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协助抓捕1953名嫌疑人 各项假货治理指标断崖式下降 阿里发布2018打假年报-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1月10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8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据阿里披露,2018全年,阿里共向执法机关推送超5万元起刑点的涉假线索1634条,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击涉案金额79亿元。
“这一年,在全社会和阿里共同努力下,制售假者生存空间遭到空前挤压。”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介绍,也正是在假货生产源头遭到空前围剿的2018年,各项假货治理的数据指标首次呈现断崖式下降。
数据显示,2018年,96%的疑似侵权链接一上线即被封杀,因疑似侵权被平台主动删除的链接量下降67%;96%的知识产权投诉在24小时内被处理,品牌权利人投诉量下降32%;被消费者举报删除的疑似假货链接量下降70%;被行政执法机关要求协查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量下降64%;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11笔为疑似假货,比去年同期再降26%。
郑俊芳称,2018年网络假货治理成效显著,归功于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由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平台等各方共同组成的打假共治系统首次实现历史性闭环,“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成为现实。
2018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相关数据
阿里知产保护系统生态化贯通
阿里在打假年报中披露,2018年1月,阿里打假特战队协助江苏警方在福建捣毁一特大售假团伙,抓获嫌犯18人。该团伙先后找了50余个亲戚朋友帮忙申请店铺用于售假,年龄最小者为刚19岁的学生,年龄最大者则为年近67岁的外婆。
这些售假店铺被阿里技术识别并关闭的同时,特战队直接将线索推送警方并协助警方端掉该团伙及窝点。
“96%的疑似假货链接,在产生任何销售前就已被秒杀。”郑俊芳说,2018年,阿里在原有假货甄别模型、实时拦截体系、生物实人认证、政企数据协同平台等九大打假黑科技基础上,开创性地将语义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视图、直播防控体系等新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将可疑商品、可疑商家拒之门外。
持续投入、不断升级打假技术之外,阿里的知产保护系统也在2018年正式实现体系化、生态化贯通。
阿里巴巴知产保护总监李溪涵透露,为给广大商家、权利人乃至有需要的第三方提供知产保护一站式服务,阿里上线了知产服务市场。为解决中小原创品牌商家确权难、维权难的问题,2018年,阿里上线了原创保护计划,为平台首发原创商品保驾护航,截至年底已有千余品牌商家入驻。
“这一年,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确权、维权完成全链路升级,知产服务市场等创造性探索成为扶持创新、共建正品堤坝的新赛道。” 李溪涵说,阿里的知产保护和商业赋能共同构筑起了淘宝天猫“万国品牌博览会”基石。
“打假共治系统”实现闭环
“假货是全社会公敌,仅靠一方力量难以根治。”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负责人郭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2018年,由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平台等各方共同组成的“打假共治系统”实现历史性闭环,技术驱动、能力共享、模式创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假货治理体系正式形成。
截至2018年底,由阿里发起、与全球品牌权利人共建的阿里打假联盟(AACA),已从创建时的30个品牌迅速增长至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1个品牌,历峰集团、通用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近期也先后加入。近日,因阿里打假联盟的务实表现,其被评为2018年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经典案例。
被广泛关注的“跨国追逃打假第一案”即是“打假共治系统”和AACA的成果之一。深圳龙岗警方民警钱兴意说,2018年5月,深圳龙岗警方联合阿里跨国追逃售假网红,该网红销毁售假证据携带巨款出逃海外,48天后被追逃回国,“从消费者举报,到执法机关介入调查,再到阿里打假特战队的技术支持、品牌权利人鉴定,各方缺一不可,这是全社会联动打假的经典战役。”
目前,该案已入选2018年公安执法领域十大社会共治影响力案件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之光”年度事件。
阿里发布的这份打假年报显示,虽然阿里在2018年的网络假货治理中成效显著,制售假者的生存空间遭到空前挤压,但假货治理呈现出的“洼地效应”以及假货跨国境流窜的趋势令人忧心,各平台、市场一体化监管及线上线下合围打击已迫在眉睫。
郭颖称,“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亟需更多执法实践和司法突破,以让法律的牙齿能够真正起到震慑作用,让制售假者倾家荡产,2019年,阿里巴巴将继续不遗余力围剿线下假货生产源头、提高制售假成本,竭尽全力推动司法根治假货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