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壹钱包:马明哲说的那款要让马云抱着马化腾颤抖的产品来了 - i天下网商-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媒体
【i天下网商注】此前,马明哲在给全体寿险业务员的一封信中透露,中国平安即将推出一款应用于移动支付的产品“电子钱包”。在这封信中,他用“颠覆性的”、“神奇的”、“奇迹”来形容这款产品,甚至能够让“让马云抱着马化腾一起颤抖”。
而今,这款名为“壹钱包”的产品已经悄然上线。作为金融领域最了解互联网并且互联网中资历最深的金融人士,这款产品是否真的能够秒杀当下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此前所说让马云抱着马化腾一起颤抖?
文/ lipeng
平安神神秘秘的电子钱包,在马明哲亲自上阵放风之下,吊足了支付市场和正在思考互联网金融战略的企业的胃口。
根据网络报道,平安电子钱包是一个主要针对移动平台的电子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的名字叫“壹钱包”,具体上线日期为1月16日,目前正在平安员工内部使用、测试。平安电子钱包移动安卓版在12月3日已开始上线试运行,分别命名为友钱APP、临用钱APP等。
该产品由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安付研发推出,其互联网支付网站也已悄然推出试运行版。这个平台的雄心是,让平安电子钱包成为客户需要的唯一电子钱包。
底气何来?依据目前片段的信息,我们不妨推测一下其功能和作用。
定位:入口、入口还是入口
从功能上看,平安对电子钱包的定位远远不是一个移动支付工具,而是一个融汇和对接平安各种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能力的大“平台”,近似于平安的“钱眼”。注意其功能中的社交功能,以及其中的健康管理等生活服务应用,可见其对平安的价值类似微信之于腾讯的价值,这一点是要异常关注的,也是与之前市场上推出的所有第三方支付产品的不同。
这个以支付功能为入口的平台,可以承载理财、健康等各种管理功能,关联保险、陆金所、投资、银行等各种平安的金融服务功能。
平安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谋划,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和整合:
——2012年9月,平安全资控股的平安金融科技控股了深圳明华智能,并将明华智能更名为“平安付”,明华智能100%控股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壹卡会。壹卡会拥有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
——2013年4月,“平安付”收购了上海捷银。上海捷银的支付牌照更为全面,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
虽然收购了壹卡会和捷银,但是新成立的“平安付”并没有将两家公司整合到一个实体公司里去,而是保持了两家实体公司各自的独立性。
——2013年6月,明华智能改名“平安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平安付,并经过先后增资三次,目前注册资本从收购前的2.77亿元已增至7 .62亿元。
可以看出,平安付一直以管理和研发产品为主要任务,并将于2014年1月推出“壹钱包”。到此,平安基本实现支付功能的基础建设战略。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电子钱包在平安战略中目的和作用:以电子钱包为核心的支付平台,服务于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与之前各种互联网金融布局衔接,是综合金融系统性工程的关键一步,目的是将已推出的一账通、万里通、陆金所、平安银行、壹卡会等一系列渠道和功能进行联通和整合,将这些既有产品打通,并形成一个以支付为入口的综合金融服务的闭环,进一步做成一个高度整合的平台,扩展健康等非金融业务。
它在平安的战略定位是重要入口和数据生产工具。通过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环节(第三方支付则与客户联系更为紧密和频繁,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支付),吸引用户使用平台,产生数据信息,并成为其他服务的潜在消费者。同时利用平台提供的健康管理、理财管理、生活服务等功能为整个集团互联网金融业务获取需要的数据。
马明哲对集团内部大平台的定位十分明确:作为集团支付全牌照子公司,平安付负责抢占支付市场份额,以一个账户(财富E或一账通)统一做后台支付;平安银行作为登记平台与客户资产托管平台,陆金所作为交易平台集中交易,而产品平台则由集团旗下各子公司打造,客户可通过财富E账户购买金融超市中各类基金、保险、银行理财等产品(信息来自网络报道)。陆金所、平安银行与平安付三者之间形成流程化的运作,一直是平安努力进行改造的重点工作,电子钱包将作为连接三者以及其它金融服务与用户的桥梁。
未来:竞争、竞争还是竞争
1.竞争激烈
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已经多达数百家,先后四批获得监管牌照的也已经近200家,竞争非常激烈。从获得牌照的企业的性质上来看,有本身企业原有业务就与支付有关联的的支付宝、银联、预付卡业务公司等,也有大量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既有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支付,也有金融企业背后控股的支付公司,以及独立于二者的支付公司。这些企业各有优势,各自利用自身的特点在这一领域立足。
支付与金融服务的结合是支付的价值点,阿里的实践正是基于此。平安参与竞争,将会利用自己的全金融牌照和实体金融服务能力的优势,加上品牌优势、客户规模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一定的有利地位。
2.支付平台竞争的是规模
