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共享火的并不止摩拜和OfO,提供电动车租赁的它也拿了3轮融资-天下网商
文/天下网商记者 陆文斌 实习记者 唐弢
·4月,200辆云控共享车被投放到了西湖景区的周边,利用支付宝和微信两个超级APP的入口扫码,用户就可以将车骑走,一旦车辆启动,云控系统将全程跟进,监控车的流向和定位,实时回传车载状态的数据。目前,“萝卜智行”已经在西湖景区投入了1000台车辆。
·在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体系中,车辆与车辆之间依靠站点维系,进站取车,到站还车。而在“萝卜智行”的体系中,站点被替换成了电池桩,“当用户进入租车系统后,电动车的电池就切换成可拆卸的状态。电池桩就相当于‘加油站’,用户可以去最近的电池桩更换电池。”
·真正值钱的是那一堆数据。云控会分析用户在上车和下车的整个路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得出用户可能注意和关注的点,而锣卜正可以通过这些分析,向用户传递他所感兴趣的信息。
2015年7月,萝卜Swan(智能电动平衡车)在淘宝众筹首发,创下了2360万元的众筹纪录,成为当时的“众筹之王”。
顶着“众筹之王”的名头杀入智能出行的领域,这家名叫“锣卜科技”的创业公司一时间风头无量。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平衡车“战场”的硝烟渐散,对于创始人陶新武来说,顶过了那一轮生产的压力,将众筹的一万多台萝卜车真正交付到用户手里,团队的事业才算真正开始。
但当萝卜的第一批用户形成之后,智能车背后的大数据如何去链接,产品的应用场景如何去拓展,成了摆在陶新武心头的课题。
2016年4月,锣卜推出了“萝卜智行”,用自家的电动车产品去涉足出行租赁领域,也一头迎上了迅速爆发、被资本追捧的OfO和摩拜们,它要如何突围?
陶新武显然有更大的野心,“我们要做物联网的中枢神经,用产品去寻找入口,把更多的中小企业和用户接入进来。”
有人说,2016年是共享经济的爆发之年,做硬件者有,做服务者更甚,陶新武说,锣卜要趟出一条路来,给共享经济画一个真正的闭环,这并不轻松。
产品端发力
平衡车之后,陶新武和他的团队将研发的重心放在了电动自行车上,他给出的说法是,为自家的云控系统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壳”。
“严格意义上,我们并不是一家硬件公司,但产品就像是汽车上的方向盘,决定了公司整个的发展轨迹。”研发设计出身的陶新武对产品有种近乎挑剔的要求,像之前开发的萝卜车一样,每台车都需要化身为“超级电脑”,能够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上传。
“大学,我学的是汽车工程专业,在我心里,以后的汽车一定是集成控制化的,有一个高效的头脑,完成一系列的指令。”如今,陶新武把对未来汽车的理解都灌输在了这一台台小小的电动车上。
萝卜云控APP项目组组长阴荣生作为云控系统的掌舵人,担负起了设计“头脑”的重任。在他眼里,用户是头,产品是尾,而云控就是贯穿其中的中枢神经。依托于阿里的云计算服务,锣卜科技的云控显得底气十足。
“云控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可以实现高精定位,精准找车;可以实现个人数据输入,状态分析;可以实现远程断电,防偷防盗。”在锣卜科技的研发中心,阴荣生充分地向《天下网商》的记者展现了他心目中的蓝图。
一年的时间,从萝卜车发端,经历了葫芦车与柠檬车几代产品的迭代,锣卜科技在产品端的布局已初具规模,众筹的成绩也一定程度减轻了研发的压力。然而要让阴荣生心中的蓝图落地,商品意义下的推广显然不够,陶新武需要借此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硬件领域的蓝海一旦被发现,迈入红海的“厮杀”也将不可避免。经历了跟小米在平衡车领域的“缠斗”,陶新武意识到,产品远不只是一个等待落地的项目,握有技术钥匙的锣卜科技,希望借此敲开服务入口的大门。
因此,他想到了把自生产的电动车租赁出去。
应用场景的寻找
对于陶新武来说,单车租赁可能是最符合他初衷的应用场景,而对于共享单车的模式而言,锣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打通从产品到用户的所有环节。
2016年,在单车共享领域,诞生了两款“网红产品”,摩拜和ofo,前者铺进了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大街小巷,而后者则进驻了各大高校,成为校园出行的首选。那么,锣卜会成为下一个摩拜或是ofo吗?陶新武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在做摩拜们的事,但我们不只是为了成为下一个摩拜。”
这个略带拗口的解答,其实恰恰证明了锣卜现在的状态:趟路。从系统的打磨,到产品的呈现,再到如今运营端的切入,锣卜希望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模式,“只有走过一遍,我们才能知道跟各个环节的企业聊些什么,我们可以成为每个环节的供应商,当然也包括摩拜和ofo。”陶新武说。
4月,200辆云控共享车被投放到了西湖景区的周边,利用支付宝和微信两个超级APP的入口扫码,用户就可以将车骑走,一旦车辆启动,云控系统将全程跟进,监控车的流向和定位,实时回传车载状态的数据。
“摩拜和ofo只能解决两个终端的问题,即控制借车和换车两个动作,却对车子流动过程中的状况却一无所知,而‘萝卜智行’恰恰弥补了这一点。”陶新武说。
另外,由于云控的存在,车辆能跟系统进行绑定,只要不进入锣卜所设定的体系,车辆就动弹不得。同时,“萝卜智行”还将用户的信用评级接入系统,用户如果不规范用车,造成车辆损伤,其信用评级将会下降,那么下次用车的费用就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用户对车辆的使用得到,或者行驶的里程达到一定级别,信用评级也会相应上升。
在阴荣生看来,这些技术性的控制,既是对用户体验性的保障,也一定程度降低了运营者车辆维护上面的成本。至少像摩拜单车所遇到的那些诸如“用户阳台抛车”的奇葩现象,会少掉许多。
电动车的痛点
为什么要用电动自行车?
