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为啥又又又刷屏了?
编辑导读:彩虹有七种颜色,你是什么色?昨天,网易云音乐的性格测试在朋友圈火了,甚至在微博热搜榜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性格测试为什么又又又火了?本文作者对此次的刷屏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上午,性格测试的H5又刷屏了。
大叔看到,朋友圈有人点评:好久没有刷屏案例了,还能怀念的。
其实需要加个定语:
并不是朋友圈刷屏的案例不多,社会热点每隔几天就刷屏,只不过,而是来自企业营销推广为目的、以创意内容为主要载体的刷屏案例,确实最近鲜见。因此,网易云音乐的这个刷屏案例,值得大叔说道两句。
没错,又是网易云音乐,有点“刷屏界”的王者归来。
网易云音乐这次联合了一家叫做“19th创意工作室”,又基于色彩声学研究室的内容,制作了这么一个性格测试的H5。
听声音,回答8道题目,然后就能生成一张自己性格色彩的海报。随后,这张带有二维码的海报在朋友圈开始刷屏。
海报里,不仅有“在中国,每5个人就会有一个人喜欢你”这样的描述,还有“你的特质”、“这些颜色会被你吸引”、“这些颜色请保持距离”,基本上都是夸赞的内容,这也是用户参与刷屏的核心动力,大叔下面细说。
遗憾的是,这个H5只“存活”了半天吧,在今天中午12点左右,被微信封杀,理由是:“网页包含游戏、互动测试内容,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其实大叔已预料到了这个结局,但不妨碍我们做个复盘。
- 性格测试为啥又刷屏了?
- 微信怎么又来封杀了?
- 刷屏还有啥其他机会吗?
01 性格测试为啥又刷屏了?
请注意标题上的“又”。
性格测试可以说是朋友圈刷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我的左脑右脑”、到“内外人格测试”、 “你的使用报告书”,几乎每一次性格测试都会在朋友圈刷屏。
在2016年,曾有一个叫做“柏拉图App”的公众号通过性格测试,一夜之间涨粉百万,但因为违反微信规则被封号。
为什么网友如此热衷于参与性格测试呢?大叔认为,原因有二:
1)命运
算命和性格测试,都是对个体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占卜”,这是人追求未知和消灭不确定的天性,所以,这两类测试也是最容易产生裂变的,这是最底层的逻辑。
2)优越感
大叔在《刷屏》里提到:
因为它很好地激发了用户的优越感,稍微仔细看下,性格测试里的文案,都是变着花样夸赞你,这样的内容有助于帮助用户在朋友圈给自己的人设加分,让你的微信好友能够给你一张“好人卡”。值得一提的是,网易云音乐是性格测试的“忠实粉丝”,上面说的几个刷屏案例,几乎都来自它。不管是内容还是排版和玩法,网易云音乐其实已经通过多次实战,找到了此类内容刷屏的“套路”,所以,一发一个准儿,妥妥刷屏。
可惜的是,微信不允许第三方这么收割自己的流量,封杀接踵而至。
02 微信怎么又来封杀了?
大叔在《刷屏》里专门有一章节谈微信的规则,具体细节不多说了,请看书或者自行去找微信的最新规则,但有一个总体大原则,大叔建议所有希望在朋友圈收割流量的甲方们,都能注意,即:
微信非常讨厌来自第三方的刷屏,当然,偶尔也会对自己人下手。去中心化时代,微信是一个黑洞,所谓私域流量,就是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东西在朋友圈刷屏,被微信认为是“骚扰”用户,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真实的理由,你应该能从微信与淘宝和抖音的互相封杀中,看到端倪,说白了,还是流量=生意,我怎么可能让竞争对手来免费收割我的流量。
当然,除了“封杀”,微信还有一张更狠的,那就是“仅自己可见”,如果一个链接在朋友圈分享过多,就会触发“阈值”,微信官方通过“仅自己可见”的设定,可以瞬间掐断朋友圈裂变刷屏的流量,从而起到“封杀”的作用。
从网易云音乐的套路来看,它应该是预计到了微信会封杀,所以,还准备了一个B方案,就是分享的海报没有二维码。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03 刷屏还有啥其他机会吗?
这可能是甲方比较关心的,我复制网易云音乐的套路,还有刷屏的机会吗?
当然有,但你需要想清楚,刷屏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留给你的时间很短暂,最多半天。网易云音乐这次的刷屏,大叔觉得,就是刷了一个存在感,刷了一个寂寞,人家之前的很多案例,也都是为了单纯的品牌曝光,那么你呢?
除了H5,还有什么好的刷屏载体吗?
大叔在五四青年节的短视频盘点中明确说了,那就是视频号。实际上,短视频刷屏的成功案例,在过去几年都不少,但微信朋友圈一直对短视频的分享不太友好,只到微信官方决定要大推短视频之后,才做了诸多用户体验方面的改善。
从五四、母亲节和520等短短一个月的案例来看,视频号在朋友圈刷屏的机会很多,最关键吧,以品牌推广为目的,短视频内容+视频号载体,被微信封杀的概率较低。
作者:万能的大叔,微信公众号:万能的大叔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RHuW1E7YH1jPLAUNsaIag
本文由 @万能的大叔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