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UC为什么选择阿里? - i天下网商-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媒体
【i天下网商注】阿里和UC优视终于在一起了,这是移动互联网上游产业链中的典型“变量”。同时,阿里庞大的下游资源布局和整合能力,则是UC浏览器即使再努力多年可能也难以企及的。
文/王哲玮 编辑/天下网商 盛婷
就在一个月前阿里巴巴递交的初版招股书里,还明明白白地写着:阿里巴巴持有UC的股份比例是66%。而现在,UC转眼间就以创中国互联网历史纪录的作价整体并入阿里,成为阿里继电商事业群、云计算大数据事业群之后组建的全新业务集群,UC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的名号也换成了“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
同样是一个月前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俞永福就曾经卖了个关子,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时间点上看指的应该就是与阿里整合这件事情。别忘了再往前一周,被他称作是“UC下一个十年战略级产品”的神马搜索,就是UC整合了阿里巴巴“一搜”后改头换面的产物;还有更早的UC浏览器PC版,前身也是淘宝浏览器。
这些高频率的动作,其实作为这起“中国互联网历史最大整合案”的伏笔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有为数不少的内外人士会觉得“措手不及”?
因为他们还在等俞永福来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典型“变量”,历来强调“独立”的UC,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整合这条路,进入巨头阿里的体内?
互联网上游产业的补完计划
阿里对UC来说是另一个极端,它的主力产品线群与UC的业务几乎是落在两个圈子里,在利害关系上的直接牵连度没那么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资源重叠度和整合难度都会非常低,基本不会涉及到UC原有的团队和架构。
如果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比作一条河。那么百度、腾讯、360以及UC的位置几乎全都落在了这条河的上游,以线上的基础业务为核心流量引擎,驱动相对更下游的业务——期的下游是广告、游戏、电商,现在则延伸到了真正的线下,打车、实体店、餐饮等。
此前,互联网战争多发生在上游,因为布局实在太过密集,许多业务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还存在互为流量上下游的不同业务。因此,公司间的大兼并如果发生在这一侧的话,整合难度会比较高,因为剔除多余资源、优化效率结构是难免的。
阿里的特殊性在于,虽然整体起源还在线上,但因为位置处于产业链的相对下游,早期的布局发展相对顺畅。击垮易趣之后的数年内,阿里的主力电商业务几乎处于“竞争真空期”,因此避开了上游的大多数惨烈竞争——那时有3Q大战、3B大战、UQ大战等,却很少听说阿里和谁打起来了。
但最近,随着移动互联网席卷全行业,以及腾讯微信的闪电崛起、往产业链下游的急行军扩张,阿里面临的竞争强度突然大幅提升,去年底两者之间展开的“打车大战”、“移动支付大战”就是典型例子。这也让阿里开始正视并完善更上游的无线业务布局,去年推出的来往就是一次尝试。不过,阿里以实体资源、内容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虽然也能在线上囤积庞大的流量,但这种流量的流向是不可逆的,很难回溯、反哺到更上游的业务,这导致阿里在下游那些前瞻深厚的部署,面临对手自上游向下的竞争冲击。
在这时能够说服俞永福入伙,不得不让人佩服马云的时机和节奏把控力。UC在移动互联网上游扎根十年的战斗力对阿里现阶段来说是非常必需的,无论是全球拥有5亿用户的UC浏览器业务,还是国内第一大Android网游联运平台九游、第一大iOS移动应用分发平台PP助手,都能以UC擅长的移动平台形态支撑阿里的上游无线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来自外部的冲击。
来自“下游之王”的品牌与资源支持
而对于核心战力几乎全集中在上游的UC来说,这桩整合的好处远不只是财务回报那么简单,最为可观的价值可能会体现在他们此前几乎从未染指的领域。因为阿里庞大的下游资源布局和整合能力,是他们即使再努力多年可能也难以企及的。
中国互联网格局晋升为“BAT三巨头时代”之后,阿里的进一步布局多是往更纵深的下游去延伸:支付、B2C、团购、物流,甚至还有金融、影视、体育、文化这些与电商或互联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传统业务。
这些领域的业务逻辑本身与互联网存在着很大差异,而阿里之所以能大胆深入,与他们核心业务的“下游定位”关系很大——与地气接近,自然就能看到“互联网眼光”看不到的传统行业纵深。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电商公司,而是不折不扣的“下游之王”。
UC当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这种高度,但进入阿里体内,却能让他们立刻得到这种资源支持——O2O、与线下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产品布局,在UC的时间线规划上也会大幅提前。
UC可能获得的另一种隐性资源是品牌。作为一家平台型的移动互联网企业,UC的产品都是以链接第三方内容为核心逻辑的。虽然UC的品牌仍然独立保留运作,但阿里的介入对于其知名度的加成几乎是肯定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背后庞大资源的获取可能性和业务拓展想象空间。
总而言之,从阿里和UC的战略诉求角度去看这次整合兼并,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利好的特征是很鲜明的。但战略就是战略,大处着眼不难,真正落实到微观层面的协同执行上,应对外界一片迷雾般的产业环境,对于双方来说还有很多挑战要去面对。
(本文原载于创事记,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文/王哲玮 编辑/天下网商 盛婷
就在一个月前阿里巴巴递交的初版招股书里,还明明白白地写着:阿里巴巴持有UC的股份比例是66%。而现在,UC转眼间就以创中国互联网历史纪录的作价整体并入阿里,成为阿里继电商事业群、云计算大数据事业群之后组建的全新业务集群,UC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的名号也换成了“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
同样是一个月前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俞永福就曾经卖了个关子,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时间点上看指的应该就是与阿里整合这件事情。别忘了再往前一周,被他称作是“UC下一个十年战略级产品”的神马搜索,就是UC整合了阿里巴巴“一搜”后改头换面的产物;还有更早的UC浏览器PC版,前身也是淘宝浏览器。
这些高频率的动作,其实作为这起“中国互联网历史最大整合案”的伏笔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有为数不少的内外人士会觉得“措手不及”?
