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商业化,最重要的一个计算公式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国内的SaaS生态在近几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大多数SaaS企业仍然无法获得长期盈利,这与国内市场环境、以及SaaS的商业逻辑有关。那么,影响SaaS盈利的因素有哪些?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国内SaaS商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SaaS商业化,最重要的一个计算公式

在SaaS领域创业多年,也认识了很多SaaS领域的经营者朋友,交流时大多高频的是:如何获客、如何留存、如何做产品功能、如何提升产品价值等等,都是在产品上线后为了生存发展而努力的点点滴滴、反反复复,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状,整体缺乏一整体套逻辑判断的模式。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问题,应该在一开始有预判,甚至在出现前已经避免,在实施的过程能够抓住本质、快速反应。因此,我们今天就这些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一、国内SaaS产品的现状、特点与问题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名称,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SaaS起源美国,出现了像Salesforce、Workday、Shopify、Snowflake、Intuit等一大批SaaS企业。

国内成熟的SaaS企业并不多,市场相比更早期阶段,通常为分为两种类型:

  1. 行业垂直型,如电商行业的有赞,房地产行业的明源云等;
  2. 业务垂直型,业务流程中对应的SaaS产品,比如CRM领域的销售易,供应链领域的商越等。

应用场景:新出现的纯互联网领域软件服务、线下线上新的整体服务(软件+服务),整合线下新的整体服务(软件服务或软件+服务),产品标准化的难度依次提高。

国内火热的SaaS市场中,大多数SaaS企业面临着无法盈利的局面,与当下市场阶段-发展早期有关,行业现状:产品价值不足(业务理解的深度)、没有标准化业务、产品功能不足、客户资源不足、客单价太低、流失率太高/续费率太低、现金流不足、团队/技术能力不足……

同时,国内环境的市场问题:

  1. 购买习惯的差异。习惯过去传统服务方式,特别是中国人口大国,相比美国,服务人员成本较低,人员的个性化服务效果较好。
  2. 购买能力的差异。中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有力购买习惯和能力。
  3. 市场环境的差异。在中国28法则尤其明显,大企业/国企极富购买能力,通常自己开发或定制开发或整体服务购买。

所有的表层问题,都源于底层本质问题的外在表现。

行业和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是表层问题。任何行业阶段、消费环境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点,都可以考虑其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但基础是: 底层逻辑下的商业可行性,才是本质问题。

SaaS是互联网的一种模式,拥有资产租凭的经济模式,是通过对软件的使用权进行出售,而非过去的所有权。特点是能够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价格更低、服务更灵活、使用更方便的软件服务。

这模式带来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产品功能开发或生态合作、因所有权的价格低需要的强续费或高频购买、大量业务的高标准化。这是本质问题。

二、SaaS模式的盈亏公式和影响因素

一个SaaS细分市场,如果产品服务购买高频、客户使用量多、客单价高、续费率高,则企业收益能覆盖并高于单位成本,产生利润;反之,则企业收益不能覆盖单位成本,出现亏损。

这个逻辑,不是哪个行业、哪个阶段都是通用逻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消费环境的带来的问题是通用逻辑的影响因素。

因此,SaaS模式的可行性,取决于 盈亏平衡公式,即: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产品服务成本。

转化为可衡量的一级数据:

  • 销售收入=(购买数量 × 客单价) ÷  年折现率
  • 投入成本=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 购买数量

把一级数据进一步细化拆解到二级数据,所是所有关键行为的量化指标:

  • 销售收入的数据指标:产品能够覆盖足够有购买力的客户;相比其他相似价值的产品服务,有足够的客户购买意愿;企业能够触达、销售给客户的数量和效率(成本、周期),客单价,复购率/流失率、收费频率、收费周期、折现率……
  • 投入成本的数据指标:产品的固定开发成本、经营的固定成本、服务的变动成本、销售的变动成本……

在盈亏平衡公式中提炼三个核心衡量指标:

  1. 盈亏平衡产量: 衡量固定成本与市场规模、销售指标的关系;
  2. 盈亏平衡价格: 衡量市场价格竞争力及客单价等收入;
  3. 盈亏平衡单位变动成本: 衡量市场规模经济的边界。

衡量指标能够衡量市场、销售、服务和产品各项核心问题及可以进一步细分影响因素,比如说:一个产品没有价值;一个有价值的产品没有对应的市场;一个有价值、有市场的产品没有销售能力或销售市场……

