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医疗O2O创业中的跨界窘境
【i天下网商注】互联网人才对于传统行业的颠覆才是最彻底的,因为他们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是透彻的,他们的视角是全新的。而对于医疗这样的行业,笔者认为从线下往线上走会更容易些。医疗领域的水很深,互联网人刚刚学会在水面上浮潜。目前投资移动医疗的更多的是有数年行业经验,有线下资源积累的传统人才,但是思维还不够开放,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
文/吴蓉晖
同渡这两年见过无数做O2O的创业公司,有移动医疗方向的,有生活服务类的,养老的,等等,都属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领域。互联网创业的大浪,下一波在产业互联网,一批投资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最近媒体上有人将单个移动医疗未来十年的机会与整个互联网产业过去15年相比。太夸张了?十年以后我们可以见证结果。
吴晓波,知名的财经记者和作家,2014年底在深圳作了题为”预见2015″的讲座,在微信中广为流传。他提出观点:2015是大企业的危机年,是创业的好时机。中国正处在第四次创业大潮,这次将比前几次都大很多。而这次是对传统实体经济和传统服务业的颠覆,是对消费的全新改造。
投资做了十年,最让我欣喜的是见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有互联网界二次创业的,谈起投资条款来比投资人还精;有跨国公司出来的,碰到了玻璃天花板,正好赶这波创业大潮,做事业最后一搏;有年轻人刚出校门的年龄,聊起互联网来如数家珍,时不时冒出几句特懂行特干练的话,宛如互联网老兵。
即使有这么多能力强素质高的创业者,在O2O领域找到好的项目投资其实不易。不仅仅因为我们是精选型而不是撒网型投资风格,更因为这个领域涉及到跨界。就像跨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积累,跨界的创业需要多个行业的理解,人才和资源。
比如,创立一家移动医疗的公司,你需要对线下医疗体系了解,确切知道现在的痛点在哪里,并且能调动行业资源实现你的解决方案;你还需要有IT高手,负责搞定技术问题;好的产品经理也不能缺,团队里还需要有懂互联网营销的人,知道怎样用最少的资金成本获取最有效的客户。退一万步讲,即使你能找到能干的人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少见的了),你还要能结合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和互联网思维来把握公司战略方向和发展节奏。最后别忘了,创始人就是那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完整移动医疗产品的最终产品经理,没有人可以替代!
经常被问到,既然跨界创业人才稀缺,你更倾向于投资互联网背景团队扛着大旗去颠覆传统行业的呢,还是传统行业背景引进互联网理念呢?
应该说互联网人才对于传统行业的颠覆才是最彻底的,因为他们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是透彻的,他们的视角是全新的,他们的行动是直接的,不带顾虑的。无知者无畏嘛。但是,这个能成立有很大的前提条件:只有传统行业的门槛不高,线上往线下走才比较容易,比如吃喝玩乐方向。也就是为什么传统行业中,它最先被互联网人改造。
对于医疗这样的行业,我认为从线下往线上走会更容易些。医疗领域的水很深,互联网人刚刚学会在水面上浮潜。虽然他们的努力已经对行业产生了震撼,但是挖掘到深层的东西,对整个行业产生颠覆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所以目前投资移动医疗,我们看的更多的是有数年行业经验,有线下资源积累的传统人才,但是思维要足够开放,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也是面临很多挑战的。
相比互联网背景创始人,行业背景的创始人最需要适应的就是速度。引用蒋氏的那句”眼见他辞职了,眼见他融资了,眼见他找员工,眼见他装修办公室,眼见他去见马云,眼见他去香港谈融资…”。这里热火朝天,挑灯夜战,这里的人走路用跑的,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决策可能就在眨眼之间。传统行业习惯三个月完成的这里1周就做完。我们曾经放弃了几个投资,虽然创始人行业经验很丰富,就是因为创始人在小事上过于纠结,决策速度慢,无法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中快速往前冲。
行业经验再丰富的创业者,在他们不熟悉的领域,也是要交学费的。我们碰到不少项目在最初技术架构的搭建上选择外包,当然这样更节省成本,但是发展到后来,它很快就会成为瓶颈,最终他们不得不选择推倒重建。
其实,不只创业者,投资人也面临着跨界的挑战。移动医疗项目,既不能当传统医疗项目评估,也不能完全当移动互联网项目评估。看看那些人数众多的美元大鳄们,保守派因为互联网团队和医疗团队互相掐架而错过机会,激进派则由互联网团队把移动医疗当成社交,游戏一类的项目来投资。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它有自己的一套关键要素和指标,同渡过去两年也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的过程中。但无论如何,面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时候,专注、胆识和策略都同等重要。
(编辑/天下网商 仇蝶,本文来源于奇点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