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几年造车梦,富士康这回要玩把大的-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汪帆 贡晓丽
在跨界造车这条路上,无数先行者撞得头破血流,却无法阻挡后来者的跃跃欲试。
10月16日,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上,富士康官宣,正式进军电动汽车领域。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称,全球电动车市场2025年-2030年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而富士康的目标是在2025年-2027年间拿下市场10%的份额。他表示,富士康正在与多家汽车制造商洽谈合作,未来约有300万辆汽车将使用其平台。
刘扬伟口中的“平台”,正是富士康押注豪赌的——MIH EV软硬体开放平台。
根据富士康发布会现场PPT和媒体公开信息,MIH平台能横跨多个级别,支持前驱、后驱和四驱车型,配备电池包暂时划分为93kWh、100kWh和116kWh三个级别。
同时,富士康鼓励更多公司在MIH平台上开发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和工具,并进行软件升级。
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强调,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安卓,将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朝着为电动汽车制造行业创建 “软件定义”的开放生态系统而努力。
踌躇不前的富士康
大多数人眼里,富士康=苹果代工厂。
确实,鸿海大约一半销售额来自苹果,但智能手机制造部门的利润率已连年萎缩,成长模式和盈利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在传统手机代工业务日渐式微之际,富士康正寻求新领域复制其在全球PC和智能手机制造的成功。
2019年,全球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200.08万辆,在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下,传统汽车制造与消费电子制造正在加速融合,电动汽车正在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出货量和销量的主导力量。
富士康垂涎造车已久,最早可追述到2005年。
当年,富士康拿下台湾安泰电业的100%股权,打入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5年,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组建了新造车公司拜腾、爱驰的前身,和谐富腾。
2016年,富士康向滴滴投资8亿,进入出行市场。2018年,又参与了小鹏汽车的B轮融资。
不过这些尝试均未修成正果。富士康对和谐富腾的热情仅仅持续了一年便撤资退出,旗下鸿海精密在投资小鹏汽车一年多后也将所持股权以原价转让。
有人说彼时电动车行业尚不成熟,富士康嗅到风险,悬崖勒马。还有人分析,手机制造如火如荼,抱着苹果爸爸,富士康还是觉得老本行靠谱。
众说纷纭,总之,对于造车,富士康踌躇不前,似乎缺乏信心。
然而,不管是心有不甘还是被现状倒逼。今年,富士康又蠢蠢欲动起来。
1月,富士康官宣联姻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成立合资公司,再涉电动车领域。2月,富士康又表示将与台湾裕隆汽车成立合资企业,合作开发电动汽车。
如果说,15年前,电动汽车行业还是一片荒芜。那么在技术与生态都日趋成熟的今天,富士康已走过厉兵秣马的酝酿阶段,棋局里即将落下的每一颗棋子,都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
潜水多年,富士康此番目标不在生产汽车,也不推出品牌,而是做平台架构,做“电动车界的安卓”。
滑板,让一切成为可能
安卓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相比,安卓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源性,外部智能手机制造商可以在自身生产的手机上使用这套系统,同时也可以按需求进行定制。
而富士康所提到的“电动车界的安卓”,指的是他们推出的“MIH开放平台”。
MIH开放平台,定义为电动汽车软硬件开放平台,允许汽车制造商在平台上设计电动汽车大型部件,然后由富士康来制作。
众所周知,过去20年,改变汽车产业玩法,重塑汽车市场格局的核心技术,就是模块化平台。
比如,大众的MQB、丰田的TNGA和雷诺日产联盟的CMF。
在大众MQB平台上,可以任意搭配出从A00级到B级的跨级别车型,还可以跨轿车、SUV、MPV等不同类型的车型,且可以帮助削减20%的生产成本和30%的生产时间。
而随着电池、电机取代了发动机、变速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平台,它有一个酷炫的名字——滑板。
