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的希望”:这位淘宝店主凭什么登上国庆彩车?-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宁函夏
赵海伶这辈子感到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呢?
是成为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是创业10年颇有成就的淘宝店?还是登上了今年国庆彩车?
叫家乡青川的乡亲们说,这些都远得很。在老家四川省青川县的大山里,就没有她赵海伶蹭不了的饭。这才是这女娃的本事!
图中穿蓝色上衣女子为赵海伶
参加阅兵的小赵
十月,青川的山野又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老乡们最近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小赵”去北京参加国庆大阅兵的群众游行活动了。有给赵海伶打电话的,有托朋友亲戚辗转联系到赵海伶妈妈的,大家都争先恐后表达对“青川骄傲”的祝贺。
这段时间,赵海伶也没闲着。她时常在想,为什么如此幸运被选上站在21号乡村振兴彩车。
那辆彩车她印象深刻,是按照新农村面貌设计搭建而成,整个形态呈农家小院,朴素又美观。她记得那时彩排至凌晨,长安街上,一轮明月高照。她说,“那夜北京天空高高挂着皎洁的明月,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美好。”
10月1日,当彩车缓缓地驶过天安门城楼时,赵海伶挥着手,内心无比骄傲。
右一为赵海伶
这一天,是如此梦幻,又是如此真实。这一天,她等了十年。
赵海伶今年31岁了。2009年她大学毕业,决定回老家四川省青川县创业,开淘宝店卖家乡农产品。当时她的启动资金只有2000元,电脑是借来的,上网需要蹭别人办公室的,更别提当时青川交通闭塞,没有快递。
在这样的条件下,她的网店开张了,主要售卖当地野蜂蜂蜜、椴木木耳等农产品。
一切,从零开始。
爱笑的幸运女孩
2009年,赵海伶从四川外国语学院毕业,选择回历经地震灾害的家乡青川创业。
对于赵海伶的父母来说,这个决定像是一场冒险。“外边发展多好”,回乡是“没有面子的”。可是女儿心意已决,赵海伶回忆,“就觉得担着一份责任感,要去帮助更多人”。
彼时经过地震后的青川重建如火如荼,网店就此诞生。
做这个决定并不是冲动,事实上,但赵海伶早有调查。青川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森林覆盖面大,境内紫荆花、杜鹃花之类的蜜粉源植物丰富,非常适宜蜜蜂养殖。而且当地气候温和湿润,生长出的黑木耳肉厚鲜脆,广受欢迎。除此之外,青川的竹荪、花菇、天麻等等都有小名气。
山货虽好,但是都在青川的大山里。为此,赵海伶只能背着大大的竹篓,去山里挨家挨户收货。在最初的一年里,她几乎走遍了青川所有的大山。
况且当时青川还没有快递。每天一早,赵海伶就要赶到车站,把货交给客车司机带到成都,转交给成都的快递员,通过这种方式发货。
对于这段过往,赵海伶寥寥说了几句,“都过去了”。媒体想要挖掘的苦,在她这里统统都记不住细节。
相反,能留下来的赵海伶的和农户们爬山,或在山野里收货的每一张照片中,她都满脸笑容。
这或许就是她“如此幸运”的原因。爱笑的赵海伶,运气真的不差。
能随时蹭饭的淘宝店老板娘
这个回乡的年轻人最想做的事情,是改变。
赵海伶印象深刻的一次进山,是在得知县里蒿溪回族乡上游村有一家养蜂蜜的农户很困难,蜂蜜卖不出去后。赵海伶带着团队坐了1个小时的车,再徒步5小时的山路才到农户家中。
“他当时的梦想就是买一张新的床。”这让赵海伶很受触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农户却负担不起。
当下,赵海伶就买了农户所有的蜂蜜。第二天,一行人用推车推了7个小时,走出大山。而农户,最终也有钱买一张新床。
收蜂蜜过程组照
是的,很多人因为赵海伶的淘宝店,有了更多收入,生活越来越好。
“还有一个小姑娘,比较贫困,在我们公司工作9年了,不仅挣钱把家里的房子修好了,欠的债也都还清了。” 赵海伶说。
更多的人,原先养蜂,种木耳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因为赵海伶出现,他们收入翻倍甚至更多。
在开淘宝店这10年中,青川的农产品在网上受到消费者欢迎,赵海伶也建立了标准化的厂房和专业化的生产基地,给留守妇女和老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千户老乡销售了上亿元的农产品,带领他们创业致富。
这些,是她能随时随地去蹭饭的底气。
坚持下去的年轻人
十月,青川的秋天,正是挖天麻的好时候。这几天赵海伶回到青川便一头扎进山里。“一锄头下去挖出一窝窝。新鲜天麻炖汤、煲粥吃起来口感都极佳。”
身边的朋友打趣说,赵海伶就爱往大山里村子里跑,在青川就仿佛失联了一样。
网店中展示的宝贝
她把青春留给了家乡,而像她一样在外读书之后又返回青川的年轻人,团队里有很多。随着赵海伶故事的传播开来,很多人关注到这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过程中,赵海伶也有自己的难题:“淘宝店的发展,还需要加强运营,我们需要更多人才。”
在过去的十年里,赵海伶获得了四川“脱贫攻坚奉献奖”、“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国农村好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联合国妇女署“创新女性奖”等称号。
她的淘宝店,如今营业额早已超过2000万。
当然,叫家乡青川的乡亲们说,这些也都离远得很。
离他们最近的,是赵海伶十年如一日的关照和帮扶。
对此,赵海伶觉得农户们才是她幸运的秘诀。她在淘宝店里写道:“他们在山路边随便打个锅锅窑就开灶做饭,搭个棚子就居住,晚上没有电灯,手电筒带来夜晚的光明,没有电视剧,收音机的声音告诉他们外面发生的事……和他们合作,我很放心。”
编辑 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