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天下网商-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媒体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天下网商注】在2015年两会上,构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成为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点。科技人员作为创新主体,凭其天然优势,加入创业潮,开启未来风险与收益“双高”的路径,甚至是捷径。而以大众点评为例的初创公司则成市场香饽饽,投资者为其任性烧钱,只为不错失任一良机。人与钱的大量涌入,却依然不知中国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在线支付买单?那么,这些行为是在加速科技创业公司的增长,还是促使其毁灭?

文/韩洋
 
人生捷径:科技人员蜂拥创业
 
2015年,对科技创业公司投资者来说,今年将会是有趣的一年。
 
风险投资资金量的增长将驱动更多人开始创业,并尝试吸引投资。另一方面,这也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并给寻找优秀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家带来新机会。今年的中国两会上,构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成为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点。其中,科技人员作为创新主体,无疑具有特定的创业优势。
 
“下海”,曾是上世纪90年代的关键词。彼时,下海创业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竞争起点低、市场尚不成熟、处于产业链低端等鲜明的时代烙印。
 
其实,科技人员“走出去”创业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埋头苦干近十年,职称晋升不靠前。”长期以来,科技人员面临着薪水低、工作时间长、论文压力大、升职前景差等诸多职场困境。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国家科技经费的集中、重点投入,导致了科研团队急剧膨胀,也加剧了职业上升通道的人才拥堵。
 
十八大以来,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就成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人才竞争激烈以及产业需求加大的情况下,对不少科技人员来说,未来的出路或许不在科研院所,而是在社会所需要的地方。创业成为他们开启未来的风险与收益“双高”的路径,甚至是捷径。“能否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能否产业化就成为创业成功的衡量标准。”毛蕴诗表示,“创业完全是个市场行为,市场认可你,你就成功了。尽管风险很高,但成功回报率也很高。”
 

宁可买错,不可错过:投资者任性烧钱
 
当前,中国创业公司正在以史无前例的节奏来接受来自私人投资者的融资,但这样也引发了外界对这类公司可能出现的“估值泡沫”的担忧。大众点评网融资8亿美元并估值40亿美元的表现让所有人意识到,中国科技类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眼中的“香饽饽”。但是在投资者趋之若鹜的追捧下,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却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奇虎360电话会议之后,坊间曾经流传这一样一个段子。
周:我们要做一款市面上最牛的手机!大摩:啥样子的?周:不方便透露细节。市场:WTF~
 
这几乎反应了许多中国科技类公司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否上市,顶着“高价”标签的公司却无法带来稳定的营收增长,更不要说盈利水平的提高。用户量和所谓的商品交易总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在这些公司身上替代了传统的估值方式。
 
作为Yelp Inc的中国版,大众点评网的估值在短短的一年内翻了一倍,40亿美元的估值也超过了Yelp34亿美元的市值。在水涨船高之下,大众点评的竞争对手——美团网也在今年1月完成了7亿美元的D轮融资。企业“烧钱跑马圈地”的同时,投资者抱着“宁可买错,不可错过”的理念蜂拥而至。
 
OTS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Tony Hsu表示,“许多投资者人对于那些高曝光度的(中国)科技公司根本不在乎花多少钱,他们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机会。”Asia Private Equity Research Ltd 的数据显示,2014下半年中国科技公司融资规模达到50亿美元,远高于2013年同期的7亿美元。其中最大一笔交易来自小米去年12月11亿美元的融资。
 
用一位投资人的话说,“雷军要做的是,像阿里一样筹集越来越多的钱,有花不完的钱。这些钱既可帮助小米过‘寒冬’,还能帮助小米构建比竞争对手多得多的优势。”
 
和上市相比,私募股权融资的估值通常相对较高。以大众点评为例,该公司曾试谋求投行帮助其上市,但是私募股权融资的执行速度和估值更令公司满意。以大众点评为例,尽管有着超过1.9亿/月的活跃用户,如何将用户转化为营收和利润却是中国科技公司的一大难题。许多公司并不会公布财务细节,而小米尽管公布了手机销售量,但是却对利润只字不提。
 
无疑,自2012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创业的最好时代,这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中国网民总数2年间从3亿多猛增一倍至6亿,这为互联网创业提供了用户基础。其次,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使得很多创业者爱谈愿景。而且在电商、打车软件这些疯狂烧钱行业的影响下,很多创业者认为会烧钱就是本领。
 

泡沫来了:人钱热涌入后的冷思考

大量风投资金的涌入可能是泡沫的信号。而这样的泡沫可能即将破裂。合广资本创始人Fred Wilson近期表达了他的担忧 ,即创业公司只是不断烧钱,而无法凭借技术拿出可盈利的长期模式。烧钱速度确实是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你需要发展真正的生意,获得实打实的利润,并以传统的方式带来价值,而不是依靠投资人的资金去维持公司。
 
一些风险投资者称他们在今年会放缓对于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投资进度,因为这些公司实在是太贵了。香港 OTS Capital 的首席投资官 Tony Hsu认为,将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估值越推越高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源于失去的恐惧,许多投资人会竭尽所能地让自己投资的企业提高估值,而不去考虑他们为其付出的代价。
 
美国科技创业公司和已经上市的科技股同样面临估值是否过高的怀疑。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投资2亿美元之后,“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当前估值达到150亿美元。“不能说美国和中国的科技行业是孪生兄弟,但二者息息相关。”风投公司DCM China联合创始人林欣禾说。
 
投资者经常拿中美两国的公司进行比较,有时候会因此而抬高估值。去年12月美国召车服务公司Uber估值达到410亿美元,这使得中国两家最大的打车服务公司,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估值也随之提升。这两家中国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13亿美元之后,同意通过换股方式合二为一。根据双方的协议,两项服务将继续独立运营。现有投资者表示,已有潜在买家与他们接触,希望按照约1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投资。
 
投资者希望公司上市之后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在去年阿里巴巴250亿美元的创纪录IPO交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中国另一家电商巨头京东也在去年上市,股价已经累计上涨逾50%。
 
但是有时候,私募市场的估值甚至会超过上市之后的市值。有消息人士称,大众点评曾经聘请投行商讨IPO事宜,但由于私募投资者给出的估值更高,而且执行更快,因此暂停了IPO进程。
 
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其快速的用户增长。应用开发商正在寻找方法服务于中国的5亿多智能手机用户,大众点评上个季度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9亿,其中85%的页面浏览来自于移动用户。相比之下,Yelp上个季度的独立访问用户为1.36亿。
 
但是中国科技创业公司也面临着一个挑战,那就是把用户增长转变成收入和利润。这些公司,包括大众点评在内,大多数没有披露详细的财务数据。小米创始人雷军3月曾表示,去年小米的销售额为人民币743亿元(约合119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多,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不过小米并没有披露其盈利状况。小米的投资者认为,这家智能手机生产商能够通过应用商店和游戏等服务获得更多的收入。
 
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布莱恩•王(Bryan Wang)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主要的风险在于中国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在线服务付费。这仍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行业中的所有人来说,科技创业公司的繁荣令人高兴。不过关于泡沫的担忧已经摆上了桌面。时间将会告诉我们,投资的大量涌入是会推动科技行业的增长,还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编辑/天下网商 陆丽娜,本文来源于BWCHINESE中文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