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植入芯片已成现实,科幻片中的人机融合时代还会远么?-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刘磊
11月的《奇葩说》辩论了这样一个题目:奇葩星球有一项新技术,它可以让全人类在一秒之内实现知识共享,你支持吗?就在这期节目播出的几周前,有一则与此相关的新闻:YY创始人李学凌在朋友圈自曝在体内植入了芯片。他在朋友圈写道:“相信这是里程碑的一天,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体里植入芯片,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自己。”尽管根据后来的媒体报道,李学凌植入的并不是真正的芯片,只是用来监测血糖数据的软体纤维,但芯片植入话题却因此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李学凌的新闻和《奇葩说》辩题正好代表了芯片植入的两个版本。前者是现实版,后者是科幻版。也就说,单纯的芯片植入已经离我们并不遥远,但要真的实现人脑与电脑联网,实现知识共享,目前还看不到现实的路径,仍然只在人们的想像里。
据报道,瑞典已经有超过4000人在身体内植入了芯片,他们挥挥手就可以解锁办公室的门、乘火车或者进入音乐厅,而且价格也不贵,芯片加植入费用总计只有一千多人民币。零售企业Three Square Market公司是美国首家向自己的员工提供芯片植入选择的公司。《卫报》科技记者奥利维亚·索隆到这家公司采访时自己也体验了一把。她这样描述植入的过程:“我深吸了两口气,接着一位名为安迪的穿孔师刺开我的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肉,嵌入一个装在米粒大的玻璃容器里面的微芯片。于是我成为了世界上最弱的电子人。”
英国一在手上植入芯片的男子,挥手即可开门
Three Square Market的芯片来自瑞典一家名为Biohax International的公司,乔万·奥斯特伦德在2013年创立了这家芯片植入公司。此前他曾是一名人体穿环纹身师,创办这个公司是受到了一部科幻电影的启发。电影的故事发生在2021年,男主角就将机密数据放进了植入大脑的芯片里。奥斯特伦德的新业务并不比他之前的工作更复杂。正如索隆所描述的,植入过程很简单,植入的芯片也不是什么“黑科技”,只是我们在信用卡、门禁系统中都会用到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
将这样的芯片植入体内和把它做成戒指戴在手上,其实没有区别——仅有的区别不过是在体内意味着你再也不会忘记带上它了。也就是说,目前的芯片植入,娱乐功能大于实际意义。
但这不意味着芯片植入将永远只是一个玩具。在医疗领域,植入一些“机器”代替人体的功能,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技术了,只不过它们还不是AI时代的芯片罢了。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已经是一个常规手术。Three Square Market董事长麦姆兰之所以对芯片植入感兴趣,就是因为他的妻子的“植入”经历。2009年,他的妻子患上了慢性神经失调症,在背上植入了神经刺激器,妻子说,如果不是这个神经刺激器,她可能早就自我了结了。
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奇葩说》的假设会成为现实吗?人类会成为人机融合的“新人类”吗?科幻小说对此已经作了大量的想像。在科幻小说(电影)中,有一个类型叫赛博朋克。这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科幻分支,探讨的就是未来已经实现人机融合的“新人类”——他们或是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机器,或者是意识已经接入互联网。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小说中黑客的神经系统直接与网络相连,因此他在工作时并不需要在电脑上敲键盘。在外冲锋陷阵的女杀手可以与躲在隐秘后方的黑客直接通过网络交换脑中的信息,也就是说,黑客可以感知到女杀手在现实世界感知到的所有信息——无论是听觉、视觉还是触觉。
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是赛博朋克的代表作品
对于很多人工智能科学家很多,这些也只是想像。比如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就说过:“作为真的做AI产品的人,我看不到今天的AI可能发展为邪恶力量的任何可能性。”但也有相信科幻并正在现实中为之奋斗的人。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是其中一个。他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全面超过人类,因此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按照他的说法,他创立SpaceX、Neuralink都是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的威胁。SpaceX是为了实现星际殖民,而Neuralink则为了实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让人成为“新人类”。他有一个脑机连接计划——和科幻作家的想像差不多——按照他的设想,通过植入人脑的“数字脑层”,人脑的1000亿个神经元可以在超高带宽下实现与互联网的顺畅通信。
人机融合是否会实现是一个问题,实现了之后会怎样又是一个问题,而且也许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参加这一期《奇葩说》的嘉宾梁文道在节目中提到了博尔赫斯的一篇小说,《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伊雷内奥·富内斯有像上帝一样的记忆力,他不会遗漏和忘记任何一个他经历的细节。“他记得一八八二年四月三十日黎明时南面朝霞的形状,并且在记忆中同他只见过一次的一本皮面精装书的纹理比较,同克夫拉桥暴乱前夕船桨在内格罗河激起的涟漪比较。”按富内斯自己的说法,他的回忆“抵得上开天辟地以来所有人的回忆的总和。”
这样的记忆力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博尔赫斯在小说中给出的答案是两个:一是富内斯很难睡得着觉,他每天夜里“仰面躺在床上”,“思索着他周围房屋的每一条裂罅和画线”。二是他几乎缺乏一般人所拥有的思维能力,比如他无法理解“狗”指的是许许多多的个别的狗。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跳出来说,因为“思维是忘却差异,是归纳,是抽象化”,但“在富内斯的满坑满谷的世界里有的只是伸手可及的细节”。当然,这是博尔赫斯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每一个AI相关的话题,往深了聊,都是那个古老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将到哪儿去?
附:赛博朋克里的未来世界
1. 《银翼杀手》(电影),上映时间:1982年
人类制造的复制人已经与人类无异,但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为人类工作。所以在复制人出现思想感情时就要立即将他们毁灭,而复制人却对自己只拥有的四年生命充满留恋。
2. 《神经漫游者》(小说),初版时间:1984年
黑客的神经系统直接接入了网络,他通过自己的意念就可以工作,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感知到队友(女杀手)在外部厮杀时感知的全部信息。女杀手的眼睛、手和身体都经过了机械化和数字化的改造。
3. 《攻壳机动队》(电影),上映时间:1995年
2029年,世界由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联为一体,人类器官均可被人造器官替换,各种新型犯罪事件随之产生。日本国家公共安全委员会成立秘密行动小组“攻壳机动队”,专门解决这些新型犯罪事件。
4.《捍卫机密》(电影),上映时间:1995年
这部电影启发瑞典人奥斯特伦德创立了芯片植入公司Biohax International。故事发生在2021年,影片中的男主角就是将机密数据放在植入大脑的芯片里。
5. 《BLAME!》(漫画),初版时间:1998年
世界由高度发达的网络和作为其现实载体的超构造体(硬件)构成。但由于一次意外的bug,人类失去了连接网络的资格和能力(相当于公民权)。没有了支配者的AI依据最初设定的管理规定开始排斥失去网络连接资格的人类。
6. 《黑客帝国》(电影),上映时间:1999年
现实世界由AI系统“母体”控制,人们是躺在水缸当中、浑身插满管子的一具具躯体,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数字化世界里,以为所看到的虚拟世界就是真实世界。
7. 《心理测量者》(动漫),首播时间:2012年
人类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倾向都能被数值化,所有的感情、欲望、社会病态心理倾向全都被记录在系统里,大众以“好的人生”作为目标,竭力于数值性地实现它。原先的调查和侦破也都被犯罪系数检测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