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盈利考:风投青睐哪些模式 - i天下网商-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媒体
【i天下网商注】硅谷向来的作风是“先做用户量,再谈商业模式”。但是经历过十几年前的那次泡沫之后,在如今硅谷的许多投资者看来,尽管以满足社会需求出发而创建的公司是值得尊敬的,但在现实的商界,财务报告上最后的那一行数字才永远最具说服力。
文|张九陆 江川
调查公司Vision Mobile的数据显示,一半以商业为目的的App开发者无法获得可持续性的收入。没有持续收入,就意味着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十几年前,我们已经在互联网领域经历过一次规模宏大的泡沫,过于强调美好的未来而忽视了现实的盈利,是造成那一次泡沫的重要诱因。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们比十几年前更加喜欢免费,在数以百万计的App中,吸引用户的注意已属难能可贵,能够让消费者掏钱来买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这一背景下,拥有App的公司应如何找到盈利模式,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换句话说,既然用几个人和一些代码就获得了成百上千万元的投资,有些甚至成为市值过亿的上市公司,那么就理应给投资者带来相应回报。
墨迹天气也许是知名度最高、最好用的移动应用,但却面临着如何实现商业化又不让原有用户厌烦的抉择;灵动快拍有着最为触手可及的盈利前景,却受制于服务方面的瓶颈;食神摇摇走的是平台合作的路线,但如何扩大使用量还在困扰着他们;而啪啪和虫洞,目前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获得投资是比盈利更为现实的问题⋯⋯
也许这正代表着中国App产业的现状。
我们同时也发现,无论这些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对赚钱有着明确的诉求,对盈利模式有着清醒的探索——这也许是十几年前那次泡沫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实际上,App赚不赚钱,与其说是模式决定,不如说是态度决定:好的产品,加清醒的客户定位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工具有限 方法无限
多年来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订阅、广告投放,以及高级用户收费三种模式为主,但是在实现方法上,可以有更多创新。
硅谷向来的作风是“先做用户量,再谈商业模式”。但是经历过十几年前的那次泡沫之后,在如今硅谷的许多投资者看来,尽管以满足社会需求出发而创建的公司是值得尊敬的,但在现实的商界,财务报告上最后的那一行数字才永远最具说服力。
那么,随着这一代Web2.0和移动互联网公司估值的膨胀,今天的互联网公司与昨天又有哪些不同?他们更会赚钱了吗?
投资者看好哪些模式
风投Foundry Group的Brad Feld说:“我们寻求新商业模式已经25年了,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在他看来,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和Web 2.0互联网公司在如何赚钱方面没有什么新模式,20年前在用的,现在还在用。其中最多见的三种模式为:订阅或会员制收费、广告投放,以及高级用户收费。
500 Startup孵化器的ChristinaTsai认为创新来自于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不同实现。他比较喜欢原生态的货币化,也就是在自己的平台或者产品上直接获得收入,类似于Twitter和Facebook的推广内容和消息。收费高低根据内容被转发、点击、喜欢次数的多少。”
Brad Feld则比较看好支付类创业公司。以前很多商家和个人因为没有足够规模与信用卡公司签合同而无法接收顾客的信用卡付款。Square和Stripes等支付类公司则让更多的商家可以通过他们的服务来接收信用卡付款,但会在每一笔交易上提取少许手续费。
什么样的公司不靠谱
TechStars孵化器的NicoleGlaros表示:“我比较喜欢有明确长期商业模式和潜在市场的创业公司。‘商业模式以后再说’的公司比较不靠谱。”
那么,为什么Twitter、Foursquare、Facebook等都是先拥有了庞大的用户量后,才开始想办法赚钱?Glaros认为,在几年前,这种模式可能行得通,但是因为互联网市场的迅速成熟化和细分化,现在已经很难成功。
“基本用户免费,高端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做成,但是你必须要有很大的用户量。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这类模式的公司,付费用户可能只有总用户的1%到2%。”Glaros说。
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比如Dropbox。Dropbox基本用户有2G免费储存空间,但是因为产品体验好,2G对于超级用户又是不够的,所以Dropbox拥有4%的付费用户。
除此之外,在TechStars孵化器的创业公司里,Glaros经常见到产品定价偏低的问题。Glaros表示:“如果你的产品比别人做得更好,不要把价格定得过低。我们的世界不是一个价格竞争的世界,而是一个价值竞争的世界。”
实际上,既然商业模式一直没有改变,那么变化的只是实现商业模式的方式。
尽管如此,包括Glaros在内的投资者们还是坚信,如果互联网从业者们能够做出一款用户喜爱的产品,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创业公司向来就是在有限的工具和资源下做出无限的创新,如何赚钱当然也不例外。
