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救不了日本欧洲的生育率,却在印度造就新冠婴儿潮 -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贡晓丽
疫情爆发之后,欧美媒体始终对一件事满怀憧憬——广泛长期的居家隔离,有没有可能在年底带来一波婴儿潮?
这也不算是凭空臆想——夫妻双双隔离在家,有大把时间享受夫妻生活。添丁增口,似乎也顺理成章。
英国官员纳丁·多里斯的推文
在老龄化严重的西欧国家,很多政府官员对婴儿潮的到来满怀期待。英国健康与社会保障部副国务大臣纳丁·多里斯就曾提醒,政府应该尽早为迎接婴儿潮做好准备:“想象一下,从现在开始的九个月后,我们将变得多忙。”
套套短缺让日媒很兴奋
博彩网站也坚信,居家隔离会让年轻夫妻变成干柴烈火。
3月17日,Trojan避孕套/美国出生率的赔率
美国博彩网站SportsBettingDime.com便开出赔率,赌美国战神牌(Trojan)避孕套的股价会在疫情期间暴涨。
而避孕套厂商,也对这波行情非常看好。
Karex工厂里一名工人对避孕套进行测试
3月,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Karex在旗下多家工厂因疫情停工后发出警告,称全球避孕套恐将供不应求。
Karex是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年产50亿只避孕套,占全球产量五分之一,以不同品牌名称在几十个国家销售。
消息一出,可把日本媒体高兴坏了。
要知道,2019年,日本出生人数只有86.5234万人,创1899年有统计记录以来最低纪录,连续第四年低于百万大关。
同一年,日本死亡人数却有138.1098万人,创下二战结束以来最高纪录,一增一减,日本去年少了51.5864万人,连续12年刷新历史新高。
福冈中央区妇产科诊所的新生儿
就避孕套短缺一事,一家日本媒体专程请教了冈本和不二乳胶,遗憾的是,两家日本避孕套巨头非常坦诚,老老实实地说,我们还有好多好多避孕套,日本民众根本不用担心,疫情期间会买不到避孕套……
悻悻而归之后,这家媒体在文章中喟叹不已:“如果出现(避孕套)短缺,可能会导致婴儿潮,在日本,这将是多么可喜的一件事啊。”
然而,居家隔离真的会带来婴儿潮吗?也许这是想当然了。
被疫情放大的“性萧条”
4月底,市场给出的答案让人大跌眼镜——发达国家不仅没有避孕套短缺,杜蕾斯的销量反而下滑了。
拥有杜蕾斯品牌的利洁时集团告诉英国《卫报》,居家隔离夺走了情侣的性生活,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却因为焦虑导致性趣大减。
印第安纳大学疫情期间的一项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解释。
这项调查针对美国1000多名成年人展开,其中大约一半的人表示,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隔离期间,性生活频率没变化,其余的一半人中,性生活频率减少多于增加,总体而言,美国人的性趣下降了。
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儿科副教授德文·亨塞尔认为,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硬币的另一面,“隔离在家,其实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托儿服务没了,意味着你得在家带娃,没准还要在家工作,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夫妻要重新平衡很多新的义务——这可能导致性生活成了夫妻的负担,而不是一种趣味。”
调查显示,阻碍夫妻性生活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
那些对居家隔离感到沮丧或孤独的人,更有可能减少性行为;那些认为自己可能会失业的人,也更有可能减少性行为;孩子在家同样会制造阻碍。
调查发现,有5岁至12岁年龄段儿童的夫妻,更有可能减少性行为,而孩子在5岁以下或超过12岁的夫妻,几乎没有对性生活带来明显影响。
亚历山德拉·所罗门的情感调查页面
在Instagram上,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德拉·所罗门也对数万粉丝展开调查,六成粉丝称性生活在隔离期间骤减。
所罗门就此得出结论——压力扼杀了人们的性欲。
所罗门认为,人的性欲唤起分两个阶段,自发的性欲多见于两性关系的早期,那时双方相互具有很强的生理吸引力。而当关系趋于稳定,人的性欲会变得更加敏感,一些事情会激发欲望,一些事情则会扼杀欲望,这是自然进化导致的结果。
“我们的祖先在洞穴里做爱时,见到老虎自然会选择逃命。那些说‘忘掉老虎吧,我们来完成这件事’的人都被咬死了。”所罗门说,“所以,压力让人类在性爱开始前止步,当威胁出现时,保持警惕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
夫妻面对的“老虎”,就是被疫情不断放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其实一直都在。
“性萧条”作为《大西洋月刊》的封面故事刊出
2018年,《大西洋月刊》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火了——“性萧条”。文章指出,当代美国人特别是千禧一代,性生活少得可怜,从1990年代后期到2016年,所有年龄层的成年人每年平均性生活次数从62次下降到了54次。性生活减少,多见于白人、中年人和已婚夫妇。
大量欧洲年轻人打算放弃生育
没有夫妻性生活,自然就没有婴儿潮。事实恰恰相反,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欧洲的年轻夫妻已经纷纷主动推迟或取消了生育计划。
3月下旬至4月初,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调查了欧洲五国(英、法、德、意、西)18至34岁年轻人的生育计划,发现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严重压制了人们的生育愿望。
