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图书:一场无法解救的电商危机

【i天下网商注】图书已经老了,这不是在说它的内容,而是它的材质。纸质图书市场的低迷已经延伸到最后的阵地——电商领域,几乎无药可解。当务之急是快速创建新型内容销售模式,将传统的纸质图书销售转换为适合电商渠道的字节销售。

文/康斯坦丁

 

图书已经老了,这不是在说它的内容,而是它的材质。纸质图书市场的低迷已经延伸到最后的阵地——电商领域,几乎无药可解。

当当网当年起家靠的就是图书的价格优势,也兴起一股直到现在仍在延续的电商销售图书的热潮,但这股热潮目前来看却在渐渐退去。要知道电商渠道原本就只是缓解图书疲态的一个渠道而已,在如今大环境继续低迷的形势下,电商也终于扛不住了,图书电商领域将陷入一个巨大漩涡之中。


放弃图书业务!不会容忍长期亏损

近日,电商行业又有猛料爆出。在2012年从亚马逊中国跳槽到京东,主管图书业务的副总裁石涛被曝请辞。

事实上,在京东上市变得财大气粗,且急需提升利润的形势下,库存量大、管理麻烦,毛利率低的图书业务已经不是其重点经营对象。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京东总体毛利率出现明显增长,达到8.42%,去年更达到9.76%,但图书业务的毛利率则低于此平均数,约为5%,而当当图书业务毛利率则达到19%。

因此,石涛请辞正是看到图书业务在京东的地位已经愈发边缘化,已经不能够再大展拳脚,不如主动退位,另谋它位,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石涛请辞、京东图书业务低迷只是整个图书电商领域遭遇瓶颈,出现下滑态势的一个缩影。

这让人不得不为图书业务被电商巨头冷落的遭遇唏嘘不已,要知道,就在两年前,各大电商还争相进入图书市场,还掀起了一场场口水仗、价格战和营销战。彼时,各大电商切入图书市场的原因在于图书业务的用户基数大、质量好、黏性高,能够轻易获得关注度。也就是带来所谓的飞轮效应——亚马逊能成长为世界电商霸主的根源。凭借图书这一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的商品,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带来更高销量。并由此带动其他商品销售,让电商在上下游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

但现如今,图书业务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除了当当以外,几乎所有电商巨头的图书业务都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既然已经将用户吆喝过来,图书业务自然就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图书业务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更看不到未来有任何起死回生的迹象。要知道,在当下,图书市场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这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纸质图书已经不再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整体销量一直在快速下滑。即使渠道由线下迁移至电商平台后,其繁荣景象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是缓解了图书市场彻底消亡的过程,但并不能改变图书市场跌入深渊的走势。


销售字节 电商的下一步

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当当这以图书业务出身的电商以往,包括京东、苏宁、亚马逊等在内的电商巨头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都必然会放缓乃至停滞图书业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注意力、资金、人力和技术等转向其他能带来高回报的业务。

不过这依然只是缓兵之计,当务之急是快速创建新型内容销售模式,将传统的纸质图书销售转换为适合电商渠道的字节销售。

我们习惯称所处的时代为“信息大爆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的缺陷被无限放大——笨重、内容容量低、针对群体太宽泛、个性化不足、不易长时间保存、笔记记录、分享困难……尤其是对电商来说,纸质图书销售的利润太低且模式复杂。而字节销售则符合电商平台最喜欢的几大特点——没有库存成本、没有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简单、利润高……

可以看到的是,已经有多家电商早已开展了字节销售。比如亚马逊中国就已经向全面销售电子书转型,其所依仗的就是Kindle这款阅读神器,而京东、当当、苏宁易购等也都有电子书出售。

但之所以电子书销量寥寥无几,关键在于其模式尚不成熟,也存在极大缺点:质量差,很多电子书号称是正版,却错误百出,让读者体验不到愉悦的阅读感受;价格不合理,虽然电子书价格相比纸质图书来说已经很低,但仍没达到理想价位;排版垃圾,没有纸质图书排版优美;不具收藏价值,激不起用户购买心理……

如果能将这些问题完美解决,那图书将会以全新的面貌真正再度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今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并不是这些电商巨头,反而是多看这家小公司。精良的排版、精校的文字、合适的价格等都值得电商巨头学习。快一步,则意味着领先,既然制作精良的字节销售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就看哪家电商能领先抢跑了!

(编辑/天下网商 盛婷,本文原载于科技新发现,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