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电商”大潮将至?靠着分享知识,在行&分答完成A轮融资
文 / 天下网商记者 何承轩
6月8日,在行&分答宣布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金,预计将在未来2周时间里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详情,复盘产品,发布合作计划。姬十三同时表示,下周将放出发布会邀请函,此前不接受采访,但可能会在分答回答部分问题。
“时间电商”是什么?
姬十三曾在分答上提出过“时间电商”的概念:“在一个有效的时间电商里,最后占据交易主体的应该是大信息量、对认知带宽和智力有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我觉得这就是广义上的知识。”而此次得到资本认可,或许预示着知识大批量变现的时机到来了。
截至6月8日公布融资消息,在行上线已经1年多,而分答上线仅20多天。
2015年3月,果壳网旗下的“在行”项目启动,以“知识技能共享”为目标,从付费的线下一对一经验咨询扩展到线下见面+语音通话的双重模式,让用户在这里快速可以找到行业专家答疑解问。9月,该项目独立注册为北京我最在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行业大V和名人的纷纷加入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据了解,许多“行家”(在行平台上提供咨询者)是通过圈内口碑推荐入驻,除了用知识“赚钱”的新鲜感外,他们更乐于通过在行进行社交。姬十三曾表示,“在行”上线后,一时之间曾出现过上百个跟风的创业团队,包括一些更细分的咨询平台。但由于咨询是一个相对低频的行业,其中许多项目并未一路走到最后。
“现象级产品”分答
而最近火遍了朋友圈的分答,是个门槛更低的轻量级产品:在这个一开始只有微信号的平台上,所有人都可以自行定价让用户以文字提问,而其他人则可以花1元钱“偷偷听”。每有一人收听,提问者和回答者以及分答平台都会得到相应的分成。
低门槛、绝妙的产品设计和更多名人的入驻也让各大媒体对分答津津乐道。而“国民老公”王思聪突然登陆分答也成了绝佳的营销题材:回答一个问题的费用由3000一路涨到4999,截至《天下网商》发稿时,只通过32个回答,他竟然已获得24万的收入。此外,在近日的“值乎抄袭分答”之争中,媒体的舆论则几乎一致倒向了分答。在几个事件的联合推动下,这个项目迅速变成万众瞩目的风口。
入驻了分答的知乎大V采铜说:“一块钱是门大生意。当年义乌小商品市场会火,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几毛几分钱的东西太便宜,实际上就是这些小东西的利润可以很高,但是买家对此完全不敏感。”
不过,在分答上,有一些回答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精彩,仅仅60秒的语言,很难转达复杂纬度的信息。对此,在行&分答的天使投资人,阿尔法公社合伙人蒋亚萌在分答上回应网友说:“分答有点像在微信里面加了个微博,因为1分钟的语音非常短,很容易被大V利用来广泛传播信息,但不太适合大量知识的沉淀,我觉得分答未来会向更娱乐化、更轻,有点像直播的方向发展。”
但采铜认为,分答团队招揽各种明星的加入只是一种短期的导流行为,也可以建立竞争壁垒:“从长期来看,一定是知识专业人士在这个平台占主流。猎奇式偷听的热潮一定会衰退。另外,有些人认为一分钟无法提供有价值信息。以我的经验看,未必,这主要取决于回答者的水平和认真程度。”他同时解释说,用分答的另一个原因是“练脑子”。
但无论是不是短期红利,在融资之后,更多的变现途径是必由之路。
对于下一个“知识变现”或者“时间电商”的方向,姬十三这样说:
除此之外,我们还考虑过两个方向。第一,我们想尝试做一个重量级的知识变现,就是个人面向企业,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效率的,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一段时间卖给一家企业,而不是所有的时间,那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个人自由和知识变现的一种平衡,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光是让个人来做知识变现和时间售卖,还可以让机构来做,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也尝试邀请过类似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利用他们的闲余时间和剩余资源,来实现它们的价值最大化,使他们分散的资源能够整合起来。”
最终,这个“现象级产品”究竟会走向何方?答案或许还需要远超60秒的时间来揭晓。
编辑 / 吴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