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价值判断的主观维度建议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对于产品来说,功能的增加与删减都不是一件小事,这很有可能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感,影响到产品的运营状况。那么,当一个产品准备添加一个新的功能时,如何才能够准确的判断这个功能具有什么价值呢?接下来,本文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几个主观维度上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功能价值判断的主观维度建议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不论是做一个实体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都会涉及到增加或删减不同的功能,当然,目前最保险最合理的方法是通过数据分析

但是当遇到一个创新型的功能时,或是当一家公司不具备数据能力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个功能的价值,往往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功能的价值在没有数据支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取舍,能否最大化的将主观的评价尽量客观化,让其更有依据与说服力,则是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功能的意义在于其对于产品与企业的价值,而对价值的衡量,则在于市场、利益及品牌维度的贡献。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我们做设计的也好,做用户研究的也好,最终满足的不是我们对艺术的追求,而是我们通过设计来让产品卖的更好,所以变现才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存在。

所以,当一个新的功能出现时,这个功能能否直接或间接对变现产生影响,应当是最重要的考量环节。当然,我不是说这个功能一出来,公司的业绩立刻就飞速上涨,能让这个功能产生价值的,我们就看这三个维度:

  1. 长期的市场壁垒
  2. 长久丰厚的利润
  3. 更好的品牌尊重

一、长期的市场壁垒

我认为,能够构建长期市场壁垒的包含且不限于技术的不可复制或领先于市场的迭代速度,强大运营团队及创新服务的持久与快速响应。

怎么理解这件事情,技术是我们最能直观看到的一种壁垒,而比如海底捞的服务、盒马的渠道、蔚来的运营,都是一种壁垒的存在,那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壁垒,我为大家提供了几个维度:

功能价值判断的主观维度建议

1. 新功能

其实指的是功能在重组或创新的过程中,是否合理化打破用户常规认知,但优化了功能性质。比如我们曾经在开燃油车的时候,受制于发动机的限制,最初需要机械钥匙点火,后来变为了一键启动。

而现在的电动车不再受发动机的影响,已经不再需要一个介质来发动引擎,而是可以随时上电。

但最初很多车企依旧会按照一键启动的逻辑在用户上车后给用户提供一个按钮来启动车辆,甚至会在此基础上不停的去设计一键启动的位置,在仪表板上的、在CNSL上的,但是没有想过用户是否真的会需要这个操作,因为产品性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

用户需要的本来就是自己的车,坐上就能开走,一切都应该是如此的理所应当。

就好比苹果电脑去掉了突兀的电源键一样,也许这一个点不足以撼动一个产品对市场对用户的影响,但是每一个点我们都能考虑到,那我们给与用户的将是一个颠覆式的创新,带给企业的效益也将不言而喻。

2. 无竞品

顾名思义,是指当前没有竞争产品或体验明显高于竞品。这个不用解释,很好理解。

3. 惊喜感

其实很产品都在做这件事,去给予用户超预期体验,如高品质的服务或令人眼前一亮的功能。而惊喜感的关键其实在于能否在适当的场景给与用户适当的场景。

谷歌浏览器可以在页面加载失败的时候弹出小游戏,缓解用户体验上的缺失。

功能价值判断的主观维度建议

B站在输入密码的时候banner图上的人物会捂上双眼,带来一些小惊喜,都是在最合适的地方制造一些小趣味。

2020-09-21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趣味,它能带给用户的直观感受是这个企业的管理者是否关注用户,是否热爱目前所做的这个产品,以及与用户的价值观是否一致,这些点在没有的时候也许大家不以为然.

但是当你的对手做了这件事,很可能会对你带来致命的打击。

4. 新趋势

主要是指建立在技术风口或市场风口的功能形式。

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似乎现在哪家车企要是说自己没有自动驾驶,没有语音助理,还不如说自己不会造车一样。虽然目前看来,不如把车本身做好,但是在普通用户眼里,就是这种功能有,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不给。

5. 沉浸感

表面指无感知用户体验,具备自然交互属性。

其实这也是很多交互设计师所追求的,我么所说的机智的自然交互,无感交互可能会受限于技术的发展,比如很多人认为自然交互的最终形态就是意念控制,但是我们目前所做的,则是以此为目标,在有限的介质上发挥最好的水准。

这件事情可不紧紧是多通道交互或是什么单纯的手势控制、语音控制那么简单,在交互的沉浸感上,苹果的设计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