第三方支付也具有平台属性。这意味着越有规模,平台运营效率越高,越容易吸引各方用户。所以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来说,如何快速形成规模是能否在市场容身的关键点。所以能够看到,具有一定份额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多数是原本业务就与支付有关联的企业,然后利用自有业务快速将用户导向自己的支付工具。
平安也具备这一优势,平安银行1800万用户,尤其是其中的信用卡用户,本身具有支付类的业务和职能,散布在各业务条线的个人理财用户,规模也不小,这部分用户也具有使用电子钱包功能的需;数十万陆金所的用户,60万第三方存管用户,等等。这些客户在平安的业务,都与电子钱包的功能有挂钩。同时原先壹卡会和捷银的第三方支付用户也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这些加起来,意味着平安的电子钱包可以快速形成近规模形成,初步估计最少3000万客户可以直接引导迁移为电子钱包客户。(数字来自网络信息)
3.支付对传统金融企业的入口价值
支付功能被誉为面向金融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支付业务在金融服务中,具有最高的使用频率,并关联到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数据。在互联网金融思路下,支付业务适合作为传统金融企业的整体业务的入口。采用类似支付宝的玩法,目的是吸纳资金后,发展类似余额宝的产品,把客户和资金引导进理财和其它综合金融业务,同时利用入口平台获取用户生活数据。所以在平安的战略中,该支付平台将是其互联网金融重要入口之一,另外一个是重要入口是“万里通”,它们和“天下通”和一号医网药网等等各种平台组成平安的多样入口群。
由此可以推断,电子钱包的推出,将使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布局更加完整,形成闭环,将会使平安的各种业务获得可以预期的提升和发展。
4.移动支付的趋势看好
2014年被诸多专家预言为移动金融之年,移动支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央行2013年三季度统计,全国移动支付近3万亿。按照艾瑞咨询的统计,2013年的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移动设备用户比例如下,高端机用户54.8%,中端机42.0%,低端机39.1%。可见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前景。
腾讯提供了微信支付功能,马云的支付宝钱包已开始向马化腾的微信支付正式宣战,2013年7月李彦宏的百付宝也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资质,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并在10月底推出首款理财产品。各家银行也不甘示弱,纷纷有所行动或预谋。抢占面向客户的最后一公里,完成互联网金融闭环,将是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大戏。而平安移动支付的加入,将会把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推向一个高点。
(本文原载于虎嗅网,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而今,这款名为“壹钱包”的产品已经悄然上线。作为金融领域最了解互联网并且互联网中资历最深的金融人士,这款产品是否真的能够秒杀当下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此前所说让马云抱着马化腾一起颤抖?
文/ lipeng
平安神神秘秘的电子钱包,在马明哲亲自上阵放风之下,吊足了支付市场和正在思考互联网金融战略的企业的胃口。
根据网络报道,平安电子钱包是一个主要针对移动平台的电子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的名字叫“壹钱包”,具体上线日期为1月16日,目前正在平安员工内部使用、测试。平安电子钱包移动安卓版在12月3日已开始上线试运行,分别命名为友钱APP、临用钱APP等。
该产品由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安付研发推出,其互联网支付网站也已悄然推出试运行版。这个平台的雄心是,让平安电子钱包成为客户需要的唯一电子钱包。
底气何来?依据目前片段的信息,我们不妨推测一下其功能和作用。
定位:入口、入口还是入口
从功能上看,平安对电子钱包的定位远远不是一个移动支付工具,而是一个融汇和对接平安各种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能力的大“平台”,近似于平安的“钱眼”。注意其功能中的社交功能,以及其中的健康管理等生活服务应用,可见其对平安的价值类似微信之于腾讯的价值,这一点是要异常关注的,也是与之前市场上推出的所有第三方支付产品的不同。
这个以支付功能为入口的平台,可以承载理财、健康等各种管理功能,关联保险、陆金所、投资、银行等各种平安的金融服务功能。
平安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谋划,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和整合:
——2012年9月,平安全资控股的平安金融科技控股了深圳明华智能,并将明华智能更名为“平安付”,明华智能100%控股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壹卡会。壹卡会拥有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
——2013年4月,“平安付”收购了上海捷银。上海捷银的支付牌照更为全面,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
虽然收购了壹卡会和捷银,但是新成立的“平安付”并没有将两家公司整合到一个实体公司里去,而是保持了两家实体公司各自的独立性。
——2013年6月,明华智能改名“平安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平安付,并经过先后增资三次,目前注册资本从收购前的2.77亿元已增至7 .62亿元。
