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云、姚明出演了同一部电影,这个51岁的货车司机火了-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汪佳婧
编辑 | 陈晨
51岁的吴英华开了26年大货车,从没想过出名。但自从他参与主演的电影《共同命运》上映以来,他的微信就被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给“轰炸了”。
近日,电影《共同命运》全国公映。影片通过聚焦一带一路上小人物悲喜故事和梦想情怀,反映出“一带一路”沿途各国人文风貌的巨大变化。这部电影拍摄横跨亚、欧、非、南美四个大洲,由中国团队和多个国外团队一起完成,还特约请到了马云和姚明的友情客串。
故事以穿插叙事的角度讲述了五个不同背景的真人筑梦故事:固执想要学画画的肯尼亚小女孩格瑞丝;西班牙七旬手工造纸老匠人桑托斯;想见偶像姚明而苦练篮球的维吾尔族少年玉素甫江;翻山越水的卡车司机吴英华与朋友的女儿杨杨;因为文化差异而屡次求职受挫的约旦高知富家女哈蒂亚。
串联起这些故事的,正是货车司机吴英华和朋友女儿杨杨的故事。和电影里一样,吴英华不但是一位跑了26年车的货车司机,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多年来,他手中的相机不但记录了跑车路上的风景,也记录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看了剧本心里就有了底”
作为电影中五段故事其一的主角,吴英华开着自己的大货车从广州出发,途经贵州、西安、敦煌,最后到达霍尔果斯。吴师傅带着一架破旧的相机和朋友的叛逆女儿一起重走丝绸之路,吴英华传统稳重,朋友的女儿杨杨叛逆前卫。这一路,两个年代的人,有争吵分歧,也有欢声笑语,最终,杨杨鼓励吴英华勇敢去实现心底的摄影梦。
其实,电影真实还原了吴英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吴英华是河南省夏邑县人,开货车已经整整26年。最开始是一辆4米5的货车,从安徽拉水果到周边省份,从2008年起,吴英华开始从全国各地拉货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2017年年底的时候,吴英华在运满满APP上看到了电影《共同命运》剧组的招募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拍了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报了名。
报名的司机很多,还有好几轮面试,吴英华压根儿没觉得自己能被选中。直到去年5月,他接到了剧组的电话,导演希望能和他见一面,而当时,他正好从杭州拉着一车电梯出车去新疆库尔勒。
当初接到面试电话的场景,吴英华依然记忆犹新。“我心里很激动,那天我的货一直卸到凌晨2点多,我坐了早上7点到飞机就去了北京。”
这次的面试非常顺利,当天下午,导演就把剧本给吴英华看了,“三一五国道、水上雅丹、天山大板、霍尔果斯,剧本上写的地方,都是我平时经常去的地方,我看了剧本心里就有了底。”
“最高兴的不是赚钱,而是拍了几张不错的照片”
在电影中,吴英华是一个常年用货车水箱里的水洗漱的粗糙男人,也是一个会将沿途的风景用相机记录下来,珍藏起来,用照片在自己的内心修葺了一座私密花园的细腻男人。
这也是真实的吴英华。
1994年,他拉货去成都,在路上被葛洲坝的景色吸引。吴英华想记录沿路的风景,为此,他专程买了一个傻瓜胶卷相机,再一次路过时,他特地停下车,一拍就是两天。
“一开始就是觉得好看,想把风景拍下来,拍着拍着就成了爱好。“吴英华的这个爱好一玩就是25年,除了最开始的傻瓜胶卷相机,他还花了过1800元买过一台二手奥林巴斯相机,后来甚至花了3000多的大价钱买了台二手松下单反相机。“这几年,相机就买过四五台。”
吴英华买的奥林巴斯相机
每次出车,相机成了吴英华必不可少的行李,摄影变成了他前行的力量,他不断用相机记录路途中的山山水水。
前几年8月,他在江苏接了一票酒店污水处理器的订单,要运到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别的货车司机怕天气热会出岔子,都不敢接,只有吴英华一听是喀纳斯,人间净土啊,就高高兴兴地接了这单生意。
那一次,他带着儿子从江苏开了6天车,到达了喀纳斯的景区附近,由于是暑假旅游旺季,游人多车辆多,大货车只在午夜12点以后被允许进景区,车子在凌晨卸完货后,又被困在景区等待下一个凌晨才能出景区。
遇上这样的麻烦事,吴英华却格外高兴,“那地方那么漂亮,等于我有一天时间免费呆在景区里啊。”他拉上儿子,带上相机,到处转悠,到处拍照。这一趟,吴英华最高兴的不是赚到了钱,而是拍了几张不错的照片。
自从开始跑新疆线,吴英华就选择走国道,每一次行程将近五千公里。车程虽然增加,摄影之路却因此有了许多意外收获。从青海湖到格尔木,过了格尔木一直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路上很苦,但风景很美。
