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来了“村淘”代表,农村电商已成为脱贫有效路径-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文 / 王金城
有很多偏远山区,盛产各种绿色优质土特产,却苦于没有途径外销,守着富足背着贫困。这些年来,农村电商的兴起,正在逐渐改变这种状况。
2018年全国“两会”,乡村振兴的话题备受关注,各界代表委员们都呼吁加大电商政策扶持力度。
电商的蓬勃发展,让大家逐渐找到了电商与扶贫的结合点。
村里来的人大代表:淘宝能帮乡亲把土特产卖出去
来自贵州铜仁的华茜,是一名农村淘宝合伙人,也是一名从村里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是她的首秀。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农村淘宝合伙人华茜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在参加贵州团体会议上说:“这些年将电商与贵州传统产业进行碰撞,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是她随着电商成长起来的切身体会。
从铜仁万山镇走出来的华茜,2008年大学毕业后到沿海城市打拼,多年下来,她逐渐意识到“互联网+”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变化。2015年4月,她回到万山镇加入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成为一名“村小二”,她要帮乡亲们把富足的农产品卖出去。
华茜成立了公司申请了商标,用公司化的手段帮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出大山。最高的一天,卖出3000斤米酒,合计1000余件,这些来自贵州山区的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卖出了省,最远的卖到了几千里之外的辽宁丹东。乡亲们需要城里的优质产品,她就通过代购送到他们手上。
通过农村淘宝成长起来的华茜,一直不忘回馈家乡。2015年11月,她创办了蚁族电子商务培训学校,为回乡创业青年提供业务指导。今年春节,华茜还报名参加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公益三小时活动,并在自己的家乡大力推广,发动乡亲们投身公益。
华茜看到了电商与扶贫的结合点,两会期间她发出了邀约,“700万人不够,我们需要更多战友。”她说,农村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中国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700万)
同样是村里来的人大代表,甘肃代表团的梁倩娟也带动了家乡的发展。
像华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农村电商创业者梁倩娟在驻地准备发言稿。
梁倩娟是甘肃省的代表,她家在甘肃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这里深处山区山大沟深。在常人看来是个贫穷的地方,她却觉得“富得很”,这里盛产土蜂蜜、山核桃、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土特产。
2013年12月,梁倩娟回乡创办“陇上庄园”淘宝店,组建团队通过淘宝等平台集中收购、推广和销售陇南当地的土特产,让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远销全国。目前,梁倩娟的网店年收入达45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群众发展,其中包括100多户贫困户。
在陇南市,现在已经有1万多家像“陇上庄园”这样的网店,帮助山区贫困群众将土特产卖向全国,陇南市也因为探索出“电商扶贫”的路子,成为国家首个电商扶贫示范市。
数据显示,2016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活跃卖家超过33万,共完成了292亿元销售,有280多个贫困县超过1000万元,其中40余个贫困县超过1亿元。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不少省份、地区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品牌建立的主要通路,甚至成为脱贫的有效路径。
代表共识:农村电商已成为脱贫有效路径
农村电商成为脱贫有效路径。
2017年,来自新疆巴楚县的一款甜瓜,通过数据赋能和供应链的升级,不仅打开了销路,树立了品牌,瓜农收入还增长了10倍,成为利用农村电商卖向城市的网红农产品。
另一方面,农村淘宝对巴楚留香瓜的种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紧要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瓜的直径大小,甚至对挂果数量也有严格限制——一根藤上就结两个瓜,保证每个瓜的个头、水分和甜度达标,甚至灌溉,也更多利用富含矿物质的天山雪融水。
新疆阿楚留香瓜通过农村淘宝直供直销新链路,成为农产品里的“网红”。
同时,农村淘宝通过数据反哺供应链,让瓜农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更有动力做精品。这种新的模式,让数百吨的巴楚留香瓜在24小时内就全部卖光。通过这种模式,瓜农3个月之内接到了超过6000吨意向订单,采购价也从每公斤0.6元提高到每公斤2元。仅此一项,签约瓜农当年每户平均增收8000多元。
在过去几年里,新技术帮助农村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生产。但技术改造农村、消费端造福农民生活之后,在生产端实现农民增收还是难以解决。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监测市场的真实情况,让农业生产无缝连接城市群体的巨大需求,逆转农民们往年盲目耕种今年涨价的农作物、明年又面临大亏损的局面。
就目前来看,以农村淘宝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已成为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高效平台,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这次两会上,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村电商,精准地找到电商与扶贫结合点,也已经成为众多代表们关注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提案提出,要大力培养和聚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助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华茜通过调研发现,贵州特色产品量小难供应,企业规范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的观念淡薄,现有政策扶持的方向,也很难覆盖电商企业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精准对接。
“我们本土农特产品品质好,但是因为老乡们大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生产,体量不足以供给市场。通过电商打通了销售渠道,可是供应却跟不上了。”华茜说,她希望政府多关注贵州偏远地区的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增加农村农特产品多样化、特色化、规模化,依托“黔货出山”让农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梁倩娟代表也建议,加大电商脱贫政策的扶持力度。希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冷链仓储、乡村物流、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品牌打造和法律保护等方面给予电商脱贫更多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