可以看出,平安付一直以管理和研发产品为主要任务,并将于2014年1月推出“壹钱包”。到此,平安基本实现支付功能的基础建设战略。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电子钱包在平安战略中目的和作用:以电子钱包为核心的支付平台,服务于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与之前各种互联网金融布局衔接,是综合金融系统性工程的关键一步,目的是将已推出的一账通、万里通、陆金所、平安银行、壹卡会等一系列渠道和功能进行联通和整合,将这些既有产品打通,并形成一个以支付为入口的综合金融服务的闭环,进一步做成一个高度整合的平台,扩展健康等非金融业务。
它在平安的战略定位是重要入口和数据生产工具。通过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环节(第三方支付则与客户联系更为紧密和频繁,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支付),吸引用户使用平台,产生数据信息,并成为其他服务的潜在消费者。同时利用平台提供的健康管理、理财管理、生活服务等功能为整个集团互联网金融业务获取需要的数据。
马明哲对集团内部大平台的定位十分明确:作为集团支付全牌照子公司,平安付负责抢占支付市场份额,以一个账户(财富E或一账通)统一做后台支付;平安银行作为登记平台与客户资产托管平台,陆金所作为交易平台集中交易,而产品平台则由集团旗下各子公司打造,客户可通过财富E账户购买金融超市中各类基金、保险、银行理财等产品(信息来自网络报道)。陆金所、平安银行与平安付三者之间形成流程化的运作,一直是平安努力进行改造的重点工作,电子钱包将作为连接三者以及其它金融服务与用户的桥梁。
未来:竞争、竞争还是竞争
1.竞争激烈
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已经多达数百家,先后四批获得监管牌照的也已经近200家,竞争非常激烈。从获得牌照的企业的性质上来看,有本身企业原有业务就与支付有关联的的支付宝、银联、预付卡业务公司等,也有大量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既有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支付,也有金融企业背后控股的支付公司,以及独立于二者的支付公司。这些企业各有优势,各自利用自身的特点在这一领域立足。
支付与金融服务的结合是支付的价值点,阿里的实践正是基于此。平安参与竞争,将会利用自己的全金融牌照和实体金融服务能力的优势,加上品牌优势、客户规模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一定的有利地位。
2.支付平台竞争的是规模
第三方支付也具有平台属性。这意味着越有规模,平台运营效率越高,越容易吸引各方用户。所以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来说,如何快速形成规模是能否在市场容身的关键点。所以能够看到,具有一定份额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多数是原本业务就与支付有关联的企业,然后利用自有业务快速将用户导向自己的支付工具。
平安也具备这一优势,平安银行1800万用户,尤其是其中的信用卡用户,本身具有支付类的业务和职能,散布在各业务条线的个人理财用户,规模也不小,这部分用户也具有使用电子钱包功能的需;数十万陆金所的用户,60万第三方存管用户,等等。这些客户在平安的业务,都与电子钱包的功能有挂钩。同时原先壹卡会和捷银的第三方支付用户也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这些加起来,意味着平安的电子钱包可以快速形成近规模形成,初步估计最少3000万客户可以直接引导迁移为电子钱包客户。(数字来自网络信息)
3.支付对传统金融企业的入口价值
支付功能被誉为面向金融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支付业务在金融服务中,具有最高的使用频率,并关联到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数据。在互联网金融思路下,支付业务适合作为传统金融企业的整体业务的入口。采用类似支付宝的玩法,目的是吸纳资金后,发展类似余额宝的产品,把客户和资金引导进理财和其它综合金融业务,同时利用入口平台获取用户生活数据。所以在平安的战略中,该支付平台将是其互联网金融重要入口之一,另外一个是重要入口是“万里通”,它们和“天下通”和一号医网药网等等各种平台组成平安的多样入口群。
由此可以推断,电子钱包的推出,将使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布局更加完整,形成闭环,将会使平安的各种业务获得可以预期的提升和发展。
4.移动支付的趋势看好
2014年被诸多专家预言为移动金融之年,移动支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央行2013年三季度统计,全国移动支付近3万亿。按照艾瑞咨询的统计,2013年的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移动设备用户比例如下,高端机用户54.8%,中端机42.0%,低端机39.1%。可见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前景。
腾讯提供了微信支付功能,马云的支付宝钱包已开始向马化腾的微信支付正式宣战,2013年7月李彦宏的百付宝也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资质,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并在10月底推出首款理财产品。各家银行也不甘示弱,纷纷有所行动或预谋。抢占面向客户的最后一公里,完成互联网金融闭环,将是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大戏。而平安移动支付的加入,将会把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推向一个高点。
(本文原载于虎嗅网,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