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模式】爱拼车:拼车出行告别拥堵 - i天下网商-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媒体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天下网商注】爱拼车便是对空载率进行开发,让人们通过共享车辆上的空车位,实现帮需要拼车的用户找车主的同时,为车主补贴油钱,进而为城市交通减负

文/徐露


 
【模式】
对空载率进行开发,让人们通过共享车辆上的空车位,实现帮需要拼车的用户找车主的同时,为车主补贴油钱,进而为城市交通减负。

【特点】
1、刚需是拼车行业得以产生的基础
2、将交友文化融入出行
3、用技术给用户 安全感

【模式详述】
行路难,在杭州这个节奏相对缓慢的城市,也难逃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尤其在下雨天,公交车变成等不来也挤不上的“鸡肋”,出租车永远红牌“有客”,地铁还只开通了一条线,看着一些满是空座的私家车呼啸而过,你是不是也恨不得伸手拦下求拼车?

App爱拼车的三个创始人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市场调研:在上班高峰期在马路上蹲守,仔细数了来往车辆,在20辆私家车中,有17辆车内只有司机一人,初略一算,空载率高达76%以上。这个惊人的数据背后,是正在悄无声息显现着的商机。

爱拼车便是对空载率进行开发,让人们通过共享车辆上的空车位,实现帮需要拼车的用户找车主的同时,为车主补贴油钱,进而为城市交通减负。

在爱拼车诞生之前,散步在民间的拼车需求早已开始出现,尤其是在一些地处偏远的互联网公司,有车一族会通过公司内网三五结伴,轮流帮助彼此上班通勤。而个人行为要演变成社会行为,理论上只需一个不错的想法和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就能完成。以杭州为例,虽然滴滴和快的这两个打车软件打得再热,但毕竟只针对6000辆车的出租车行业,相对于拥有120万辆私家车的潜力市场,出租车解决人们的出行需求只是冰山一角。

刚需是拼车行业得以产生的基础。

寻找利益需求的平衡点
在国内,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意义还停留在私有财产的阶段。无论是豪车还是普通代步车,都无法把它作为一种可以与陌生人分享的交通工具。对于拼车市场,最重要的让人们的意识得到转变,所以爱拼车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市场。

2013年12月,爱拼车App1.0版正式上线。

上线仅2个月,恰逢春运,爱拼车顺势推出“爱拼车帮你回家”的春运活动,一时间拼车人数超过14.6万,拼车成交率高达50%。与此同时,爱拼车开始进入越来越多城市白领的视线当中。

在爱拼车的模式中,车主的需求并不迫切,但至关重要。为此,爱拼车提出了议价机制,让乘客在爱拼车提供的参考价目下与车主进行议价,两方在选择线路匹配后,可以用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联系,达成共识后方可成单。一定的现金支持,当然能吸引到一部分私家车主。

事实上,年轻的有车一族正是爱拼车的目标受众,他们有交友倾向,不排斥陌生人,“他们更容易接受拼车的理念,在出行上又没有很强的负担能力,有人愿意用这种方式分摊油费,何乐而不为呢?”爱拼车的运营总监陈丹萍告诉《天下网商•经理人》。

相比而言,主动寻求拼车的乘客却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可能没有私家车,住的地方公共交通也不方便,也可能是碰上限行日的有车一族,甚至只是一个对于体验新鲜事物颇感兴趣的年轻受众。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与爱拼车的创业需求点一致。在最新改版的爱拼车App上线后,它们将主动权直接交到了乘客手上:只有乘客才能发布拼车线路需求。

主动权的转交正是爱拼车在摸索中迎合市场的行为。在爱拼车1.0版中,乘客和车主都能发布线路需求,由于路线过于庞杂,拼车线路重叠率很难100%符合,双方议价就多了一个步骤。

然而,真正买单的是乘客,爱拼车显然看清了这一点。2014年3月中旬,爱拼车2.0版重新上线,关闭了车主线路的发布功能,只让乘客发需求,车主回应需求,私下订价,双向选择变成单向选择,需求更明确,成单量也就跟着上升。

目前,爱拼车2.0版已经积累新用户30余万,拼车成功率在10%—15%,对于爱拼车而言,拼车成功率比用户数更重要。

用技术给你安全感

拼车出行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主观上没办法给人安全感。爱拼车团队在进入这个行业前都是受众,从自身体验的角度出发,他们选择用技术做突破口,给用户带去安全感。

每一个在爱拼车上注册的用户,都需要进行系统和人工的双重信息认证审核,所谓的信息认证体系包括身份证、汽车行驶证和驾驶证。未来爱拼车还会和支付宝进行对接,个人身份的完全实名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除了必须的三个证件外,用户的个人信息是采用自愿公开的方式。”陈丹萍认为,个人信息的完善取决于车主的自愿,介意的大可保留,而车主的个人信息越完善,拼车的成单率也就越高。

