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奕半年赚1819万,如涵却依旧亏损加大,网红生意难做了?-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文/舟茉
除了一个张大奕,如涵还在靠什么盈利?
继今年初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如涵控股”,证券代码:832887)公布2016年年报后,这一问题延续至今天发布的半年报。
2016年,如涵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净利润2419.18万元,归属股东净利润263.60万元,主要为线上业务收入。这其中,张大奕和如涵控股共同成立的杭州大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后简称“大奕电商”),作为主要子公司被披露,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净利润4478.32万元。
如涵控股占股大奕电商的比例为51%,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净利润的51%,约2283.94万元,将被合并至如涵电商的净利润2419.18万元中。这样一来,如涵电商其他业务的净利润实则只有数百万元。
而在被服装行业称为淡季的上半年,如涵的业绩表现“不出意外”地更不乐观。
据2017半年度报告显示,如涵资产总额 6.86亿元,较期初减少 6660.9 万元,主要为货币资金减少、预付款增加、存货增加和其他流动资产减少所致;另一方面,由于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31.9万元,与上年同期亏损395.2万元相比,亏损增加287.64%。这导致净资产较期初减少至5.92亿元。
其中,大奕电商营业收入为1.32亿元,净利润为1819.2万元,帮助如涵控股正向增长。
如涵解释亏损原因:1.本期营业收入虽较上期大幅增长,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亦较上期大幅增长;2.公司线上服装类业务销售占比较高,上半年服装销售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77.23%,服装类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即由于秋冬季服饰相比春夏季服饰普遍品类多、单价高,秋冬装在整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般均呈现下半年高而上半年低的态势。
在红人广告投放及服务上的巨大投入,起码在短期内,正在成为制约网红孵化公司业绩明显增长的因素之一。而这些正在被孵化的红人们,未来到底能为公司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显然仍需要不断投入才能看见回报。
事实上,当网红经济进入到2017年,这个赛道正变得日渐拥挤。一些传统的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纷纷加入“网红电商”、“网红经纪”的竞争中,同时也有不少网红电商经纪公司在逐渐崛起,再加上一些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也纷纷建立电子商务渠道,如“ZARA”、“优衣库”等。
作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网红电商公司,如涵从网红淘宝店起家,已经在网红模式上摸索多年。董事长冯敏也曾多次强调如涵在供应链系统搭建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以此形成网红电商闭环。
这或许能够帮助其正面抵抗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报告披露,网红店铺采取上新闪购+预售模式,相应采取“多款少量、快速翻单”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这让它持续在电商业务收入上表现出增长势头。
同时,除了电商业务,如涵从去年开始就在拓展服装以外的品类,比如美妆和旅游,通过签约不同类型的红人,探索更多的商业可能性。为此,如涵针对性地根据红人特性,设计广告代言、游戏、综艺、影视等泛娱乐领域的整体营销方案,帮助其进行社交资产的商业变现。
如涵营收和净利润的很大部分来自于旗下第一网红张大奕,早期已通过合资建立公司的方式形成捆绑。而对于其他网红签约与流失的风险,如涵一方面为每位网红设立专门的品牌队长,量身打造合作路线,并配置有专门的网红助理;另一方面,如涵也与网红学院达成战略合作,与多家媒体和网站建立合作关系。
当网红经济趋于成熟,一些细分业务开始成长为产业链上的专业环节。网红学院便是其中之一,它提供前端从0到1的素人网红培养,之后输送给具备成熟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孵化器。比如培养素人网红的星游文化,便由包括如涵、网红雪梨的公司宸帆共同入股。
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