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双减半年后,那些教育产品经理还好吗?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语: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影响。本文围绕双减对你和公司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如何看待教育行业和双减政策?未来准备转向什么样的行业?给还在或者想要从事教育的产品同学有什么好建议?四个主题展开讲述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推荐对教育行业的同学阅读。

深度|双减半年后,那些教育产品经理还好吗?

不知不觉,距离 去年7月颁布的双减政策 已经过去大半年了。

在当时,国家对于该政策的雷厉风行程度让很多教育从业者有一些措手不及,时隔大半年后, 你身边那些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们过得还好吗?

可能还有一些朋友不太清楚双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在展开正文之前,我先来带大家简单回顾下:
2021年7月,国家提出“双减”,这是一项要有效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的政策。那么,这项政策主要是在针对2个方面, 一个是校外培训机构,另一个则是校内教育。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来看,需要限制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收费价格,同时需要严格内容行为、随意资本化和广告宣传;

针对校内教育而言,需要管好教育教学秩序、考试评价和教师违规补课的问题,同时需要提高教育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

根据培训内容可以将教培机构分为素质和文培2类,也可以根据培训方式将其分为线上和线下2类。由此可见, “双减”核心打击和管控的对象就是K12教育培训机构 ,而互联网化最集中的则是K12文培类在线教育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双减波及到了70万教培机构和1000万从业人员 ,而笔者身边就有一大批受政策影响的朋友。有从事教学教务的班主任、主讲老师,也有和自己一样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产品经理、程序员等。

在纠结和思考大半年之后,笔者终于决定「放弃」了2年多的教育行业经验,投入了新行业的怀抱。此时,我也很好奇自己身边的那些教育产品经理此刻都在面临什么样的境地?他们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于是,我找到了3位教育产品朋友: Nick、小淼和熊仔 ,他们3位都有 6年以上的产品经验,其中有至少3年的教育行业经验 ,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先简单介绍一下3位:

  1. Nick:近7年产品经验,曾任职科大讯飞、百词斩、51Talk、作业帮、小鸡叫叫
  2. 小淼:6年产品经验,含3年教育经验,曾任职货车帮、西南区域某头部素质教育公司
  3. 熊仔:近7年产品经验,涉及政务、房产、出行/旅游、教育、农业,曾任职西南区域某头部文培公司

简单介绍之后,我们来看看本次访谈的内容会围绕哪4个主题展开:

  1. 双减对你和公司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2. 如何看待教育行业和双减政策?
  3. 未来准备转向什么样的行业?
  4. 给还在or想要从事教育的产品同学有什么好建议?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感兴趣,那这3位受访人肯定能给你非常真挚和诚恳的答案,enjoy~

一、双减对你和公司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双减政策一经发布,各大在线教育公司就陆陆续续开始裁员和“优化”了,其中有个别公司付了N+1好聚好散的、也有大部分吃相难看的散场结局。

但这些都是外界带来的二手信息,那我们不妨来问问本期的3位主人公,双减对他们和公司到底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双减前,Nick怀着一颗憧憬的心 从成都来到北京作业帮 ,负责一款核心工具产品—— 拍搜 的增长工作。彼时,作业帮、好未来、学而思这些在线教育公司前景大机会多,还是很多毕业生心之向往的企业。

然而,未曾想——去年大刀阔斧的双减政策却让Nick光鲜的产品履历上增加了 「被裁员」 这3个字。

“我是被裁的,几乎部门里的人都被裁了”。

时隔半年后,Nick在说出这些话时已经变得淡然了。他说自己其实在去年7月份就听到像VIPKID这样的公司在大量裁员,所以当时也算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比较幸运的是,Nick在裁员后拿到了一定的赔偿,这样好聚好散的结局给了他用来思考后续发展的喘息时间,但另外2位主人公小淼和熊仔就没有那么「幸福」了,在经过多次盘旋交涉之后,他们最终还是以 「主动离职」 的方式体面地离开了公司。

熊仔是3人里最早换行入职新公司的一位。双减政策刚出来2个月,他就提了离职并入职了新公司。

在谈及到双减对之前所在公司的影响, 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毁灭性

熊仔说:“双减对公司影响很大,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伤筋动骨是必然的,从公司频频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动作就能感受到管理层的焦虑, 那种感觉就像土埋到了脖子一样 。”

关于前公司的现状,熊仔听同事说整个公司的 绩效延迟发放、中台裁员25%左右 ,管理层也找同事们谈话, 释放出一种「有合适机会就走」的信号。 目前公司还在,但是只剩了十几个研发人员,可能是在政策的夹缝中找到了一些新的尝试方向吧。