“电影里你看到的景色是不是很漂亮,但是电影里那些风景远远没有我平时看到风景漂亮。“吴英华说,这几年,他的QQ空间、手机相册,还有移动硬盘里存满了他拍的照片,加起来超过10000多张。
“我给导演提意见”
吴英华没有想到,摄影这个爱好有一天把自己推上了大荧幕。
只是生性腼腆的吴英华,第一次拍戏更多的是“本色出演”。“好多镜头需要反反复复拍好多遍,比如那个吃面的镜头,要表现的非常饥饿,我就拍了6遍。”
导演刘畅却觉得吴英华演技十分出彩,也许是本身就是大货司机的缘故,“很多大货车司机见多识广、健谈,但是孤独。”吴英华很好的表现了这种状态,比一般的演员来的更生动自然。
虽然吴英华觉得自己演的一般,但对于剧里出现的场景,他却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看剧本,吴英华就对剧本里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瑞丽的线路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从广州出发,一般不会经过那条线路,再说也不符合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了。”吴英华说,这样的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
导演和他解释,之所以选择香格里拉,是想要拍摄一场在雪山遇到路堵的状况,拍摄时间在8月,想找个有雪的山头拍摄并不容易。
剧中,货车车头遇到问题无法维修
开了26年货车,遇到无数路堵状况的吴英华立刻回忆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经常跑的线路中,曾在8月的天山遇到大雪封道,山顶下雪路太滑,几天都走不了,最长一次自己足足被困了七天。
除了天山,电影里还有不少场景,都是吴英华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给剧组提供建议。比如哪些地方有美景,哪里适合选景等等。
在剧里,吴英华的车子上带着锅碗瓢盆,所有的饭菜都要自己煮。吴英华说,这也是真实的场景,因为跑新疆线路,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大多数情况都需要自己煮来吃。只不过,这几年,随着货车越来越高级,这些做饭设备也越来越多,“我现在的车上还有冰箱和电饭煲呢。”
吴英华的摄影作品
从去年8月开始,吴英华拍戏拍了足足三个月,彻底过了一回当演员的瘾。在电影的结尾时,吴英华受到杨杨的鼓励,去参加了摄影比赛,和剧中一样,不久前,他也参加了人民日报的摄影展比赛。
“投了十几张照片,都是关于‘一带一路’上的变化。”吴英华说,电影拍摄结束后,剧组将剧中他用的富士相机留给了他,不少照片也是用那个相机拍摄的。
“一带一路”变了
事实上,在中国货运领域,还有数百万和影片中的吴英华一样朴实的卡车司机。虽然他们的运输经历也许称不上惊心动魄,但是却支撑着全国人民生活生产物资的流转。
蔬菜瓜果、米面粮油、家居建材……卡车司机是南货北运,西货东输大动脉上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一份子。
从业26年,吴英华先后换过12台货车。从2008年开始跑新疆到现在,十一年来吴英华是祖国建设的“红细胞“,成为城市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刻,见证和感受了物流运输的发展,也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吴英华的摄影作品
“刚开始跑新疆,一辆车都不敢自己上路,总是要约个两三辆车一起上路,我记得最多一次,我们6台货车一起从阜阳拉货到喀什。因为一到新疆路上就没什么车了,一个人上路车坏了,就真的完蛋了。”吴英华回忆起往事无限感慨,这几年变化太大,高楼建起来了,路也修的更好了,沿途的工厂更多了,“现在一个人跑车也不需要找人作伴了。”
影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老吴在贵州的物流集散地交完从广州拉来的货后,又开始满大街的寻找新的货源,但就是没有去新疆的货,杨杨便为他下载了货车帮APP。“新潮玩意儿,不会用。”
而事实上,吴英华几乎是满帮上最早的一批用户。“当年在杭州石大路货运市场装的,这几年找货确实方便多了。”
吴英华回忆,那次6辆车拉货到喀什后,等了两天都找不到货回来,几辆车的司机一合计,就打算去甘肃金昌的矿粉拉货。“当时一看地图,要走兰州,费用太高。我们车子太多,就说要不就横穿罗布泊吧。”那一次,他们几个开了几百公里才找到货。以前,找货是个大问题,有时候遇到一票货,转了四五个黄牛,等拉到了货,光信息费就要支付近千元。
而如今,满帮这样的车货匹配平台出现后,找货、找路线比以前方便很多。“以前是靠经验找货,而现在,出发前就在手机上预约回程的货,等的时间少了,留在路上的拍照时间就多了。”吴英华说,自己打算一直开车到60岁退休,也还会坚持自己的摄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