因为他们还在等俞永福来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典型“变量”,历来强调“独立”的UC,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整合这条路,进入巨头阿里的体内?
互联网上游产业的补完计划
阿里对UC来说是另一个极端,它的主力产品线群与UC的业务几乎是落在两个圈子里,在利害关系上的直接牵连度没那么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资源重叠度和整合难度都会非常低,基本不会涉及到UC原有的团队和架构。
如果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比作一条河。那么百度、腾讯、360以及UC的位置几乎全都落在了这条河的上游,以线上的基础业务为核心流量引擎,驱动相对更下游的业务——期的下游是广告、游戏、电商,现在则延伸到了真正的线下,打车、实体店、餐饮等。
此前,互联网战争多发生在上游,因为布局实在太过密集,许多业务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还存在互为流量上下游的不同业务。因此,公司间的大兼并如果发生在这一侧的话,整合难度会比较高,因为剔除多余资源、优化效率结构是难免的。
阿里的特殊性在于,虽然整体起源还在线上,但因为位置处于产业链的相对下游,早期的布局发展相对顺畅。击垮易趣之后的数年内,阿里的主力电商业务几乎处于“竞争真空期”,因此避开了上游的大多数惨烈竞争——那时有3Q大战、3B大战、UQ大战等,却很少听说阿里和谁打起来了。
但最近,随着移动互联网席卷全行业,以及腾讯微信的闪电崛起、往产业链下游的急行军扩张,阿里面临的竞争强度突然大幅提升,去年底两者之间展开的“打车大战”、“移动支付大战”就是典型例子。这也让阿里开始正视并完善更上游的无线业务布局,去年推出的来往就是一次尝试。不过,阿里以实体资源、内容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虽然也能在线上囤积庞大的流量,但这种流量的流向是不可逆的,很难回溯、反哺到更上游的业务,这导致阿里在下游那些前瞻深厚的部署,面临对手自上游向下的竞争冲击。
在这时能够说服俞永福入伙,不得不让人佩服马云的时机和节奏把控力。UC在移动互联网上游扎根十年的战斗力对阿里现阶段来说是非常必需的,无论是全球拥有5亿用户的UC浏览器业务,还是国内第一大Android网游联运平台九游、第一大iOS移动应用分发平台PP助手,都能以UC擅长的移动平台形态支撑阿里的上游无线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来自外部的冲击。
来自“下游之王”的品牌与资源支持
而对于核心战力几乎全集中在上游的UC来说,这桩整合的好处远不只是财务回报那么简单,最为可观的价值可能会体现在他们此前几乎从未染指的领域。因为阿里庞大的下游资源布局和整合能力,是他们即使再努力多年可能也难以企及的。
中国互联网格局晋升为“BAT三巨头时代”之后,阿里的进一步布局多是往更纵深的下游去延伸:支付、B2C、团购、物流,甚至还有金融、影视、体育、文化这些与电商或互联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传统业务。
这些领域的业务逻辑本身与互联网存在着很大差异,而阿里之所以能大胆深入,与他们核心业务的“下游定位”关系很大——与地气接近,自然就能看到“互联网眼光”看不到的传统行业纵深。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电商公司,而是不折不扣的“下游之王”。
UC当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这种高度,但进入阿里体内,却能让他们立刻得到这种资源支持——O2O、与线下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产品布局,在UC的时间线规划上也会大幅提前。
UC可能获得的另一种隐性资源是品牌。作为一家平台型的移动互联网企业,UC的产品都是以链接第三方内容为核心逻辑的。虽然UC的品牌仍然独立保留运作,但阿里的介入对于其知名度的加成几乎是肯定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背后庞大资源的获取可能性和业务拓展想象空间。
总而言之,从阿里和UC的战略诉求角度去看这次整合兼并,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利好的特征是很鲜明的。但战略就是战略,大处着眼不难,真正落实到微观层面的协同执行上,应对外界一片迷雾般的产业环境,对于双方来说还有很多挑战要去面对。
(本文原载于创事记,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