虽然听闻了公司裁员和绩效延缓,但熊仔还是认为公司做事相对还是比较有担当的,不是那种遇到点儿风险就拿员工祭天保命的作风。

他进一步补充道,因为公司是线下教培企业,本身2020年和2021年的疫情就对公司业务造成了很大影响,但这期间公司员工工资照发、从未裁过员,虽然大家能感觉到公司有压力,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为了带领大家一起挺过去,公司找银行贷了不少的钱、背上了不少的负债。

因此,在结合考虑到公司经营和自身发展后,熊仔果断选择了 在去年10月份就加入秋招大军 ,最终成功转行。但是,和笔者一样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开始找工作的小淼,则和我一样面临着2022年互联网的收缩困境。

在上周提出裸辞之后,6年产品经验的小淼现在还处于看机会的阶段,但 目前还没有太大进展。

可能步入社会不久的小朋友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有一些手忙脚乱,但小淼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职业沉淀和经验,于是他很理性地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目前没有太大进展是有这2方面原因:1、客观来看,今年机会相比往年少了很多,企业招人需求感觉比较多。在和一位资深HR聊过后,才了解到 去年在线教育和房地产裁员释放出了很多人才,所以在年前已经有一定的岗位填充, 这可能对年后岗位有一定影响;2、双减对教育及自己职业发展影响较大,所以现在比较谨慎、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想好后再集中精力去转 。”

听完小淼的分析,刚刚经历完春招求职的笔者也是感同身受,与此同时,身边很多在面试的朋友也是一样的感觉: 岗位变少了,整体薪资也没以前那么高了。

再结合最近到处都在流传的一份 《14家互联网公司裁员(1-2月裁员清单)》 能够看出:整个互联网市场已经趋于冷静和理性,互联网行业没以前那么好就业了。

二、如何看待双减政策?

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Nick、熊仔和小淼几乎都面临着从头开始被迫转行的窘境,虽然对于重行业经验的产品经理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但 谈及到对双减的看法,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赞成!

Nick坦然地说:“ 教育行业,个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催熟的行业 。因此,我对双减还是认可的,它对市场来说是个好事,对个人而言虽然有影响但其实并不是很大”。

他进一步深入解释道:“在线教育正是借鉴了电商的营销做法来筛选合适的用户进行转化购课,但这样就会导致 有钱有资源的用户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而资源匮乏的学生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同时,这种做法也会搅乱线下教育市场: 好的老师更愿意去教育平台拿更高的薪水,会导致老师在学校不好好教书、而跳槽去教育平台收费教书 ,慢慢地反而让整个教育越来越两极分化。”

紧接着,Nick提出了自己对教育本质的观点: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择人;国情追求的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而不是精英教育。 虽然目前的政策很难快速见效,因为毕竟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资源问题、地域差异等需要解决,但他还是认为双减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政策。

Nick支持双减的核心原因在于教育要回归本质、社会要追求平等,而熊仔则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出发,更关注 职教人才分流 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笔者之前和芬兰的朋友聊到过芬兰的教育制度,其实欧洲大部分国家从中学就开始实行职教分流,而这也是熊仔所非常关注的一个教育改革方向。

思考了一会,熊仔开始娓娓道来:“其实目前我国的人才流向太过集中,导致部分领域严重内卷,而其他关键行业(如制造业)人才极度缺乏甚至流失。长此以往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国家未来对新能源新制造等战略布局中对人才供给的需要, 甚至因此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这就意味着我国难以成为高收入国家,无法完成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

确实如此,现如今刚毕业的本科学历一抓一大把,很多人都挤着想进互联网、而不愿意从事基础农业制造等行业;但互联网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并不能承载我们真实生活中的基础生存和生活需要,这大概也是国家此前释放出职教分流信号的核心原因。

总而言之,也许是因为大家都经历过被学业和考试压到喘不过气的时刻,也许是因为逐渐成熟、从而能够从更长远和深刻的角度看待问题, 虽然经历了失业焦虑的阵痛,但最终,大家对于双减的态度都是殊途同归。

三、未来准备转向什么样的行业?

在国家对教育行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之下,我们一方面为了小孩学业减负而感到开心,但另一方面,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转行再就业?

截至目前,Nick和熊仔已经重新觅得新工作。考虑到过往5年多的教育赛道经验,Nick转向了素质类的大语文方向,但是自己也还是会 再观望下电商和B端企服 这两个领域。

而熊仔则来了一个365度大转弯、索性投身于了 互联网农业领域 。当问及具体是负责哪一块业务,熊仔用了一句很幽默的话来描述: 明人不说暗话——养猪。

关于选择互联网农业,他核心的考量点是希望选择一个 符合国家政策方向、扶持鼓励更好 的行业,而农业就具备这样的特征;此外,他也希望能够在产品方向上选择自己 相对积累多或擅长的 ,因此,具体的业务形态上会选择尽量往数字化转型或者数据类方向上去看。

而现在还在求职阶段的小淼也和熊仔有一样的看法: 会优先考虑政策支持程度。 除此之外,他还会考虑未来所从事的行业 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并且能够跨越周期