拼车成功后,乘客和车主可以对这次拼车经历给对方打分,从而建立一套爱拼车的评价机制。打分的背后,给拼车双方和其他用户带去更多的实用价值。这套评价体系中,包括用户发起的线路条数、拼车成单的数量以及拼车质量等。这些评价通过爱拼车的技术后台转化成数据直观的提供给用户,其中的参考价值直接影响用户的参与度。

随着爱拼车用户的激增,不得不让人质疑拼车APP是否会成为黑车客源的新渠道呢?陈丹萍向记者举例,假设乘客通过爱拼车寻找从杭州汽车西站到滨江星光大道的车主,系统会自动跳出数据,如:行程约为21公里,平台成交均价14元。车主可以在平台成交均价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报价,但最终定价的权利在乘客手中。

对这一数据进行核算,拼车的成本在每公里0.4元,这与出租车每公里3.75元都相差巨大,黑车又怎么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体系呢?对平台成交均价的公开,为了让乘客对车主的报价有所甄别,拼车的前提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承担基础费用。

成立于杭州的爱拼车,着眼于与杭州的城市气质很不符的交通城市病,以杭州为试点,拿100万油卡做线上活动造势,线下地推团队走进各个社区。预期在3个月内,将使用爱拼车的杭州本地车主数量达到杭州出租车3到4倍。

目前,杭州拼车的试点工作已经在拱墅区大关街道和下城区东新园社区成功推行。爱拼车在杭州的试点,更多是希望借助杭州现有的堵车环境和还没有很完善的公共交通,让拼车理念能快速的进入到年轻用户的理念中,并完成拼车的行为。

爱拼车迎上政策放宽的势头,借由杭州小体量的优势,降低试错成本,等产品完善和成熟后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未来,爱拼车还将开启52个城市的扩张线路。

给杭州治堵还是停留在宏观的想法,光靠一个App软件的力量是不够的。2014年1月,北京将出台国内首个《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策已经有所倾斜,在不久的未来拼车或将合法化。

在全球,拼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在英国,甚至为了拼车服务受到关注和重视,政府开辟了“拼车专用道”。法国许多企业出台鼓励措施,比如向“拼车”职工发放节省占地费,以奖励他们节省停车空间,更有不少企业在内部网站上开辟“拼车”网页,为职工“求拼”、“征拼”提供便利。

把交友文化融入出行

爱拼车在定位用户时,目标群体首先得不排斥陌生人,有社交渴望并倾向去社交的人群。短途的拼车一般在车主和乘客的生活圈内,两者相近的生活环境很容易在拼车途中交上朋友,在堵车的时候有人聊天,淡化了不良情绪,而长途的拼车使得漫长道路不再无聊,更让拼车的交友理念直接深入。

在爱拼车登陆界面中区分男女,蓝色代表男乘客,红色代表女乘客,绿色代表车主。如果乘客对车主线路感兴趣,双方可以通过短信或者电话进行沟通交流。这是细节的体现,在交友理念的植入中,爱拼车暂时并没有介入,只是专注于平台和中间方的搭建,把产品做到位。或许,这便是创始人阿里印记的体现,将线下的沟通交给用户自己沟通。

Lyft(见注释)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拼车网站,它以“你有车的朋友”为口号,鼓励乘客像朋友那样坐在前排,而不是后排,乘客和车主碰拳示好以及醒目的粉红色胡子,这些的交友理念式的租车文化,抛开文化差异,国内的年轻人还是很容易接受这些新鲜好玩,又经济实用的交友方式,值得爱拼车借鉴。

对于未来,公共资源的概念更广泛,汽车除了是私有财产的属性外,还可以将交通工具的属性更大化。不再需要人手一辆车,使得道路拥挤,资源浪费。招手即停不会是难事,闲置空位完全可通过这些爱拼车这类拼车平台合理集约利用。

爱拼车的未来目标是做一个“分享经济平台”,这里面包含了拼车服务,并把服务从拼车本身散发开去。拿车做文字,从部件到购买,从咨询到分享,资源优化后能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共享,并变成盈利数据。现在着眼的是把这个平台做大做优,和本身目标相比,显然爱拼车还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潜力无限。

注释:
Lyft:是美国的一款提供私家车搭乘服务的应用,乘客可以在移动地图上观察他们的司机,他们的行程将实时导航到移动地图。通常要比出租车费用均价低80%,乘客可以给司机打分,司机也可为乘客打分。


(编辑/天下网网上 吴梦,本文首发于《天下网商·经理人》7月刊,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