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那群吃货 扎堆舌尖上搞电商
【i天下网商注】知道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刺激到了互联网创业人群,还是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人群都是“吃货”,近一段时间,围绕餐饮的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从煎饼到牛腩,从米粉到凉皮,现在,连鸭子都开始出来“卖”了。
区别于早期的食品B2C、餐饮O2O创业,新一批的电商人不屑于在线上捉对厮杀,而是追逐在美味中贩卖“互联网思维”的快感。
被捧上天又贬到脚下的煎饼和牛腩
互联网思维的“始作俑者”,非煎饼和牛腩莫属。然而业界对这位思想贩卖家却褒贬不一。他们要享受膜拜,也同时遭受非议。
实际上,把煎饼和牛腩包装成一种思维并不为过。这股风潮的确让更多的创业者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O2O的时代,继续迷恋PC端红海拼杀、搏出位的几率微乎其微,无论是获客成本还是营运成本,都远非10年前可比。而未来线下生活服务类的广阔空间里,每一个尚未被互联网开垦的处女地,都有大把的客户和银子有待吸纳。
特别在餐饮行业,挑剔的食客们也在急于摆脱烟熏火燎、环境嘈杂的餐馆,寻求风雅与调性,以及所谓的极致用户体验。
譬如,雕爷牛腩从一开始就要营造“触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商业模式,加上营销“三板斧”——产品层的高性价比、体验层的惊喜重重、客户心理层的满怀期待——迅速积累一批拥趸。黄太吉则用老板开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娘送餐、煎饼相对论公开课等热炒话题抓组了眼球。
显然,“口舌之快”最能触达感官与心灵,产生愉悦,乃至津津乐道地激发分享的乐趣。
只是每个成功一旦变成成功学,就会从遗世独立于九霄云外,瞬间跌价变成臭遍街的江湖郎中。煎饼和牛腩的故事也是一样。“互联网思维”刚刚从被捧上天,转眼就被踩到脚下。连京东CEO刘强东也责难道:“千万不要说怎么样叫互联网思维,因为可能会走火入魔,小米的成功核心还是把供应链的效率提升了,降低了成本。”
此言一出,业界又是一片哗然:大佬毕竟是大佬,火眼金睛,一语道破:真正的成功秘笈人家是不会说的。
反互联网思维的米粉和凉皮
也许是物极必反,抑或遵循人品守恒定律,卖米粉的北大法学硕士身先士卒叫板互联网思维,进而证明并非只有精英才会大唱反调。
与煎饼、牛腩开创先河不同,这位“吃货教主”看上去更年轻、更具活力,理论上也更应该接近互联网。但他偏偏大谈反互联网思维,除了搏出位,也反映出餐饮行业已被形形色色打着互联网思维标签的模仿者,搞得毫无新意。
围绕着吃做文章的新型创业者,越来越多地向“精益创业”发展。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创业者并未参透,精益并不代表“小”,误以为从小生意做起,可以华丽丽地“屌丝逆袭”,从而合理化自己的行为逻辑,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商业规律。
于是,在煎饼和牛腩的感召之下,烧烤、西瓜、猪肉、凉皮、早餐……不胜枚举的“互联网+餐饮”的创业项目相继涌向吃货们。但是,也暴露出产品不分好歹,生硬嫁接互联网翅膀,没有击中消费者痛点的短板,如同邯郸学步般蹩脚笨拙。
正如同伏牛堂小老板张天一所言,互联网对伏牛堂这样一个传统餐饮企业带来的改变,但远远没有到思维的层面上。这番话亦如“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朴素道理,无论是煎饼、牛腩,还是米粉、凉皮,如果做生意,就是生意,未必非要照猫画虎,强行披上互联网思维的外衣。
去门店化消解现代餐饮业
无论是老牌的雕爷牛腩(目前还开了薛蟠烤串),还是而今的伏牛堂,本质上仍然是一家实体餐厅。实体店对于餐饮O2O来说,是最为核心之处,无论顾客网上怎么折腾,最终的消费体验还要回归到线下。因此不会存在双线左右互搏,这是餐饮O2O的天然优势。
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吃货们则开始思考去门店化。例如“叫个鸭子”,这家配送范围只覆盖北京工体一带的烤鸭品牌,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建店,而是非常低调地展开“地下工作”。“叫个鸭子”甚至不愿透露中央厨房的确切位置,消费者唯一能够与之接触的便是发型酷酷的、骑着摩托的配送小哥,以及手里提着的外包装像奢侈品一般的鸭子。
保持神秘感,同时在微信上以“鸭子”的名义挑逗消费者,这种连接方式,与以往任何一家餐饮连锁大相近庭。
虽然去门店化目前尚不能论证是否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但这并不妨碍吃货创业者继续生存。
另一家专注凉皮外卖生意的创业公司西木良伴也在谋求类似的做法。砍掉门店,直达用户,着力精心的包装,力求让凉皮带上“温度”。
不管是哪种做法,围绕着单品建设餐饮品牌,似乎更适合去门店化的打法。在这条路上的吃货们,可以彻底省去店面选址、租金、水电煤的烦恼,以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消解原有的经销模式。
新的餐饮O2O模式正在迎面袭来。
201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12989亿元,增长10.1%。而2013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已达到622.8亿,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200亿。