因此, 小淼希望未来能够转向B端领域 ,他认为B端企业本身属于国内传统支柱企业、市场规模大;而目前正好在产业升级阶段、机会也较多。综合评估下来,他尤其看好 物流、医疗和农业 这3个方向。

从他们对未来行业的选择中,可以看出大家有一些共通点:

  • 选择 政策扶持和利好 的行业
  • 选择 顺应发展潮流、机会广阔 的行业
  • 选择 自己擅长且积累相对较多 的行业

其实,正因为产品经理是一份很重行业积累和壁垒的职业,这也倒逼大家在未来从事行业方向上有较为长远和深入的思考。如果你目前面临同样的选择,不妨结合自己现状做一参考。

四、给还在or想要从事教育产品同学一些建议

其实,笔者和这3位产品朋友的交流并不局限于本次访谈,早在去年7月双减出台之后大家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在政策刚下达不久时,为了持续深耕同一行业,大家都在考虑能否通过转向教育行业其他赛道来解决问题;但随着政策逐渐具体(例如教育广告被禁止、教育融资上市被禁止等)、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再结合成都本土企业限制等因素,最终还是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转行。

当然,这是成都互联网现状的限制, 在其他城市肯定还有很多产品同学依旧奋斗在互联网教育行业之中 。因此,如果能够将大家在教育行业的过往沉淀分享出来、传递给那些需要的教育产品,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之事?

于是,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要给还在从事or准备从事教育的产品同学给一些建议,你会说什么?

关于该问题,小淼首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教育择业方向建议—— 成人职业教育 。同时,在众多职教方向中,小淼 最看好的是财会和金融理财领域

为什么是成人职教呢?

思考片刻后,小淼给出了答案:一是由于 当前产品升级和就业竞争压力影响 ,国家层面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二是因为成人职教获客和转化都比较稳扎稳打、 整个增长模式相较于K12更健康 ,这样才是一个良好的闭环形态。

熊仔和Nick也非常认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关于如何选择前景好的教育行业公司,熊仔还给出了以下几个思考方向:

  • 不以规模争夺为目的 的差异化服务:
  • 不以强效果导向 的非学科类内容:
  • 服务于 有较强目标性和自律性 的客群
  • 线上线下结合 ,成为线下教育的辅助手段

其中,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进校业务 都是较为符合上述思路的3个方向;教育类SaaS也相对符合,但随着教培行业经营难度的提高、生存环境也变得愈发艰难。

前面说的都是行业大方向的选择,但每个行业都由很多条产业链构成、而产业链又包含了很多环节。虽然背靠行业,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其实都只从事了整个产业链中个别环节的业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环节来切入呢?

熊仔给出了他自己的理解: 每个产业链上都由一两个关键环节分配了整个链条产生的大部分利润,剩下的才轮到其他环节分配。

拿最常见的汽车行业举例,利润比例最高的肯定是发动机; 而对于教培行业而言,那肯定就是内容生产方。 所以机构肯定是吃肉的、而系统供应商只是个喝汤的。从系统的抄袭成本那么低就可以看出——系统供应商没什么壁垒、不是核心竞争力”。

此话不假,笔者此前就在从事教培SaaS行业,确实存在同质化严重、毛利低的问题,这也是印证了熊仔所说—— 处于整个教培产业链中非关键节点 所导致的。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你也可以 尝试梳理一下自己所在行业的产业链,看看自己所负责的业务在整个链条中处于什么样的环节、拥有怎样的议价能力 ,以此来判断自身业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度。

前面熊仔和小淼分享了如何做具体的行业选择,接下来,Nick再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 补充了一些建议:

“新人最重要的应该是 不断学习总结复盘、形成自己的认知习惯 。因为知识内容一直在那,不管你走的是捷径(例如一开始就去大厂、可以很快成体系化的学习东西),还是在一家不是那么大的厂,都需要通过 自律的学习、不断地尝试业务、不断地犯错复盘来提升自己 ,这就是最好的建议”。

从我对他们三位的过往了解来看,这几个建议都是他们亲身踩过很多坑之后才提炼出来的真实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就是本期采访的全部内容了。我们从对 双减的观点 聊到了 未来转行方向的选择 ,也让3位经验丰富的产品人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 真挚的建议 ,不知道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呢?

最后,再来回答文章标题中的问题「 双减半年后,那些教育产品经理过得还好吗? 」。

这里先引用小淼说的一句话: 转行确实是痛苦的,但痛苦是短暂的,因为后续可以重新做机会更多且更长远的选择。

因此,不能简单说好与不好,我只感觉到大家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变得更为成熟和理性,能够跳开个人情绪和遭遇,从更高的角度去俯瞰全局、拥抱变化。 这不就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蜕变机会吗?

 

作者:冰冰酱;公众号:setmefree

本文由 @冰冰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