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给老百姓撒钱,为什么中国比美国聪明太多?-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徐艺婷 丁波
2020年这场疫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威胁。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8%,29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一时间,人们捂紧口袋,商店销售低迷,企业陷入困境。
市场急需一场提振消费的“破冰”。
过去四十多天,消费券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根据商务部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已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消费券。
全国两会在即,“消费券”也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5月13日,在人民政协报主办的云论坛上,肖钢、屠光绍、周延礼、郑秉文、白重恩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集中探讨“如何利用消费券拉动消费”,蚂蚁金服CEO胡晓明也参与其中。
一张消费券的撬动作用到底有多大?
胡晓明表示:“全国有超过一百个城市通过支付宝发放了数字消费券,一百个城市的数字消费券平均杠杆效应超过8倍,有一些地区拉动效应达到15倍。也就是政府掏出1块钱,老百姓会再掏出14块钱来进行消费。”
800万小店的复苏“利器”
最近一个月,杭州市民顾晓雅经常在家庭群里连发三遍预告:“大家注意了,消费券就要开抢了!”
消息发送时间通常在9点50分或者19点50分,距离杭州市消费券开抢还有10分钟。那时,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家杭州市民都搬好了抢券的“小板凳”。
随着各个城市陆续发放消费券,这一幕在多个城市上演。由于消费券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消费,也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消费券截止日那天,超市、小店都迎来了客流高峰。
杭州一消费者用支付宝消费券购物
疫情让不少人“报复性存钱”,为什么开始抢着消费?
“存钱是一回事,消费券是另一回事。满40元减10元,我感觉自己就是在省钱。”顾晓雅说。她举例,一个人一次可以抢5张共50元的消费券,一家四口就是200元,如果抢到六次就是上千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啊”。
从消费端推动的力量是巨大的。
杭州世纪联华三天销售额破了600万元,一位员工表示:“终于有了复工复产的感觉!”
广西平果县的中兴购物广场,两天消费券核销率15%,支付宝端交易量占到三成,小程序访问量涨了七倍,寂静多日的小城“旺”了起来。
在上海,五五购物节叠加消费券,10个商圈深夜依旧人头攒动,夜上海又成了那个夜上海。
武汉天猫小店左亲右邻超市
对于小店来说,“消费券”更是“复苏利器”。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800万家小店的营业收入全面超过去年同期,其中500多万家小店,五一的收入是去年同期两倍以上。
武汉“天猫小店左亲右邻超市”周围很多商铺都因疫情陷入困境,这家小店也处于“半营业状态”,最终借助“消费券”稳了。老板娘戴丽说,坚持不打烊不光是挣钱,也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我是一个新武汉人,武汉好了,我才会好”。
消费者有消费,商家有销售,上游供应链有回血的现金流,经济也就转起来了。
杭州历史上的两场“消费券”发放
眼下大热的“消费券”并非新事物,杭州历史上就发过消费券。
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杭州先后三次发放了共计9.1亿元消费券,包含社会商品消费、生活服务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等类型,均为纸质券。
2009年杭州发放的消费券
在消费券发放的十八天里,杭州城区贸易行业共累计回收226.3万张券,总额4526万元,帮助旅游业、餐饮业快速复苏,2009年杭州旅游收入增长13%。
尽管效果不错,但操作上也存在难点:比如纸质消费券在发放过程中容易出现转卖现象;真假难辨,必须采用防伪技术;整个周期持续一年,需要上百名管理人员来负责回收实物券……
杭州主政者当时就设想,如果能通过技术让消费券入市民卡就好了,这样既可以节约印制成本,也简化了发放流程。
11年后,这个设想的升级版已经实现。电子消费券席卷全国,关键之一便是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