什么是滑板,简而言之,这是电动汽车的底座,包括构成一辆电动汽车所有基本要素的结构:推进、动力总成、悬架、制动器总成、线控转向系统、制动电路、防撞保护装置、电子网络、电源管理以及电池等等。
任何部分都可以很容易地设计成骑在滑板上,因为它没有规定太多的细节。这使得汽车制造商通过减少装配线的复杂性,同时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了效率。
就像2007年苹果通过iPhone,触发智能手机全球竞赛一样,滑板概念对电动车行业,也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2016年,大众推出了专为电动汽车设计的MEB平台,这一接近滑板概念的平台,同一个套装会有五到六个版本,可支持从运动型轿车到标志性的大众面包车等数十种型号,里程范围从330到550公里不等。
基于此,到2029年,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预计将推出75款全电动车型。这相当于每六个星期就有一个新型号推出。
传统供应商也在造平台
滑板固然好使,但是和传统平台一样,成本高,风险大。
2016年,大众为MEB平台怒砸330亿欧元。如果没有足够的产量和销量,根本无法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因此以大众的销量,仍要拉上福特一起同享平台。
此外,电动汽车平台工程开发难度很大,就连大众自己至今也没搞定所有模块功能。
这种高门槛也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像日产雷诺那样抱团研发共享平台造车。
这也让一些强大的零部件供应商看到了商机。
去年4月法兰克福车展,德国本特勒与博世结成开发联盟,首次展示了Electric Drive System 2.0。这是一整套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的解决方案。本特勒负责机械集成,博世提供电气和电子组件及子系统,两家公司结合专长,搞出了一个模块化可扩展的电动汽车平台。
传统车企或初创车企通过购买平台,可以节省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测试时间,根据自身需要添加车身和其他组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批量生产全新车型。
如果说模块化平台是传统巨头进军电动车时代的大杀器。那么这一全新造车理念,无疑为那些中小车厂甚至手握资本的造车新势力,提供了一件抗衡巨人的武器。
另外说一句,恒大就是买了本特勒这个平台,才能一口气发布六款车型。
这种全新的造车理念,也为富士康的华丽转身创造了机遇。
对富士康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电子元件的能力。
这一能力不仅体现在手机代工,事实上,富士康早已挤进特斯拉的供应链,为特斯拉提供了一百余种零部件。
同时,富士康还是很多整车企业的零部件及配套系统供应商,产品包括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中央控制安全、汽车电子等。
2019年,鸿海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销售额接近95亿新台币(约合22.15亿人民币)。
基于这种强大的零件制造能力,在富士康的蓝图中,汽车制造商可以在MIH平台上实现按需定制。
要做所有人“爸爸”的富士康
富士康要打造的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模块化平台,而是面向“软件定义汽车”,软硬件一体的平台架构。
在北京车展上,吉利就推出了浩瀚SEA架构,与针对汽油车制造的CMA基础模块架构相比,SEA架构更倾向于“软硬兼施”,也囊括了更多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内容。
从本质上说,富士康的MIH和大众MEQ、吉利SEA一样,都是面向智能电动汽车的新型平台架构,区别在于,如果说MEB就像基于苹果的IOS系统,那么MIH就是安卓系统,开放生态、开放平台的关键技术和工具给开发者,大家一起玩儿,打造最新的电动车应用。
简而言之,虽然我不造车,但我要做所有人的爸爸。
这个野心很大,但即便电动汽车拉低了汽车制造业门槛,而且富士康在汽车零部件及配套系统上已有积淀,但富士康汽车制造的根基仍然薄弱,他们的角色更类似博世,还缺一个像本特勒一样在汽车机械集成领域有深厚内功的合作伙伴。
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上,富士康还透露自己正在研发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4年推出。
“2025年后,谁掌握固态电池技术,谁就将主宰这个行业。”富士康首席产品官Jerry Hsiao称。
富士康摊子铺得大又全,不过,谁能主宰这个行业?一切还为时尚早。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富士康也要造车了?“EV开放平台”正式对外发布
未来汽车Daily:富士康:我不造车,但我想吃汽车红利
虎嗅:浓眉大眼的富士康也要造车了
财智官:富士康也要造车了?追求全球投资多元化的路上,是野心还是自救?
车评台:智能汽车:下一个互联网入口?
车动态:富士康:心心念念的造车梦终于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