个软件内,但操作界面之间还是相互分离各自执行。这样的做法像极了英特尔的集成显卡,仅仅只是用胶水将CPU和GPU粘在一起,彼此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现在的TIM也是如此。

能否给用户在编辑文档时创造一种边沟通边协作的感觉呢?

为了实现沟通与协作更加紧密相关,初步想出了文档留言功能。在用户收到邀请打开文档进行协作办公时,可以在文档编辑页面收到之前参与编辑人的留言,这些留言可能是一句提醒,可能是一句忠告,可能是一声抱怨……无论是什么,都承载着团队成员的心声与感情。而此时此刻正在编辑的人也会感觉到团队成员的陪伴和温情。

实现后的界面如下(PC端在线文档编辑页面):

TIM移动端产品体验报告:不谈社交,来谈谈效率

通过在右边添加文档留言功能,让沟通和文档编辑在同一页面进行,这种留言式的沟通给用户带来的压力更小,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再回首看这些文档留言时都能唤醒一次共同奋斗的美好回忆。

六. 总结

总结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1. 是什么让它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火速崛起

TIM的成功主要源自于它战略的成功:经历了企业QQ和企业微信两代产品的前仆后继,TIM的团队成功捕获到了办公社交这个市场一个新的可能——团队协作。

定下 TO C 的定位,瞄准目标用户,推出一系列协作办公功能,精准打击痛点,不仅在结构上将页面流精简,在表现层上更是下足了功夫,让你感受到焕然一新的同时,使用起来却又毫不陌生。一个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操作熟悉、交互友好的APP没有理由冲不进排行榜,不是吗。

2. 又是什么让它随着版本的迭代评分一次次的降低

版本的迭代理应是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在TIM这里却出现评分越来越低的情况,差评的大多数都涉及稳定性的问题,笔者在测试过程中也经历了两次闪退崩溃,可见这并不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在产品的稳定性的优化上,TIM还需要多下些功夫。

除此之外,TIM的办公功能有待进一步丰富。在办公社交的市场TO C的产品格外不好做,因为老板的管理需求导致了全公司都得用TO B的产品,这时候一款TO C的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卖点支撑,很难说服用户同时使用两个类似功能的APP,就更别说逻辑错误、动画错误、闪退带来的糟心体验了。

总体来说,TIM是一款不错且“诚意满满”的产品,它切实解决了如今团队沟通与协作过程中效率低下的痛点,无论是功能结构,还是表现布局都对得起TO C这个出发点。但版本的稳定性着实令人担忧,一个好的产品不应该毁在稳定性上,这个问题的解决变得刻不容缓。

在办公社交这个战场上,钉钉与TIM之间的对决更像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博弈,双方都在主张自己的诉求,都希望对方能予以理解。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钉钉开始向下渗透,走向了TO C的道路,或者TIM向上发展,走上了TO B的一端,成为一个一次性解决办公中所有人诉求的平台。但我知道。TIM的出现已经为这个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性,这些新的可能性正在让办公变得越来越方便,就冲这一点,我衷心的希望TIM未来的发展能越来越好。

文章很长,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参考

1.《 用户体验的要素? 》

2. 《 你会写报告?产品体验报告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

【还有一个小问题和大家讨论】: 关于TIM的图标,有人说太丑,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有人说挺好,一看就是个聊天的APP,对此你怎么看?

 

题图来自 摄图网,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 @蛋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随意打赏

app产品体验报告社交产品分析报告产品体验报告移动社交电商移动社交广告移动社交平台移动社交媒体社交产品报告移动社交网络移动社交营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