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CTO王文彬:智慧物流进程加速,算法将赋予机器以灵魂-天下网商
文/天下网商记者 陶旺波
机器能帮助人类处理物流行业的重复性劳动,但菜鸟的大数据算法将为机器赋予灵魂。
“算法科学家比机器更重要。” 菜鸟网络CTO王文彬在5月22日举行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说。
他表示,随着一天10亿包裹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物流将进入加速期。而菜鸟则建立了一个基于物流云端的开放物流平台,与第三方合作伙伴一起,利用大数据、全局优化和柔性自动化的能力,为全社会的物流公司输出智慧物流的解决方案,服务合作伙伴、商家和用户。
大数据帮物流行业提升
过去几年,大数据已在物流行业初步运用,智能硬件也在行业崭露头角。
以电子面单为例,阿里巴巴2017年报显示,中国零售平台上81%的商家在使用菜鸟标准化的电子面单,这比上一年的60%有了大幅提升。
菜鸟电子面单的打印速度是传统面单的4~6倍,录单效率提升了15倍,发货速度提升了至少30%。在去年双11的6.57亿包裹潮中,菜鸟仅用3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九成的发货,电子面单发挥了关键作用。
除了电子面单,菜鸟的智能分单、时效预测和物流地址库等大数据产品也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正是通过这些物流数据基础设施,菜鸟在过去4年里以社会化协同的方式,推动了中国主流快递网络从IT时代向DT时代全面升级。
而在智能硬件上,菜鸟也引进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分拣、机械臂、机器人等现代化设备,让物流行业告别了以往“体力活儿”的形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介绍,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已经从18%降到了14.9%。而在这一过程中,物流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大数据。
云上数据加速智慧物流
尽管大数据已经初显威力,但王文彬认为,中国物流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在大数据应用上还存在很多困难,“物流的信息化也是这两年做起来的,消费者能看到物流详情,也是这两年才做到的,这的确是现实。”
菜鸟的统计数据显示,物流业“信息孤岛”程度高达90%,干线空驶率40%,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仓储比例不过12%。这些数字的后果就是,2016年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4.9%,而同期美国则约为8%。
不过,起步晚的现实也意味着物流信息化还处在风口期。“现在新零售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王文彬说。
随着快递包裹数向每天10亿量级迈进,在王文彬看来,未来5年是智慧物流的加速期,而物流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升级,即“从依靠系统经验决策到大数据决策,从提升搬货的效率到注重数据流动的效率,从自动化到灵活可拓展的自动化”。
王文彬表示,今天菜鸟做出来的数据产品,物流公司不会只是拿着这些预测就用,一方面物流公司对这些东西缺乏认知和信任,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技术还不是最完美的。
显然,王文彬对目前大数据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指导的现状并不满意,他的愿景是真正实现用数据做决策。
王文彬对《天下网商》表示,“从数据指导到数据决策,我觉得第一个前提就是说所有的数据必须要在线化,而且必须是流程数据也要在线化。”
作为大数据处理的基础设施,菜鸟正在大力推动中国社会物流数据上“云”,因为这将从根本上实现物流数据化、在线化,同时聚合数据孤岛,集中解决安全性问题,降本提效。
机器取代人?算法科学家赋予机器灵魂
未来每天10亿个包裹,智能化是关键的解决方案。AGV机器人矩阵、无人化流水线、配送机器人和无人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物流设备将出现在物流行业。
但智能化是否意味着机器取代人呢?
王文彬对《天下网商》表示,机器可以取代的更多是封闭环境和人力重复的工作。“今天末端的配送机器人,可以用算法解决路径优化的问题,但路面障碍、极端天气怎么处理?在一个开放性环境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在王文彬看来,机器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取代人,还有非常多的技术和法律问题需要解决,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未来最重要的不是机器人,而是算法科学家。”王文彬说,“算法赋予机器灵魂。”
一方面,包括自动化设备在内的物流硬件都面临着灵活性低、无法应对种类丰富的SKU;另一方面,硬件设施设备的可拓展性低,无法应对动态变化和急剧增长的物流需求。
王文彬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是物流智能化的基础,要实现任意规模、场景下的按需定制和快速部署,就需要算法支持下的柔性自动化,包括无人驾驶、智能配送等。其中,如何实现柔性配送将是最大的挑战,也有着无限的可能。
“如果我们的系统足够智能,比如汽车的后备箱,是不是可以变成代收点?”王文彬说。
(编辑:段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