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弯腰上千次,莼农让濒危物种变成“水上参”-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摘要:她是镇上当之无愧的“莼菜采摘状元”。

网商君

陈国闰的脚泡在水田里20年。

20年光景,最多的动作就是弯腰,一天要弯腰上千次,直起腰时,两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

孩子争气,她也给自己争脸。她是镇上当之无愧的“莼菜采摘状元”。

一天弯腰上千次,莼农让濒危物种变成“水上参”-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陈国闰

半辈子和莼菜打交道,她是“看水吃饭”,也知道野生莼菜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现在濒临灭绝,总想着是不是通过人工种植,能让它更多点。当然,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生。

她所在的重庆石柱黄水镇万胜坝社区,有5000位莼农,风湿、腰腿痛几乎成为这个特殊群体的标签。

大山里的莼农,生性淳朴,用最原始的方式和莼菜一起生活,经受风雨。

以前也未曾想过和现代农业、数字化接驳,人间四月天本来是莼菜的好光景,可市场就像天气一样善变,弯上千次腰的一天,以前只能换来几十元,有苦难言。

直到水田里立了块“水上盒马村”的牌子,他们才觉得,生活和身下的这片水田,都变得有尊严。

再水灵的大山女子,也熬成了腰酸背痛的“莼娘”

一天弯腰上千次,莼农让濒危物种变成“水上参”-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陈国闰每天要在莼菜田里忙碌十余小时

46岁的陈国闰是黄水镇资历颇深的“莼娘”。她的手脚麻利,动作娴熟,旺季时平均每天能采摘150斤莼菜,“莼菜采摘状元”靠的是20年的经验。

莼菜生长在约50厘米深的水田里,每年4月到10月的采摘时节,陈国闰的腰几乎是直不起来的。只见她勾着腰低着头,右手在水里熟练地撇开浮叶,顺势将触碰到的水草一把捞起,搭在左手上。几把水草撇干净后,方能看清水里的莼菜嫩叶。她三根手指捏住嫩叶根部,一把从水中扯起,迅速扔进盆子里。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陈国闰也本是一个非常水灵的土家女子,可常年在水中弯腰劳作、风吹日晒,她看上去要比同龄女性沧桑许多,而且年过四十就有风湿、腰腿痛找上身来。

莼菜滑到极致,稍微捏法不当或速度慢点,就可能从指尖滑落到水里,一次只能采一颗。哪怕体力再好的青壮年,每采20颗左右便要直腰休息一次。约140颗莼菜才够一斤,如果一天采摘100斤莼菜,大概要重复弯腰上千次。依照“状元”陈国闰的采摘量,腰椎的劳损程度应该不止于此。

即使这样,一到人间四月莼菜成熟的季节,她就感到“手痒难耐”,非要踩进田里摘到那滑溜溜的莼菜才舒服。这不止是莼农的习惯,更是他们对生活的期盼。摘一颗莼菜,就多一分收入,有多少家庭都是靠莼菜养活的。

守护濒危物种的重任不该压在他们肩上

石柱人工规模种植莼菜始于1991年。与其说是“石柱选择了莼菜”,不如说是“莼菜选择了石柱”。这个对生长环境极其挑剔的物种,偏偏爱上了石柱的山水,也让世代居住在此的土家族人找到了致富的良方。

“以前贫穷是这里的写照,直到30岁,吃过的肉两只手数得过来;40岁了还住土房子,一下暴雨,赶紧往房外跑,房子会塌。”50多岁莼农陈代树是村里最先种莼菜的人,看着莼菜在村里世代繁衍,他也逐渐老去。长久以来,莼菜和莼农,在这个闭塞的山里,艰难地繁衍生息,绽放出生命的花朵。

但是,遇到莼菜价格低迷的年份,村里掀起了一股打工潮,多年无人打理的莼菜,水草和虫害会越来越多,植株也会逐渐退化,莼菜田也逐渐撂荒。单靠老一辈莼农的肩膀,很难扛起守护珍稀物种的担子。

看起来或许只是一两块钱的价格波动,影响的却是一个濒危物种的命运。

一天弯腰上千次,莼农让濒危物种变成“水上参”-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石柱种植莼菜已于20年历史

让每一个莼农都能安心做个“匠人”

2018底,盒马落户重庆,盒马采购关注到石柱莼菜的生存困境,抱着让地球上的濒危物种莼菜“活下来”这一目标,石柱莼菜开始通过新零售,对接全国主流市场。

2019年,石柱莼菜的平均收购价就达到5.6元每斤,比过去翻了好几倍。陈国闰记得很清楚,她采摘一天的莼菜背到收购站,就换了500多元回来,相当于丈夫在石柱打工三天的工钱。二十年来,陈国闰第一次“做梦都在数钱”。

价格增值的背后,是莼菜产业链的深化和销售市场的扩张。

盒马的助力下,带动供应商潘婆婆科技公司投入更多资金进入,莼菜也从第一产业跨界到第二产业,经过提取加工做成了饮料、面膜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6月的一天,陈国闰在浙江上班的大儿子打来电话说,在当地的盒马店看到了石柱莼菜,寻问是不是家乡的。许久没见儿子的陈国闰一下红了眼眶,没想到自己世代的坚守,就这样打破地域隔绝,打通两代人情感共鸣。“我还没有坐过飞机,但知道自己摘的莼菜坐上飞机走向全国,还是很满足。”陈国闰揉着酸痛的腰,说完继续埋头采摘。

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莼农陈代树,也终于搬入新楼房,不再为下雨所愁。如今,本该到了享清福的年纪,但他还是闲不下来,莼菜旺盛而倔强的生命力,总是能激发其陈代树对生活的热情。

濒危物种走上进化道路

数字农业带来的不止是订单,还有先进模式。近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与石柱县人民政府合作,正式在冷水镇、黄水镇的四个村,成立首个“水上盒马村”。为打破疫情对莼菜出口的影响,盒马计划将石柱莼菜卖到全国200多家门店。

数字农业让莼菜“活得”更有价值

通过数字化打通供销两端,莼菜插上了订单农业的翅膀,莼农的抗风险能力也加强了。“农户产多少,我们就收多少”,这是阿里数字农业给莼农的承诺,也是给莼农吃的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过去粗放式的莼菜生产,也向精细化转变。“跟莼菜打了20年交道,头一次知道水深水浅、是酸是碱还会影响莼菜的品质。”盒马村的到来,让陈国闰发现,要种好莼菜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她常年被田里的杂草、虫害弄得焦头烂额,直到专家告诉她往田里放草鱼、鲤鱼其实可以消灭这些杂草和虫害。甚至,她还从盒马村的环境监测仪器中,看到莼菜田的水质、土质的数据,甚至还能知道今年的雨水多少,这些都是专家指导他们科学干预的依据。

石柱万胜坝社区居民委员会支部书记候国燕表示,跟阿里巴巴合作之后,石柱莼菜的种植面积增长了6000亩,品种多样也得到发展,计划年内将扩种到2万亩。不管是莼菜,还是莼农,都能通过数字化、市场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