2020-09-21

完全抛去用户曾经因受条件限制而产生的习惯性交互和思维方式,从用户心理的最深处出发,设计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有与苹果设备的交互设计,除了完美、极致,确实无话可说,而最可怕的是,他们还能不断优化。

二、长久丰厚的利润

如何理解,能够提供长久丰厚的利润的功能包含但不限于可以为产品进行额外的引流、活跃、粘性,并通过电商、数据、培训等形式进行的变现。

2020-09-21

常规的盈利方式我们这里就不主要说了,我们主要提的就是这四点:新入口、促活跃、强社交、新收益

1. 新入口

是具有入口引流功能,为产品带来额外的流量,扩大用户基数的功能设计。

在这个时代,连工具型产品都要开始搞社交,你的产品如果不能不断获取流量,增加用户基数与转化,所有人都会给这个产品下一个宏大的结论,商业模式不行。

当然我认为作为新入口的功能,跨界是现在最火的事情。

比如你设计了一款车,它的定位是卖给年轻活力,并喜欢摇滚的新都市年轻人,那么你就应该去思考在你的车机或者app里,是否应该有一个入口可以连接他们的摇滚梦,并通过这个入口打通音乐与驾驶并存的场景,而不是每天坐在工位上去想我要不要把仪表盘设计成一个架子鼓。

2. 促活跃和强社交

就是通过所要设计的功能促进用户活跃度,如蔚来的线下体验店,从而提升产品粘性,并通过社交属性将用户与用户关联,为下一步的生态构建做基础。

当然这两件事比较吃运营和实效性,对于很多管理流程夯长的企业和流动资金匮乏的企业会有很多不适,做一两次解决不了问题,持续做没有精力和财力,很容易陷入误区。

但是很多产品属性和品牌定位会逼企业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那是否应该优化流程与思维就变得至关重要。

3. 新收益

指具备最初产品交易之外的额外变现能力,比较典型的一些形态有低价产品高价服务,单一产品多元玩法。

曾经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制造行业,通用汽车,卖车之外还可以通过安吉星的服务增加一份额外的收入。那么现在,如果除了购车之外,还能让用户为一件和车无关的事情买单,并产生粘性,一定会是一个颠覆式的设计。

三、更好的品牌尊重

品牌尊重分为归属感、大场景、原则性体验、符号与非替代。

2020-09-21

1. 非替代、归属感和原则性体验

这三个事的关联度很高,我认为是产品的功能形态能够让用户产生价值认同, 我想这件事很好理解了,很多品牌都在强调这件事,但是做的其实都有一种幻想情怀。

我曾经见过不止十家企业认为自己产品对应的人群是喜欢冒险,喜欢运动的进取男青年。但是最终都将产品卖给了不爱运动,一身油腻的大叔。不是说大叔不好,而是产品在用户画像上就充满的问题。

一个产品的基因,绝对不是一个领导的“认为”,也绝对不是一个UI或一场活动所能影响的。

有些是一个品牌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摸索、有些是一个品牌所做过的所有事情的属性、有些是一个团队的出身和气质等等,而我们一定要看准自己的基因,先在这个基因上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再进行品牌升级。

我们前几天同事还在调侃,说座椅调节这个功能,如果不给物理按键,直接放在大屏里,用户能不能接受。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传统车企这么做,用户是认为你在降本,而特斯拉这样做,就是态度。

你可否能看到在这件事情上的苦口婆心。

2. 大场景

功能涉及用户的高频或重要场景,考量产品的持久性,占有更多的用户场景及场景延伸。我觉得现在场景这个事情好像不太重要了,因为我们曾经所说的场景已经和现在不一样了,变了味道。

场景与产品的关联其实是用户与商业模式的关联,而不是用户画像后画出的那条用户路径,极致的产品不是见招拆招,而是自圆其说。

3. 符号

符号对于品牌来说太重要了,我曾经以为很多决策者早已知道品牌符号早已不是logo,不是广告语,但是现在发现并不是如此,也许大家还没注意到符号的重要性。

平台上对于符号的解读都很多了,也很专业,我这里主要是一个归纳,便不赘述。这一部分我主要想说的是一个从品牌到最终功能的统一性,贯穿性。

我们都在探索极致的产品,极致的功能,而往往却又陷入极致本身,忘记了构成极致的条件。

今天我抛砖引玉的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更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决策者一起来思考并将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当方向不明确,东西铺的太多的时候,我们应重新追溯,追溯由品牌而来,到产品中去的过程,才是对行业的责任和用户的尊重。

 

本文由 @炒蛋之神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