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互联网遇上SaaS,说了10000次的新基建背后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听不少投资人说过:“工业互联网”看得越久,越困惑。但真正让我们困惑和敬畏的是“工业”,而不是“互联网”。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文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并讨论了工业互联网和SaaS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工业互联网遇上SaaS,说了10000次的新基建背后

标题中“工业”在先,其次“互联网”,最后触电SaaS,顺序不能颠倒,原因与现在大家对“AI+”的理解相似,先有产业,然后“+AI”。

听不少投资人说过:“工业互联网”看得越久,越困惑。但真正让我们困惑和敬畏的是“工业”,而不是“互联网”。

两年前“史上最快IPO”工业富联登录上交所,早在2011年,董事长郭台铭就公开宣称3年内实现为生产线装配100万台机械手臂。然而根据公开信息,截止到2018年底富士康旗下工厂总共拥有机器人仅8万台,离100万目标仍相去甚远。

同样,从2012年末GE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到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展提出“工业4.0”,再到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尽管工业互联网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Gartner在2018年首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却显得十分克制,文中建议CIO在调研供应商的时候“必须保持谨慎”。

当工业互联网遇上SaaS,说了10000次的新基建背后

随着GE被爆出计划出售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也相继进入周期性调整,如今在“黑天鹅”事件频发和“去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时刻,需求侧的萎缩又进一步加剧了生产端的震荡。

行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创新进入深水区,投资更甚。

一、重新定义工业互联网

首先,以下是一座典型工厂的部门架构、职能以及背后对应的价值链。

当工业互联网遇上SaaS,说了10000次的新基建背后

图中反映了一件产品从OT即操作技术层面的完整流程,而工厂要保证里面所有环节高效协同。

尤其在生产中形成“人、机、料、法、环、测”统一管理,保证成品的质量与一致性,一定不能缺少IT即信息化技术层面的支持。

其次,将基础IT系统连接打通,打破数据孤岛,再与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有效对应,才能真正体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体系的价值。PLM奠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也是我们时常听到的“两化融合”的根基。

处于前面Gartner魔力象限领先位置的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在其发布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中指出:企业数字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概念“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利用数字化技术,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全价值链,构建数物融合、贯通产品研发、制造、营销、运营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数据流,为企业各个层面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现代企业数字化手段的核心就是建立一条数字主线。 “工业互联网”便是工厂在数字主线的基础上,围绕价值链的一系列数字化创新,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由此我们得到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甚至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如同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一定以连接为基础,将产业链上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通过数据驱动进行最高质量、最高效率和最合理成本的协作。

工业互联网就是产业互联网思维在工业中的实例。

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终极价值,是让所有使用者和合作伙伴在这张网络里变得更加智能与灵活,并最终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当工业互联网触电SaaS

在《如何定义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一文中提出,有别于最近市场上的一些声音,我始终认为:

不能服务大型企业级客户的公司不是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

如果Salesforce当年横空出世只是让传统CRM厂商打了个喷嚏,那上市后的大客户战略则把所有传统软件和IT公司杀了个措手不及,以Oracle、SAP和微软为首的“后浪”纷纷宣布“云转型”,随后一条曲折上升的转型路线逐渐浮出水面。

当我们说工业试水IoT和SaaS,这背后实际上正在发生两件事情:

  • 首先,工业或制造业巨头开始探索业务从一次性销售到提供持续服务的范式转变,底层逻辑是商业模式的升级,带动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 其次,传统工业软件开启产品从传统架构到SaaS的底层迭代,《软件定义制造》一书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把传统架构的工业软件分解成具有统一接口、灵活且可配置的应用,便是工业APP。

在我看来,这很可能是工业互联网领域SaaS公司的最大机会。

但是,工业由于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度,机会看似众多,实际隔行如隔山一般。如果不了解传统工业巨头在云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与解决之道,便无从全面和客观地评估新兴的机会。

三、SaaS对工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未来,无论工厂内部生产还是供应链网络,一定会变得柔性。

柔性的基础是实现数据治理,数据治理的基础是实时交互。在IoT世界,数据本质上是通过软件把物理世界多重异构的数据转为数字和信息的过程,这不仅包含人的操作行为,还有大量由数学、物理和机械等原理驱动的复杂设备。

因此“软件”二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类是辅助人进行生产制造的工业软件;一类是嵌入在精密设备中的微控制及驱动系统。

当它们遇上SaaS,前者在商业模式上通过上云,极大地加速了底层数据的高速计算和实时交互,是建立数字主线的关键;后者从产品架构和设计理念上奠定了制造业从产品销售向持续服务转型的基础。同时,SaaS的价值意外地在这次危机中得到进一步放大。

回过头看中国的机会,根据2014年PTC年报显示;中国业务占整体营收比例在5-7%,对应约8000万美元,这仅是工业软件部分。CAD及PLM在中国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和通信,这类客户是工业软件的深度用户,也绝不会轻易替换供应商。

而IoT业务由于涉及解决方案的实施和落地,PTC初期坚持与集成商一起面向终端客户,在中国曾尝试以建立子公司的形式深入市场,但后期因多方面不可抗因素而放弃,因此IoT业务在国内进展一直不顺利。

另外一面,中国制造业众所周知“大而不强”,参差不齐的信息化基础、特殊的商业环境和传统的付费习惯都成为IoT平台和创新应用在落地时的障碍。

因此,当我们评估SaaS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可行性时,首先应该搞明白到底是从商业模式还是产品定位角度在思考这个问题。

PTC用五年的时间说明了后者才是真正的野心和增长动力,但PTC所具有的强大软件功底和客户基础不可复制。

最后,对于早期公司,与其拘泥于国内商业环境或模式的限制,不如思考如何借助行业合作伙伴和IoT平台,共同挖掘真正需要或正尝试向服务升级的客户。

SaaS所具备的灵活和开放是工业互联网用服务能撬动产业的基础,但要对未来做一个终局判断是不现实且不合理的,就连SaaS本身的产品和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而在此刻复盘传统制造业和软件巨头的转型之道,就有了更重要的借鉴意义。

毕竟,如《枢纽》里所说:历史学就是未来学。

 

作者:高宁,微信公众号:angelplusdevil,专注电商与零售科技领域A轮的投资。

本文由 @高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