由此可见,互联网餐饮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整个行业。互联网思维虽然不是谁都可以操练的秘笈,但舌尖上的电商的确是一门好生意,
(编辑/天下网商 马晓丹,本文原载于亿邦动力,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区别于早期的食品B2C、餐饮O2O创业,新一批的电商人不屑于在线上捉对厮杀,而是追逐在美味中贩卖“互联网思维”的快感。
被捧上天又贬到脚下的煎饼和牛腩
互联网思维的“始作俑者”,非煎饼和牛腩莫属。然而业界对这位思想贩卖家却褒贬不一。他们要享受膜拜,也同时遭受非议。
实际上,把煎饼和牛腩包装成一种思维并不为过。这股风潮的确让更多的创业者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O2O的时代,继续迷恋PC端红海拼杀、搏出位的几率微乎其微,无论是获客成本还是营运成本,都远非10年前可比。而未来线下生活服务类的广阔空间里,每一个尚未被互联网开垦的处女地,都有大把的客户和银子有待吸纳。
特别在餐饮行业,挑剔的食客们也在急于摆脱烟熏火燎、环境嘈杂的餐馆,寻求风雅与调性,以及所谓的极致用户体验。
譬如,雕爷牛腩从一开始就要营造“触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商业模式,加上营销“三板斧”——产品层的高性价比、体验层的惊喜重重、客户心理层的满怀期待——迅速积累一批拥趸。黄太吉则用老板开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娘送餐、煎饼相对论公开课等热炒话题抓组了眼球。
显然,“口舌之快”最能触达感官与心灵,产生愉悦,乃至津津乐道地激发分享的乐趣。
只是每个成功一旦变成成功学,就会从遗世独立于九霄云外,瞬间跌价变成臭遍街的江湖郎中。煎饼和牛腩的故事也是一样。“互联网思维”刚刚从被捧上天,转眼就被踩到脚下。连京东CEO刘强东也责难道:“千万不要说怎么样叫互联网思维,因为可能会走火入魔,小米的成功核心还是把供应链的效率提升了,降低了成本。”
此言一出,业界又是一片哗然:大佬毕竟是大佬,火眼金睛,一语道破:真正的成功秘笈人家是不会说的。
反互联网思维的米粉和凉皮
也许是物极必反,抑或遵循人品守恒定律,卖米粉的北大法学硕士身先士卒叫板互联网思维,进而证明并非只有精英才会大唱反调。
与煎饼、牛腩开创先河不同,这位“吃货教主”看上去更年轻、更具活力,理论上也更应该接近互联网。但他偏偏大谈反互联网思维,除了搏出位,也反映出餐饮行业已被形形色色打着互联网思维标签的模仿者,搞得毫无新意。
围绕着吃做文章的新型创业者,越来越多地向“精益创业”发展。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创业者并未参透,精益并不代表“小”,误以为从小生意做起,可以华丽丽地“屌丝逆袭”,从而合理化自己的行为逻辑,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商业规律。
于是,在煎饼和牛腩的感召之下,烧烤、西瓜、猪肉、凉皮、早餐……不胜枚举的“互联网+餐饮”的创业项目相继涌向吃货们。但是,也暴露出产品不分好歹,生硬嫁接互联网翅膀,没有击中消费者痛点的短板,如同邯郸学步般蹩脚笨拙。
正如同伏牛堂小老板张天一所言,互联网对伏牛堂这样一个传统餐饮企业带来的改变,但远远没有到思维的层面上。这番话亦如“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朴素道理,无论是煎饼、牛腩,还是米粉、凉皮,如果做生意,就是生意,未必非要照猫画虎,强行披上互联网思维的外衣。
去门店化消解现代餐饮业
无论是老牌的雕爷牛腩(目前还开了薛蟠烤串),还是而今的伏牛堂,本质上仍然是一家实体餐厅。实体店对于餐饮O2O来说,是最为核心之处,无论顾客网上怎么折腾,最终的消费体验还要回归到线下。因此不会存在双线左右互搏,这是餐饮O2O的天然优势。
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吃货们则开始思考去门店化。例如“叫个鸭子”,这家配送范围只覆盖北京工体一带的烤鸭品牌,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建店,而是非常低调地展开“地下工作”。“叫个鸭子”甚至不愿透露中央厨房的确切位置,消费者唯一能够与之接触的便是发型酷酷的、骑着摩托的配送小哥,以及手里提着的外包装像奢侈品一般的鸭子。
保持神秘感,同时在微信上以“鸭子”的名义挑逗消费者,这种连接方式,与以往任何一家餐饮连锁大相近庭。
虽然去门店化目前尚不能论证是否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但这并不妨碍吃货创业者继续生存。
另一家专注凉皮外卖生意的创业公司西木良伴也在谋求类似的做法。砍掉门店,直达用户,着力精心的包装,力求让凉皮带上“温度”。
不管是哪种做法,围绕着单品建设餐饮品牌,似乎更适合去门店化的打法。在这条路上的吃货们,可以彻底省去店面选址、租金、水电煤的烦恼,以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消解原有的经销模式。
新的餐饮O2O模式正在迎面袭来。
201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12989亿元,增长10.1%。而2013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已达到622.8亿,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200亿。
由此可见,互联网餐饮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整个行业。互联网思维虽然不是谁都可以操练的秘笈,但舌尖上的电商的确是一门好生意,
(编辑/天下网商 马晓丹,本文原载于亿邦动力,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