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推智能跑鞋,小米与李宁为何“各怀鬼胎”?
【i天下网商注】在争夺智能设备入口上,小米与李宁喜结连理,孕育智能跑鞋。运动+健康、大数据+技术看上去很美,但事实上两个灰姑娘在寻求华丽变身路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找错了王子。
文/歪道道
在争夺智能设备入口上,小米与李宁又联姻了。日前,李宁公司宣布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达成战略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智能跑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李宁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转型危机,探索智能鞋的市场空间,而小米无疑是在给自己的生态圈补墙。
目前智能产品还在孕育中,产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15年7、8月份上市。
各取所需下的“各怀鬼胎”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亏损达7.43亿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李宁品牌共有4424家加盟店,比2013年降低了11.3%。与此同时,李宁积极扩张网络直营店,新开276家门店,共计 1202家,同比增长29.8%,然而这并未能使其亏损状况有所好转,自2012年、2013年分别亏损19.79亿元和3.91亿元后,这已是李宁连续第三年亏损。
小米公司在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后,经历了一段爆发期,但销售量在突破100万之后,用户相对饱和,产品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为了缓解用户增长缓慢现象,加紧智能生态布局,在李宁宣布双方合作的两个星期前,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小蚁科技正式推出了“小米版GoPro”——小蚁运动相机,主打“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基础版售价399元,增加自拍杆套装的旅行版售价499元,在小米官网、京东以及天猫旗舰同步发售。
随着公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剧增,健康追踪应用等各种智能运动设备流行,在小米手环用户增长饱和、推出小米运动相机以及李宁连续亏损、深陷转型困境的时期,两家的合作给市场增加了更多的遐想空间。但是,双方的合作,除了追逐商业上的各取所需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诚意。
小米与李宁合作主要出于以下三个考虑:首先,从小米以往的产品来看,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小米最擅长的是产品营销,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营销,但是其在硬件研发上并无突出的优势。在很早之前,耐克就进行了相关智能运动鞋的研发和尝试,而在之后与李宁合作研发的项目中,更像是进行了一场技术大练兵;其次,经过爆发式的增长之后,小米手环用户趋于饱和,亟须开拓新用户,而李宁的用户与小米的用户有一定的重合;最后,小米手环、小米相机、智能跑鞋都是与运动相关的设备,将之串联起来对于小米深入智能硬件领域、打造完善的运动生态圈有帮助。
而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寻找良方。一直以来,李宁作为一款运动品牌,主要消费人群的年龄在25岁以上。虽然近两年其年轻化的战略均以失败告终,但是李宁依旧希望能够打开年轻市场,毕竟运动市场的主力还是年轻人。此次李宁与小米合作,一方面希望借助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率与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困境中,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的风口,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正式进入相对刚刚起步的智能运动细分领域,虽然带有豪赌意味,但对于深陷亏损泥潭的李宁公司来说,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同时,受此次信息的刺激,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3月19日和20日大涨,这反应出外界对于李宁公司突破目前困境持乐观态度。
智能跑鞋真的是运动刚需吗?
