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30位院士专家做了一件事-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文 | 郭小山
90后刘晏辰是位新农人。十多年前,她父亲在云南弥勒租了5000亩荒山干农业。而她大学毕业后回家挑起大梁,带着当地村民种出了一年365天都能摘的上好青提。
12月18日,在昆明举行的2020(首届)数字农业50人论坛上,刘晏辰特地感谢了她老师田淑芬教授的技术指导。田教授是天津农学院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和田淑芬、刘晏辰师生俩一起参加这次论坛的,还有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30位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团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让农民富起来”。
当天,科学家们与阿里的一个合作项目“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频道,在手机淘宝首页“土货鲜食”正式上线。
在这里,高新技术农产品可以从田间地头直达城市餐桌,科学家们也纷纷为自己倾注了心血的农产品代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推荐辽宁大米,天津农学院教授田淑芬推荐云南青提和辽宁北镇葡萄,河南农科院研究员张海洋推荐芝麻产品,四川草原科研院研究员泽柏推荐牦牛奶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选在了阿里数字农业的一个产地仓举行。产地仓的自动化果品分选线,可以将冰糖橙、青提等果品按照不同等级选出来,把优质水果卖出好价钱。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
最前沿的数字农业思想交锋,与最生动的数字农业实践,在这个一万多平米的仓库里交融激荡。“来到这个仓,感觉很震撼!”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说,科学家与阿里要努力解决技术关、市场关、效益关,农民和消费者也会因此成为受益者。
如何让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品种新产品直达消费者,如何实现产销对接、优质优价,始终是中国农业“最头疼”的问题。现在,数字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中,阿里经过多年实践和投入,已初步建成以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表示,农业是一个慢工程,但阿里团队愿意与科学家一起下苦功夫和真功夫,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农业。
“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互联网平台牵手院士专家
参与此次论坛的30位专家学者,都是中国农业科研的领军人物和首席科学家。除了陈剑平和陈温福,到场的还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佳宝、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以及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等。
在论坛现场,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讲述了阿里与部分专家学者的合作机缘。刘艳曾经长期在农业农村部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与同事们一起参与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2019年,阿里巴巴成立了合伙人戴珊负责的大农业办公室,并在农业领域与科研工作者展开更多层面的合作。今年二三月间,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物流受阻,各地农产品滞销新闻不断出现。阿里大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找到刘艳,希望她和其他农业专家一起推荐农业基地,阿里可以帮助农户和合作社销售产品。
刘艳很快通过30多位业内专家学者,推荐了数百家农业基地。“通过这个事,我意识到电商平台对农产品的整体拉动作用巨大。后来,我们又陆续带着一些农业科学家与阿里进行了更多合作。”
实际上,阿里与农业科学家的合作早已开始。袁隆平院士相关团队就在天猫上开出了两家旗舰店:袁米旗舰店和隆平农场旗舰店。
其中,袁米是袁隆平海水稻的品牌。袁隆平先生的一个梦想是,早日实现在一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增产粮食300亿公斤。
天猫食品生鲜总经理朱霞提到,袁米在去年双11就成了爆品,也让更多消费者对海水稻新产品有了认知。上百位主播义卖,薇娅还成了“中华拓荒人”海水稻推广大使。
今年9月的丰收节,袁隆平了解到海水稻事业得到淘宝天猫大力支持后,特地题字“荒滩变福田,丰收正当食”,来表达他的祝福和期望。
如今,三农领域的院士专家们与阿里合作,在手机淘宝首页“土货鲜食”正式推出“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频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等13位科学家首批入驻,他们带来了各自新技术示范基地培育的辽宁大米、云南青提、四川红原牦牛奶粉等新品,一键直连消费者。
各个领域的农业科学家,对不同产地的农产品特点门儿清,而阿里平台连接着超过8亿的活跃消费者。刘艳说,阿里提供流量,农业科学家为农业基地代言,共同推动农产品产地、生产过程等多要素的数字化,为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提供各种支持。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陈勇:数字农业已成为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力量。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陈勇称此举为一次新的探索,希望阿里借此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农产品购买渠道,进一步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民分享更多互联网发展红利。
智能化产地仓:让农产品变成商品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将农村战略作为集团重点战略之一,在农村电商和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据阿里平台统计,平台近三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5400亿元;过去五年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的网络销售额超过3100亿元。
