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洞图被打脸到国旗明码标价,视觉中国为什么人人喊打?-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实习记者 章航英
一张“黑洞”图,也让视觉中国陷入“黑洞”。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视觉中国的商业帝国徐徐展开。陷于风口浪尖的视觉中国随后被约谈,网站也关闭整改,恢复时间不可预计。
巧合的是,4月12日正是视觉中国百亿股票解禁日。这一天,视觉中国跌停,每股报价25.20元。
视觉中国陷“黑洞”
4月10日晚, 世界第一张黑洞照片一公布就刷屏网络,网友们纷纷大开脑洞对图片进行各种想象和加工,很多企业和媒体也对其进行各种发挥,各种借势海报层出不穷。
不过很快,他们就住了手。视觉中国将这张图打上了自己的Logo,宣示了版权。
国内众多自媒体们对这个“套路”十分熟悉。由于涉及图片侵权,收到视觉中国的律师函,在自媒体圈屡见不鲜,除了赔偿交钱、购买年度合作套餐,似乎并没有其他什么办法。
天眼查显示,视觉中国成立于2000年6月,拥有国内最大视觉内容互联网交易平台。目前,视觉中国网站拥有2.7亿张图片,每天上传的图片超过了2万张。
凭什么“黑洞”照片版权就属于视觉中国了?很快的,视觉中国就被打了脸。
黑洞照片来源地欧洲南方天文台(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简称ESO)回应,这张图片版权属于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以下简称EHT),图片可以免费使用,且只要写明了图片来源,也可以用作商业用途。
ESO强调,从未将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和组织。视觉中国的行为显然站不住脚。
事态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不仅是黑洞的照片,甚至是国旗、国徽的图片,视觉中国都标明了版权并进行明码标价销售。以“国徽”图片为例,价格页面显示:用于内文不低于150元,整版跨页不低于500元,杂志封面不低于1000元,商业使用价格另议。
4月11日,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责令网站全面整改。视觉中国表示将全面彻底整改,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至于恢复时间,视觉中国表示无法预计。
“盗图碰瓷”是一门生意吗?
早在去年7月,经纬中国张颖就在微博上怒称,被视觉中国开价几十万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并表示此种“勒索”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视觉中国的核心商业模式。
记者在裁判文书收录网站Openlaw中检索“视觉中国”,共找到23973个结果。2018年有2795份文书,2017年甚至达到了5529份。而这其中,知识产权和竞争纠纷的案件类型占到一半以上。与视觉中国产生诉讼的这些企业中,不仅包括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甚至还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资背景企业。
2018年第三季度视觉中国主营业务收入达7.01亿元,同比增长20.97%。净利润2.20亿,同比增35.31%。其中视觉内容与服务营业收入5.73亿元,收入占比达81.81%,同比增长34.48%。
“视觉内容与服务”就包括版权方面的营收。随着近年来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图片作为内容创作的必备素材,需求自然持续增长,视觉中国等图片版权供应商便坐收这波红利。
2016年,视觉中国开发了一套图片版权追踪系统“鹰眼”。视觉中国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柴继军去年表示,通过这套系统发现大量“未经授权”使用版权方授权的图片,从中了解到市场的巨大需求。
具体而言,涉及“侵权”的用户将首先收到视觉中国的“沟通函”,若没有协商解决就会收到“律师函”,在这时候会有客户达成和解合作。若长期得不到回复,才会发起诉讼。不过绝大多数用户当然也不会想闹到这一步,在这之前就成为视觉中国的长期合作客户。
来自视觉中国2018半年报
事实上,版权保护无可厚非,这也是多年来市场培育的成果之一。问题是,对于很多个人和自媒体来说,互联网上的大多数图片都没有标注版权和水印标识,很难判断版权归属。除此之外,许多企业、名人相关的图片也很难去界定版权,视觉中国简单粗暴宣示版权的行为很难服众。
一个公正合理的版权保护与授权制度远未建立起来,探讨和改变也是这个事件的意义。
4月12日,天津网信办成立督导组进驻视觉中国督促整改。国家版权局宣布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