据悉,双方此次合作的具体内容为“将李宁运动实验室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跑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简单点说,就是小米研发出智能芯片,将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环使用。
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在鞋底加入芯片的设计概念早已被其他品牌使用过,现在这种概念已过时。早在2006年,Apple就和Nike推出了Nike+系列产品,包括Nike+iPod——用户将传感器连接至iPod Nano、iPod Touch或iPhone,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NIKE在合作中研发的技术包括记录、分析和换购等功能。实际上这款产品并没有大卖,而买了的用户表示只用了几次。
对于喜爱跑步的用户来说,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买跑鞋第一还是看重品牌和质量,价格反而相对没那么重要,甚至低价的产品对于爱好跑鞋者没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几百块钱买个高质量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定价500多元的李宁跑鞋虽然拥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实用,而且这个价位的同类产品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因此这一产品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如何从外观、舒适性、耐用性、机能性等方面赶上国际品牌,让用户认同,对李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此外,智能跑鞋的实际功能也有待考验:以目前的智能手环来说,市场上并没有一款能说服人们相信它真的比教练更能了解消费者自身该如何运动的产品;不仅如此,多数智能手环所产生的分析数据结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如果小米芯片记录的结果无法带来真正的指导作用,最终沦为仅监测跑步时间、路线与具备社交功能的工具,那么买智能跑鞋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两家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么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传输、功耗等技术上存在的瓶颈是整个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目前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
寻求华丽变身,可惜灰姑娘找错了王子
在日新月异的数码和运动装备产业中,两家决定合作推出智能跑鞋是本身一件好事,但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零售业,在创新方面上都避免不了迷失方向,况且这一概念早已在多年前被他人玩过了。此外这种合作后来者完全可以快速复制,一旦华为、联想等具有研发实力的厂商与安踏、特步等进行联合,在无法迅速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小米和李宁将会迎来当头一棒。
2014年李宁电商收入上升48%,但电商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仅为5%。线上线下互搏难题是李宁电商营销缺失的难言之隐,在传统渠道迅速衰落的大潮中,如何快速地进入互联网、成功打开在电商销量是李宁的重中之重。而仅仅与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的举动对长期面临艰难的李宁公司帮助有限。更多情况下,消费者是否会青睐李宁品牌的智能跑鞋,取决于李宁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归零售行业的本质才最为关键。
而对于小米来说,在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体中,李宁的确是有市场的,小米希望通过与李宁合作更迅速地收获这一运动消费用户。即便目标方向没有错误,但这种方式却十分欠妥。因为对这部分运动用户来说,体育与健康并没有那么被广为关注。
小米每次的投资合作都会在业界带来一股旋风,让众人对他们的合作充满想象,但是这次与李宁的能够让人想象的空间却极为有限。两家公司可能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借助对方进行华丽的变身,事实是,对方都不是自己的王子。
(编辑/姜雪芬 本文来源于投稿,经过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小米与360再撕智能家居 这互联网+下的茶叶蛋太烫手
文/歪道道
在争夺智能设备入口上,小米与李宁又联姻了。日前,李宁公司宣布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达成战略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智能跑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李宁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转型危机,探索智能鞋的市场空间,而小米无疑是在给自己的生态圈补墙。
目前智能产品还在孕育中,产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15年7、8月份上市。
各取所需下的“各怀鬼胎”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亏损达7.43亿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李宁品牌共有4424家加盟店,比2013年降低了11.3%。与此同时,李宁积极扩张网络直营店,新开276家门店,共计 1202家,同比增长29.8%,然而这并未能使其亏损状况有所好转,自2012年、2013年分别亏损19.79亿元和3.91亿元后,这已是李宁连续第三年亏损。
小米公司在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后,经历了一段爆发期,但销售量在突破100万之后,用户相对饱和,产品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为了缓解用户增长缓慢现象,加紧智能生态布局,在李宁宣布双方合作的两个星期前,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小蚁科技正式推出了“小米版GoPro”——小蚁运动相机,主打“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基础版售价399元,增加自拍杆套装的旅行版售价499元,在小米官网、京东以及天猫旗舰同步发售。
随着公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剧增,健康追踪应用等各种智能运动设备流行,在小米手环用户增长饱和、推出小米运动相机以及李宁连续亏损、深陷转型困境的时期,两家的合作给市场增加了更多的遐想空间。但是,双方的合作,除了追逐商业上的各取所需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诚意。
小米与李宁合作主要出于以下三个考虑:首先,从小米以往的产品来看,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小米最擅长的是产品营销,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营销,但是其在硬件研发上并无突出的优势。在很早之前,耐克就进行了相关智能运动鞋的研发和尝试,而在之后与李宁合作研发的项目中,更像是进行了一场技术大练兵;其次,经过爆发式的增长之后,小米手环用户趋于饱和,亟须开拓新用户,而李宁的用户与小米的用户有一定的重合;最后,小米手环、小米相机、智能跑鞋都是与运动相关的设备,将之串联起来对于小米深入智能硬件领域、打造完善的运动生态圈有帮助。
而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寻找良方。一直以来,李宁作为一款运动品牌,主要消费人群的年龄在25岁以上。虽然近两年其年轻化的战略均以失败告终,但是李宁依旧希望能够打开年轻市场,毕竟运动市场的主力还是年轻人。此次李宁与小米合作,一方面希望借助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率与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困境中,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的风口,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正式进入相对刚刚起步的智能运动细分领域,虽然带有豪赌意味,但对于深陷亏损泥潭的李宁公司来说,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同时,受此次信息的刺激,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3月19日和20日大涨,这反应出外界对于李宁公司突破目前困境持乐观态度。
智能跑鞋真的是运动刚需吗?
