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行生鲜撤离北京?创始人回应:先打华东市场,两年后或将归来-天下网商
文 / 天下网商记者 何承轩
近日,生鲜电商“食行生鲜”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由于北京的交通情况难以保障物流时效,食行生鲜将自12月24日起暂停北京市场业务。该公司方面表示,之后将加大华东市场投入,两年后还会重回北京市场。此时,部分用户退款工作也在进入尾声。
不服北京水土?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回应称,在北京,食行生鲜未能有效复制华东市场的自建冷链物流模式,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配送,达不到生鲜,尤其是蔬菜需要的配送时效,配送成本也居高不下。
同时,该公司在华东市场高速扩张,在2016年站点、订单量和用户量高速增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从北京市场撤出人员和设备是战略上的紧迫需要。
2012年从苏州起步的食行生鲜,采用自建冷链物流,在社区设立冷藏自提柜的模式,被张洪良称为C2B2F(用户-平台-农场)模式,以出售大众生鲜和用自提柜形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来提高用户粘性,对标菜市场生意。
截至目前,食行生鲜共累计获得4.74亿元人民币投资。其中2015年5月获得天图资本领投的1.8亿人民币B轮融资,2016年4月宣布获得江苏省毅达资本领投2.49亿元C轮融资。
食行生鲜自提柜
称“两年后还会回来”
张洪良称,食行生鲜是有序撤出北京而非溃败,两年之后还会重返北京市场。他透露了食行未来两年的扩张计划:2017年和2018年将在苏州、上海、无锡三个城市每年总新增1500个站点。预计2018年站点数量达到4705个,并实现规模化盈利。
而在2016年4月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食行生鲜方面则宣称将在2019年进军国内25座重点城市,站点数量突破31000个。
据悉,从2015年开始,食行生鲜进驻北京并设立自提点,发展最盛时共有上百个站点。目前,除了暂停运营的北京外,食行生鲜在公司所在的苏州已投放500多个自提点,上海有1100多个,在无锡也有一些投入,并在近期曾有打算进入杭州市场。据称,该公司月订单量已突破100万单。
食行生鲜称第三方物流需求难以满足,并非没有道理。其配送模式是在当晚24点前截单,供应商收到订货需求发货到北京仓,连夜进行分拣包装,次日早上发出。在上午9:30或下午4:30配送到柜,要求较高。
资本方怎么看?
对这个问题,食行生鲜B轮领投方,天图资本CEO冯卫东表示,尽管生鲜电商潜力巨大,被捧为万亿级潜在市场,但目前仍处在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在模式得到充分验证之前过快扩张,很可能就是烧钱复制错误模式。
由于企业都存在竞争恐慌,希望尽快占领全国市场并封杀竞争对手成长空间,食行生鲜拿到充裕的投资后也有这样的想法,提前进入了北京市场。
天图资本方面认为,食行生鲜的订单执行成本较低,张洪良也曾向记者透露其订单履约成本为个位数。但食行生鲜的模式要成立,就需要自提冷藏柜这样的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如果要形成规模经济性,只能来源于订单密度而非全国订单规模。
“做生鲜需要密度”,看起来已是一个在生鲜电商行业普遍流传的道理。
食行生鲜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优势,易观智库生态合作总监马恩骉表示,食行生鲜App在用户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上有明显优势。或许与该公司主推客单价低的大众生鲜,并能用自提点解决配送问题分不开。
不过,除自提柜的成本较高外,也有专业人士质疑其利用率和利润空间有限。
就普通快递柜而言,日均使用率仍处在较低水平。根据国家邮政局近期发布的《中国快递末端服务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在43个提供数据的城市中,快递柜格口日均使用率仅为0.4次,仅有北京、南昌、上海、温州4个城市的使用率超过1次。
对生鲜自提柜来说,以提高周转率来降低成本的空间看起来也并不大,格口与置放区域的资源配置或许才是优化重点。而对于食行生鲜退出北京、聚焦华东的战略调整,天图资本方面认为这样能共用苏州的供应链以提高效率,并能在华东城市群产生规模效应。
(编辑 / 吴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