在法国和德国,一半以上受访者表示,他们已推迟生育计划。14%的德国人表示将放弃生育,法国人这一比例为17%。
而在英国,58%的人表示将推迟生育,19%的人宣布放弃,只有23%的受访者,将排除万难继续造人。
25岁的克莱尔·菲利普斯和她28岁的李·布莱克莫尔决定放弃生育孩子的计划
英国加的夫的一对小夫妻,原计划在今年7月办完婚礼就要孩子,但现在却打起了退堂鼓:“疫情让人恐惧,在家工作的人还要兼顾做饭和家务,压力非常大。我们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紧张,必须三思而后行,暂时不要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
萨曼莎和加雷斯担心他们可能无力负担起养育孩子
还有一对厨师夫妻,也推迟了生育计划,“我们都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到下一张薪水支票,担心负担不起生育孩子的费用。”
受2009年欧元区危机影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青年失业率在欧洲最高,许多年轻夫妻早已放弃生育,两国生育率持续低迷。
疫情一到,年轻人的第一反应是经济危机又来了,足足36%的意大利人表示不会考虑生育,抱着同样打算的西班牙人则有29%,另有一半的西班牙人决定推迟生育。
欧洲疫情之后没有婴儿潮,生育率反而会下降
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在相对平静和经济繁荣的时代,收入越高的人会生育更多的孩子,这被称为“正收入效应”。
美国最大规模的婴儿潮,就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十多年里。
美国经济学家调查发现,大都市地区失业率每上升1%,出生率就会下降1.4%。
疫情前,美国失业率为3.5%,四月上升到14.7%,五月则为13.3%,而2020年整年的失业率,预计会在10.6%至13.6%间波动。
根据这一数值推算,明年美国出生率将下降7%至10%。也许这种估算尚属乐观,1918年西班牙流感疫情期间,美国的出生人数下降了足足15%,而且相比新冠疫情,当年那场疫情并未伴随经济衰退,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就业机会。
而在5月,美国失业人数已达4400万,其中42%是永久性裁员。
印度9个月将增2010万新生儿
发达国家对婴儿潮求之不得,而在那些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很高,甚至人口密度超负荷的中低收入国家,新冠疫情却带来了额外的人口负担。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一份报告预测,在那些中低收入国家,比如印度、菲律宾等地,大约有4700万妇女,在疫情期间无法使用现代避孕药具,这可能会导致700万起意外怀孕。
2019年,印度有大约340万妇女接受绝育手术,570万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180万妇女依赖公共卫生系统提供的注射避孕药具。此外,公共卫生系统还分发了3.22亿个避孕套、4180万份口服避孕药和250万份紧急避孕药。
然而疫情期间,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已经建议各邦,在封锁期间暂停实施绝育手术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全力以赴对抗疫情。
另外,印度私营企业每年合计也要销售约22亿个避孕套、1.12亿份口服避孕药和360万份紧急避孕药,可是封国之后,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大量性活跃夫妇无法从公共卫生系统或市场获得避孕药具。
一项分析估测,新冠疫情至少影响了2780万对印度夫妇的避孕能力,这可能导致295万起意外怀孕和179万起堕胎手术,可能导致84.5万新生儿和2165名产妇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则预计印度将迎来婴儿潮——自3月11日宣布疫情爆发以来的九个月内,印度新生儿数量预计将达到2010万的最高水平。然而,疫情导致医疗能力短缺,可能将这些母亲和新生儿陷于危险之中。
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国,民众都在为避孕药具短缺发愁。
在津巴布韦,人们过去在诊所和酒馆领取免费避孕套,社交隔离之后,一盒杜蕾斯避孕套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107至119美元。
为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合作开展一项计划,在津巴布韦60个地区的1500多个粮食援助分发点,分发了100万个免费避孕套。
新冠婴儿潮确实来了,但来得不是地方,人口老龄化甚至负增长的发达国家,只能想别的法子拯救生育率了。
CNN:Why these experts don't think we'll see a coronavirus baby boom
outlookindiaIndia May See An Unintended Baby Boom Due To COVID-19 Lockdown. Is Govt Prepared?
thesun:Three couples reveal why coronavirus lockdown scuppered their baby dreams
miamiherald: ‘Coronavirus baby boom’? It’s likely as America braces for condom shor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