据悉,双方此次合作的具体内容为“将李宁运动实验室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跑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简单点说,就是小米研发出智能芯片,将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环使用。
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在鞋底加入芯片的设计概念早已被其他品牌使用过,现在这种概念已过时。早在2006年,Apple就和Nike推出了Nike+系列产品,包括Nike+iPod——用户将传感器连接至iPod Nano、iPod Touch或iPhone,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NIKE在合作中研发的技术包括记录、分析和换购等功能。实际上这款产品并没有大卖,而买了的用户表示只用了几次。
对于喜爱跑步的用户来说,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买跑鞋第一还是看重品牌和质量,价格反而相对没那么重要,甚至低价的产品对于爱好跑鞋者没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几百块钱买个高质量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定价500多元的李宁跑鞋虽然拥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实用,而且这个价位的同类产品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因此这一产品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如何从外观、舒适性、耐用性、机能性等方面赶上国际品牌,让用户认同,对李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此外,智能跑鞋的实际功能也有待考验:以目前的智能手环来说,市场上并没有一款能说服人们相信它真的比教练更能了解消费者自身该如何运动的产品;不仅如此,多数智能手环所产生的分析数据结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如果小米芯片记录的结果无法带来真正的指导作用,最终沦为仅监测跑步时间、路线与具备社交功能的工具,那么买智能跑鞋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两家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么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传输、功耗等技术上存在的瓶颈是整个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目前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
寻求华丽变身,可惜灰姑娘找错了王子
在日新月异的数码和运动装备产业中,两家决定合作推出智能跑鞋是本身一件好事,但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零售业,在创新方面上都避免不了迷失方向,况且这一概念早已在多年前被他人玩过了。此外这种合作后来者完全可以快速复制,一旦华为、联想等具有研发实力的厂商与安踏、特步等进行联合,在无法迅速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小米和李宁将会迎来当头一棒。
2014年李宁电商收入上升48%,但电商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仅为5%。线上线下互搏难题是李宁电商营销缺失的难言之隐,在传统渠道迅速衰落的大潮中,如何快速地进入互联网、成功打开在电商销量是李宁的重中之重。而仅仅与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的举动对长期面临艰难的李宁公司帮助有限。更多情况下,消费者是否会青睐李宁品牌的智能跑鞋,取决于李宁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归零售行业的本质才最为关键。
而对于小米来说,在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体中,李宁的确是有市场的,小米希望通过与李宁合作更迅速地收获这一运动消费用户。即便目标方向没有错误,但这种方式却十分欠妥。因为对这部分运动用户来说,体育与健康并没有那么被广为关注。
小米每次的投资合作都会在业界带来一股旋风,让众人对他们的合作充满想象,但是这次与李宁的能够让人想象的空间却极为有限。两家公司可能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借助对方进行华丽的变身,事实是,对方都不是自己的王子。
(编辑/姜雪芬 本文来源于投稿,经过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小米与360再撕智能家居 这互联网+下的茶叶蛋太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