在确定基本公式之后,综合考虑行业和环境的情况,对其影响要素进行拆解,这个时候基于整体中考虑各组成要点的特点,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商业、市场、产品三类,特别注意的是 不仅需要注意当前的影响因素情况,还要判断未来的趋势变化 。商业影响因素:

  1. 基于市场当前格局与未来的可能趋势,对当前市场目标和产品方案进行的假设;
  2. 基于市场目标和产品方案,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与人才建设。

市场影响因素:

  1. 基于产品方案,有足够的潜在目标市场;
  2. 随着目标市场发生变化,客户群体规模和竞争对手也发生变化;
  3. 基于销售模式和销售效率,能够获得足够的客户。

产品影响因素:

  1. 基于目标市场的产品方案能够有效标准化;
  2. 同比传统方案,新的产品服务方案(技术+产品+服务)具有有效的场景化、易实现性、完整性;
  3. 同比传统方案,有效标准化的产品具有价值性、可用性;
  4. 同比传统方案,逐步标准化的服务能够具体价值导向和成本控制;
  5. 基于产品方案对比传统方案的更高价值,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增长动能拥有足够的先进性或优势。

三大类、十小类的影响因素,根据可控范围分为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

内部的,是可控的;外部的,是难以控制的,受内部因素某种程度影响。

项目立项之前,必须对外部因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一个针对特定产品和商业的有效市场。外部是不可控的,常常缓慢改变,少数快速变化。外部因素是一个根本的基本盘。

在确定外部因素可行的基本情况下,内部因素是企业重要的抓手,在企业决策中和产品开发中,应该把重要的资源投入到内部可控因素中,特别是长期的、确定性的、产生价值性和能力性的内部因素,以此来驱动、影响不可控、不确定的外部因素,有效形成商业经营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常分为两种情况,立项之后和立项之后,或者是产品开发之前或上线之后,需要审视的结构模式大致相同,但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会有差异。

两者核心的目标都是为了建立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盈利项目,搭建结构包括:产品、销售、服务、团队的投入与产出;而产品上线之后,既要审视结构逻辑,同时要审视真实的情况,确定结构中的关键问题和可以采取的关键行动。两种情况共同的整体路径:

  1. 通盘考虑所有能考虑的影响因素,并量化为指标;
  2. 参考盈亏主公式,细化细分领域的详细公式;
  3. 依据公式确认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并确认影响程度;
  4. 制订企业经营与产品开发的所有行为及关键行为、行为步骤,并以此确定资源配置;
  5. 设定数据指标体系及核心指标,产品上线验证、迭代、优化计算公式和各影响要素。

其中前期需要调研和分析工作是:

  1. 基于假设产品方案确认潜在客户群、目标客户群及相应规模;
  2. 调研行业竞品或其他相关产品技术方案,假设确认对应客户的产品技术方案及其固定开发成本;
  3. 调研行业竞品或其他相关服务体系,假设确认对应客户的服务模式、服务效率及及其服务变动成本;
  4. 调研行业竞争或其他相关销售体系,假设确认对应用销售模式及其销售变动成本、客单价、获客数量、复购率、收费周期。

产品上线之后的情况,一方面要搭建、完善业务指标,同时依据AARRR模型、人货场数据、用户旅程等方式审视当前的产品问题,确定北极星指标,采用OSM的行动策略,就结果进行指标管理。

如笔者曾经负责的某智能产品,当时上级定的任务是开拓新业务,在经过业务指标梳理和公式计算后,重新确定的核心任务是:提升留存,以此设为北极星指标,统筹整体业务方向。

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判断后的商业假设、市场假设、产品假设,是开展产品立项、策划、开发、团队建设、技术创新等系列经营行为的重要依据,基本假设获得验证后的结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充足条件。

为了有效地进行假设并验证,应当对影响进行数据化和公式计算,精准判断各因素影响程度,确认重要的关键行为,归纳核心指标体系,从而获得企业经营和产品开发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同时,就不会发生在一开始说的产品上线之后手足无措、反反复复。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出发之前甚至出发之后都不知道行驶在哪条道路之上。

最后要说的是, SaaS是一种模式、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就像以前移动互联网、现在大数据和AI,都是手段,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原因是业务、是市场、是客户。结果只产生影响,原因才造就结果。

 

本文由 @李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