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航:复盘这两年,钉钉一路走来靠的是神经病精神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钉钉创始人 陈航)

文/天下网商记者 周麟
 
两年前的5月26号,还被临时命名为工作圈的钉钉在湖畔花园立项。与当初模糊的方向相比,现在的钉钉因为DING、免费电话、审批等独特的功能而被人熟知,成了企业沟通协同市场上最大的一匹黑马。

时至今日,钉钉仍然在制造惊喜,其4.26战略发布会上揭秘的多人视频会议、以考勤为代表的Smart Work等,既击中了企业用户的痛点,又以超乎预期的形式出现。

发展如此快速的钉钉,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合格的?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脱口而出了一个答案:“神经病”。

他向《天下网商》记者描绘了一个形象的情境:钉钉好比一艘大船,已经驶到了企业沟通协同这片无比宽阔的水域,虽然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但是具体的航路是不清晰的,“这艘船以最高的时速在海上跑,又有风又有浪,人在这时是不会有那么多逻辑的,会本能的做出很多反应,去确保这艘船是正常航行的,我们有些经验在里面,然后迅速反应。”

陈航认为,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今天的钉钉。
 
 
钉钉要做产品创新,而不是发明

从最初传送必达的Ding,到多种审批,再到自定义无数种姿势的考勤、多人视频会议等等,钉钉产品和功能每一次的打开方式都让人耳目一新,市场上根本没有参照物。

与此同时,每次都是在新版本发布后,你才真正知道钉钉前段时间在捣鼓什么,没有一套成熟的招数去追寻和猜测。

陈航表示,这是钉钉坚持原创的结果,但是坚持并不容易,“发明(invention)和创新(Innovation)是两件事情”,很容易让人混淆。

在他看来,前者是在一种限定的实验室环境下去证明某件事是有新方法的,体现在产品上,大多是产品经理在脑子里营造了各种各样的环境,真实跑到中小企业去应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导致了一种尴尬,很多产品和功能设计出来却不好用;

而创新却讲求高可用性的,往往是在别人可接受的价格和各种现实条件下,证明一件事情是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创新要花很多精力去适应所有的环境,什么样的真正的协同,怎么样才能满足中小企业在各种各样环境下的诉求,还要做到成本可控,可复制,在这家公司可用,在别的公司也可用,这是很难的事情。”

因此,钉钉也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共创文化,深入到共创企业当中,“搞清楚他们要什么,痛在哪里,爽在哪里”,可以说,钉钉的每一个功能和产品更新,都来源于共创伙伴们的真实痛点,并在正式推出前经过他们反复的试用和调试。

这种文化深入骨髓,钉钉的每一个员工,无论什么岗位和职能,都被要求每周至少联系3家共创企业,了解他们的企业办公痛点,这些痛点被写进钉钉员工的周报里,通过钉钉的任务功能,直接反馈到需求库中,快速响应。

“我们竞争的优势来自于我们的团队对真实中小企业的理解是超过别人的。”陈航坦言,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拼命跑,“跑了半天才发现,你始终很难理解神的东西,表面是跟别人很像,但对别人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理解是很有限的。”
 
 
没有套路的去打市场

当问及钉钉发展过程中关键的时间节点时,陈航快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2015年1月16号发布1.0,重新定义企业沟通;5月26日发布2.0,从沟通走向协同;12月份企业用户突破100万企业。

这个答案有些超乎意料,陈航并没有提及期间发布的C战略和C++战略,而对成绩、对奖项并不太感冒的他,却单单提到了用户数。

陈航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to B的企业市场之前就像一片蛮荒之地,原来生存在这块土地的企业要想获得用户,都是靠渠道和地推,“企业用户数再多也就几十万,真正付费的企业数也没有超过十万的。”

而钉钉另辟蹊径,通过纯产品口碑加上品牌广告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覆盖了超过100万的企业用户。陈航说,钉钉证明了一点,即C端的产品体验和推广策略方式也可以反哺到B端,突破了以往看似有局限的市场,这是它成为重要时间节点的原因。

回头再看这种产品口碑+品牌广告的市场策略,会发现这实际上是钉钉在不同发展阶段幸运的衍生品:产品发布初期,获得对其产品产生赞同感的媒体支持,获得了一票种子用户,继而产生不断扩大的口碑效应;这些拥趸里不乏大公司大企业,作为粉丝,他们乐于给钉钉背书和代言,这也有了李开复、张勇、程维等行业大佬的免费品牌广告。

这种看似没有套路的打法实际上却对原有的企业沟通协同市场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冲击,通用功能的收费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更多的转向互联网模式的长尾效应,规模化效益之后,通过流量等方式来变现。

陈航认为,更为实质的影响在于,钉钉也让企业沟通协同这个大市场的价值有了体现,“100万实际是从市场层面上去证明今天中国to B市场的春天到了,我们证明了这个蛮荒之地是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市场规模足够大,并且在ROI投入产出比合适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成果。”

他判断,这会对行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人才、资源都会大量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优秀的人才、巨大的资源都进入到一个行业,会让这个行业欣欣向荣。”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四个月之后举行的426春季战略发布会上,钉钉公开表示,其企业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50万,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神经病带领神经病

如今,钉钉团队早已搬离初创时的湖畔花园,容纳100多人团队的龙章大厦也和阿里巴巴其他办公地点一样,需要刷员工卡,来访人员则要申请访客。

初衷是为了业务保密的考虑,但是,一个大公司的雏形也以这种方式在逐渐显现。队伍庞大后如何保持团队的创新,一直是陈航十分在意的事情,在去年的几次采访中,他已经开始反复向记者提及。

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是,钉钉在阿里巴巴属于计划单列式的项目,其垂直决策委员会可直接与集团CEO张勇直接讨论事宜,被给予了足够的自由空间。“我们在产品文化和思考风格上都和大多数团队不一样,要保留我们的DNA,做成钉钉实际上要有不同的做事和思考方式。”

而在内部,陈航这个精神领袖则发挥着极大的领头作用,这主要来自于他本人对产品细节极致追求的感染。

尽管在这两年多时间里,陈航作为项目负责人,需要扮演团队管理的角色,但他仍以一名产品经理自居,没被占用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产品上,每一个功能上线前,他都会把关。他也知道,自己有时候在员工眼中就是一个神经病的形象,对细节抠得太细,“我们必须进入到客户的语境中,这关乎的是产品体验。”

在陈航看来,神经病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极端环境下不假思索的快速反应。极端环境指的即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他仍以航海为例,当钉钉这艘船保持最高速度行进时,难免会有金属碰撞、缝隙渗水的情况,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相信自己的大方向,凭借经验下意识做判断,快速决定,快速执行,而不是心思缜密、讲求逻辑。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陈航陷入的是高度亢奋又高度忙碌的状态,凌晨两三点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半又重新出现在办公室已经形成了规律,紧绷的神经靠游泳、剑道、瑜伽这样考验心力的运动来缓解,在湖畔花园时吃瓜子缓解压力的爱好也因为更加忙碌而搁置了。

同时,让陈航感觉欣慰的是,钉钉团队的氛围已经基本达到他所期望的状态,尽管他只给钉钉现在的业务打了60的及格分。钉钉员工专属的工牌上印有“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来源于对乔布斯苹果精神的致敬,后面还有一句,“But be crazy”,陈航希望这种疯狂是一种常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