(本文转载自新商务周刊,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文|张九陆 江川
对移动互联网千千万万“信徒”来说,App的技术实现并不难,艰难之处在于如何让应用赚钱。
调查公司Vision Mobile的数据显示,一半以商业为目的的App开发者无法获得可持续性的收入。没有持续收入,就意味着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十几年前,我们已经在互联网领域经历过一次规模宏大的泡沫,过于强调美好的未来而忽视了现实的盈利,是造成那一次泡沫的重要诱因。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们比十几年前更加喜欢免费,在数以百万计的App中,吸引用户的注意已属难能可贵,能够让消费者掏钱来买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这一背景下,拥有App的公司应如何找到盈利模式,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换句话说,既然用几个人和一些代码就获得了成百上千万元的投资,有些甚至成为市值过亿的上市公司,那么就理应给投资者带来相应回报。
墨迹天气也许是知名度最高、最好用的移动应用,但却面临着如何实现商业化又不让原有用户厌烦的抉择;灵动快拍有着最为触手可及的盈利前景,却受制于服务方面的瓶颈;食神摇摇走的是平台合作的路线,但如何扩大使用量还在困扰着他们;而啪啪和虫洞,目前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获得投资是比盈利更为现实的问题⋯⋯
也许这正代表着中国App产业的现状。
我们同时也发现,无论这些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对赚钱有着明确的诉求,对盈利模式有着清醒的探索——这也许是十几年前那次泡沫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实际上,App赚不赚钱,与其说是模式决定,不如说是态度决定:好的产品,加清醒的客户定位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工具有限 方法无限
多年来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订阅、广告投放,以及高级用户收费三种模式为主,但是在实现方法上,可以有更多创新。
硅谷向来的作风是“先做用户量,再谈商业模式”。但是经历过十几年前的那次泡沫之后,在如今硅谷的许多投资者看来,尽管以满足社会需求出发而创建的公司是值得尊敬的,但在现实的商界,财务报告上最后的那一行数字才永远最具说服力。
那么,随着这一代Web2.0和移动互联网公司估值的膨胀,今天的互联网公司与昨天又有哪些不同?他们更会赚钱了吗?
投资者看好哪些模式
风投Foundry Group的Brad Feld说:“我们寻求新商业模式已经25年了,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在他看来,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和Web 2.0互联网公司在如何赚钱方面没有什么新模式,20年前在用的,现在还在用。其中最多见的三种模式为:订阅或会员制收费、广告投放,以及高级用户收费。
500 Startup孵化器的ChristinaTsai认为创新来自于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不同实现。他比较喜欢原生态的货币化,也就是在自己的平台或者产品上直接获得收入,类似于Twitter和Facebook的推广内容和消息。收费高低根据内容被转发、点击、喜欢次数的多少。”
Brad Feld则比较看好支付类创业公司。以前很多商家和个人因为没有足够规模与信用卡公司签合同而无法接收顾客的信用卡付款。Square和Stripes等支付类公司则让更多的商家可以通过他们的服务来接收信用卡付款,但会在每一笔交易上提取少许手续费。
什么样的公司不靠谱
TechStars孵化器的NicoleGlaros表示:“我比较喜欢有明确长期商业模式和潜在市场的创业公司。‘商业模式以后再说’的公司比较不靠谱。”
那么,为什么Twitter、Foursquare、Facebook等都是先拥有了庞大的用户量后,才开始想办法赚钱?Glaros认为,在几年前,这种模式可能行得通,但是因为互联网市场的迅速成熟化和细分化,现在已经很难成功。
“基本用户免费,高端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做成,但是你必须要有很大的用户量。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这类模式的公司,付费用户可能只有总用户的1%到2%。”Glaros说。
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比如Dropbox。Dropbox基本用户有2G免费储存空间,但是因为产品体验好,2G对于超级用户又是不够的,所以Dropbox拥有4%的付费用户。
除此之外,在TechStars孵化器的创业公司里,Glaros经常见到产品定价偏低的问题。Glaros表示:“如果你的产品比别人做得更好,不要把价格定得过低。我们的世界不是一个价格竞争的世界,而是一个价值竞争的世界。”
实际上,既然商业模式一直没有改变,那么变化的只是实现商业模式的方式。
尽管如此,包括Glaros在内的投资者们还是坚信,如果互联网从业者们能够做出一款用户喜爱的产品,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创业公司向来就是在有限的工具和资源下做出无限的创新,如何赚钱当然也不例外。
(本文转载自新商务周刊,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