如今,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从源头组织“数字化生产”;670多个菜鸟县域物流共配中心、五大产地仓和全国各地的销地仓及盒马大润发门店构成“数字化流通”网络;淘宝天猫领衔“数字化销售”矩阵……
李少华特地介绍,农产品上行最难的是“最前一公里”,为此,阿里已在云南、广西、四川、山东、陕西投入建设了5个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产地仓)。
云南产地仓光电分选系统可以为水果做CT
而此次数字农业50人论坛的举办地昆明仓,正是阿里数字农业第一个产地仓。这个一万多平米的仓库,是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商品的枢纽。
记者看到,昆明产地仓有一条双通道的数字化智能分选线,分选线在不同工序有不同的感应器,能精确地检测出每个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泽度、霉斑、划痕等特征,对果径的检测则精确到了毫米。
检测之后,分选线可以从重量、含糖量等维度对云南的沃柑、百香果、糯玉米等18种主要水果进行分级。不同级别不同价格,仅百香果就分了8个等级,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目前,昆明仓每天发货量峰值可达5万单。而这个产地仓,从入库时的大包装到最后装入写着“芭芭农场”的纸箱,分拣、清洗、烘干等环节均是自动化,全过程只需要少数工人。
农业科学家发现,在农产品整个价值链条上,农民和农场的投入是55%,占比最多,但是在农产品增值环节只得到22%。流通环节过于冗长复杂,成了农民增收的桎梏,而数字化正是优化流通环节的最佳手段。
李少华表示,从农产品到农商品是个价值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要对农产品进行分级,推行产地仓和集中采购后的大规模分拣。他透露,阿里将继续打造类似的数字化产地仓,“把农产品增值部分更多留在当地,留给农民。”
33岁的廖梦梦也参加了这次论坛。她是云南西双版纳仓地甜糯合作社创始人, 6月起与阿里数字农业及盒马合作,为小玉米建立甜糯比的行业标准,农民开始按订单、按标准生产。今年,她在阿里平台的销售额已突破一千万元,并计划明年把种植面积从2400亩扩大到1万亩,销售目标则提至5000万元。
农产品品牌化: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如何让优质农产品产生更多的品牌溢价,也是阿里和科学家们思考的问题。
天猫食品生鲜总经理朱霞说,电商助农,数字化助农,如果仅仅靠一些店铺或活动流量,销售可能是一次性的,没法持续。因此,平台更加关心数字化营销和农产品品牌化。
她举出了五常大米的例子。2016年之前,淘宝天猫上标着五常大米的商家很多,品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常大米的口碑。阿里和当地政府一起努力,对平台商家进行品质管控,打造天猫正宗原产地IP。
现在,不同等级的五常大米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正宗优质的五常大米买单,有的品牌能卖十三到十五块一斤。今年,天猫平台上的五常大米销售增长200%以上。而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与阿里巴巴联合评估,整个五常大米的地域品牌价值也超过了700亿。
因此,在朱霞看来,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打造农产品地域公共品牌,以品牌化来提升产业链供应能力和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她还透露,天猫接下来计划参与打造一百个价值10亿以上的地域农产品品牌。
此外,朱霞提到,云南有个种植牛油果的商家,今年开始跟盒马、天猫合作。为了让牛油果品类被更多大众熟知,天猫帮这个商家引入每天5000万人玩的种水果游戏“芭芭农场”。“通过芭芭农场的点滴培养,这个商家的牛油果触达了更多消费者,月销达到100多万,不少消费者都在主动搜索。随着后期运营能力跟进,品牌就出来了。”
当然,不仅仅是数字化营销。在农业科学家参与下,在数字技术助力下,提升农产品本身的价值,也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一个主要路径。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天津农学院教授田淑芬,用一连串精确数据,讲述了对农业品牌化的理解。2007年之前,公众最喜欢的葡萄品种只有两种;2008年,有5种;到了2019年,有十几个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阳光玫瑰”,也就是青提,被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
“2019年5月,阳光玫瑰每斤最高价格54.37元。今年虽然供应增加了,但6月份的最高价格也达到了47.25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田淑芬说。
数字农业:希望能成
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农业产业,也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年轻的事业。
阿里云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架构师戴涛,经常走访各个农产区。他在山东寿光发现,当地70%的蔬菜种植户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通过物联网把种植放在工厂里,是可预期、可管理的。数字技术正把农业这个古老行业变得更性感、更有前景,从而吸引年轻人加入。”
参加此次数字农业论坛的三位新农人代表,刘晏辰是90后,廖梦梦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都是85后。王萌萌说,数字农业,让农民看到未来农业的新希望。
一个多月,多位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曾到访阿里,与阿里数字农业等团队面对面交流。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
李少华说,那次交流留给他和团队最深的四个字是“希望能成”。阿里小二们还与科学家们击掌,数字化与农业科技结合,数字农业的希望就一定能成。
李少华还说,阿里将聚焦“三个创新”,与农业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实践数字农业。
其中,在技术创新方面,支持农业科学家激活农业大数据,帮助农业生产者精准规划管理,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在业务创新方面,阿里将推动13个涉农业务,对接农业科学家的全产业链创新系统,用数字化打通“研-产-供-销-服”全链路;
在模式创新方面,阿里与农业科学家将着眼破解农业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共同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
因为热爱,所以相信。论坛当天,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提到了田淑芬的朋友圈:“田老师发了张葡萄嫩芽上挂着一滴滴露水的照片,我在下边发个评论:生命的力量。田老师回复:有了这一点一滴的露珠,才有了葡萄酒的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