2020年3月26日,杭州宣布将向所有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次日,第一轮总额共5亿消费券上线。从制定方案到上线“杭州电子消费券”,支付宝团队仅用了33个小时。此后从杭州出发,40天内100多个城市都陆续在支付宝发放了消费券。
广西超市通过消费券吸引顾客
在胡晓明看来,作为推动电子消费券的“数字基建”,支付宝实现了四个精准。
首先是精准地拉动消费群体。支付宝平台共有9亿会员,用户基数庞大,确保了数字消费券发放覆盖最广泛的群体。
其次,支付宝精准贯穿小微商户。以往发的消费券都针对大型商铺,像菜市场里卖鱼卖菜的小型店铺都无法使用。现在,根据支付宝反馈的核销情况,政府可以设计不同面额、不同抵扣额消费券,实现对特定行业和商家的扶持,早餐店、菜市场,处处可用。
与此同时,杭州市政府联合支付宝发放了66万张爱心扶贫消费券,上线1分27秒就抢光,最终助力恩施、黔东南卖出100万枚鸡蛋,50万斤大米,4.5万斤肉,订单金额超过773万。
杭州一菜场标明“可以使用杭州消费券”
此外,凭借支付宝的风控能力,数字消费券基本杜绝了冒领、套现的问题。
在上述三个精准之下,最终实现“财政资金的准确使用”。
2009年,杭州消费券需要上百名管理人员回收实物券,一年发一次,短期效果难以检测;现在,杭州数字消费券限制七天内有效,老百姓领券使用效率达到70.2%,效能提升上百倍,满意度也成倍增加。
国内发券vs国外发钱
当中国凭借消费券掀起消费热潮、推动经济复苏时,国外正忙着“发钱”。
美国为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人每人发放1200美元现金支票,加拿大为符合要求的每位国民发放8000加元,澳洲每人可获得750澳元的一次性现金补助。
为什么国内发券,国外发钱?
首先,疫情和国情不同。
从疫情角度看,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国外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确诊人数已超139万,失业人数超2000万,澳洲预计6月份失业人口140万。
从国情角度看,消费观念不同。中国目前储蓄率为45%,为全球最高。而美国、澳洲等不少国家,人们更喜欢超前消费,对他们而言,显然更适合直接发钱。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数字基建”。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在美国,人们更习惯使用信用卡,移动支付普及程度低。如果要发放电子消费券,他们缺乏拥有庞大用户基数、贯穿商家和消费者的平台。
排队领救济粮的美国群众
那么发钱和发券的效果哪个好?
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张满40元减10元的消费券,中国是政府付出10元,消费者付出30元,美国政府则需要全款支出40元。
显然,同样的预算,消费券可以惠及更多,撬动更大比例,让经济活跃度更高。
一个共识:消费券应该成为长期项目
消费券的效果立竿见影,如何利用消费券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
在5月13日的云论坛上,多位政协委员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消费券资金来源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都认为,应当从疫情下的“平台+政府补助”渐渐过渡到“平台+单位”、“平台+商家”组合,让更多群体参与到项目中。
此前杭州已在践行。在杭州消费券发放过程中,不少商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在地方消费券基础上加码。
“杭州这种消费券发放比例,政府拿大约三分之一,平台、市场、商家拿三分之一,拉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郑秉文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则认为今后消费券应该作为一项政策工具,重点放在帮扶小店。
“小店作用不多说了,对于我们稳定就业、解决贫困等,它还有非常大的作用,一个小店就是一个家庭,很多小店都是夫妻店,的确是要长期坚持下去。”肖钢说。
街边早餐店也可以使用消费券
此外,多位政协委员的一个共识是——消费券应该作为长期项目进行下去,发放时间可以更长、力度更大,让更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受益。
而这也正是蚂蚁金服CEO胡晓明所呼吁的。在他看来,可以把消费券从短期应急手段转为长期政策杠杆,政府主导、平台运营、多方参与,让消费券成为下一步复工复产、拉动消费的核心措施。
5月1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数字消费券助力中国经济“疫后”重建》报告,也指出数字消费券可作为常态化政策选项,应当确立消费券发放的国家标准,以确保消费券发放效果的最大化。
“天天有券、天天领券”的日子,或许正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