这是最开始抛给锣卜科技的运营负责人郭益民的问题。他的回答很干脆:场景。
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常规自行车,既是同为“最后一公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行路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锣卜科技将试运营的点放在了西湖景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景区里有很多爬坡的路段,常规的脚踏车会比较费劲,当用户把精力花在骑行的上面,沿途的风景不就错过了吗?”郭益民说。“不同的场景下,我们会投放不同的出行工具,只要系统在那,就是一体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一个公共租赁的项目里,使用电动车作为产品,续航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此,郭益民给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案。
在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体系中,车辆与车辆之间依靠站点维系,进站取车,到站还车。而在“萝卜智行”的体系中,站点被替换成了电池桩,“当用户进入租车系统后,电动车的电池就切换成可拆卸的状态。电池桩就相当于‘加油站’,用户在骑行的过程中,当发现电量不够,可以去最近的电池桩更换电池。”郭益民说。
由于是依托场景的设置,郭益民也承认,像电动自行车的租赁可能更适合相对封闭的景区和商圈。如果要向城市更广阔的区域铺开,就需要寻求更多合作商,甚至是政府层面的合作。
而电动车的痛点可能不止于此,开发的车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在不同地区推广时,车辆是否符合当地的管理条例,都需要锣卜科技去考量。在郭益民的心中,“萝卜智行”和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同处一个生态,互为补充。那么如何与政府共同织好这张服务的网,就成了“萝卜智行”未来运营的关键所在。
据郭益民透露,目前,“萝卜智行”已经在西湖景区投入了1000台车辆,带来的年回报率为30%,基本符合公司的预期。而面对盈利的难点,郭益民则表示,前端收费仅仅只是盈利的开始。
做流量的入口
很遗憾,即使我们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我们依然很难找出一个真正实现盈利的公共单车项目。
纽约和台北,作为两个很早就普及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城市,每年依靠银行和企业的赞助,依然亏损数百万美元之多。而在国内,做的最好的杭州,在公共自行车盈利方面也无法给出我们范例,8年时间,投入数亿人民币,也仅仅只是在去年接近盈亏平衡的点,但依然亏损500万元。
而摩拜和ofo,作为市场的新兵,正在经历大规模融资烧钱的阶段,对于盈利,他们的负责人给出的回答皆以“扩大当前用户数量”为要旨。
面对同样的问题,陶新武在趟这条路之前,就有了自己的构想。
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想要去提高用户的留存,押金是归拢现金流的一个很好方式。然而车费带来的资金仍然只是杯水车薪。按照陶新武的说法,产品的众筹销售补贴了研发的成本,而前端的车费收入补贴了维护和运营的部分成本,而想要真正获得盈利,还得寻找可供增值的入口。
在陶新武眼里,真正值钱的是那一堆数据。
“我们有公众号的入口,未来还会有APP的入口,用户扫码进入后,就成了体系中的一员,而我们可以决定给用户推送什么。”陶新武说。
云控会分析用户在上车和下车的整个路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得出用户可能注意和关注的点,而锣卜正可以通过这些分析,向用户传递他所感兴趣的信息。
“那么餐饮、旅游、娱乐、酒店都可以成为系统的合作方,而公共自行车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张展开着的移动地图。”陶新武说。
从工具类产品出发,产生数据,再与各种的交易场景相关联,由此切入交易环节,实现变现。陶新武和他的团队确实给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答案。未来的“萝卜智行”能走多远,成长到多少规模,我们暂且保持谨慎的乐观,既然是趟路,那么大胆些也无妨。
倘若这张生态的网真的编成了,无疑将为生态体系中的企业和用户群体提供更大的价值。
何谓共享经济?
作为一种B2C的租赁式共享经济,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影响,就必须要拿到足够的钱,铺开足够的规模。
截止到今年9月份,锣卜已经完成了3轮,总计4300万的融资。据陶新武透露,10月份锣卜又将有新的融资计划出炉。
对于投资方来说,爆红的共享单车是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共享是一个发展中的场景,在用户的接受度和新鲜感递增的当下,投资方也乐见将钱大把地投入进来。
“我们更愿意给锣卜这样的企业以空间,去打磨产品,去构建共生的产业生态。”作为锣卜科技Pre-A轮的投资方,浪淘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CEO姜寿成对《天下网商》说,锣卜科技的研发能力,决定了它未来可以自由切入生态体系的任何入口,无论是产品端、平台端还是服务端都能有所作为。
今年,陶新武最主要的功课是将平台去铺开,将更多的伙伴纳入到共享的体系中。目前,锣卜科技已经和杭州市内绝大部分的二手电动车修理厂商谈妥了合作意向,到年底,市内起码10000台闲置的二手电动车将投入共享。
关于模式的故事讲了一遍,最终都要回归企业成长的起点,无论是云控,还是产品,最终都要实现服务民众的网络化、规模化。共享经济其实就是一种坚持离人更近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场景下做人与人、人与物的串联,本身就需要将共享的主导权归还用户。
现在看来,锣卜科技选择了一条比摩拜还“重”的模式道路,而从陶新武对自身的规划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锣卜在不断地卸下身上的行装。它是产品?是平台?是服务?似乎都不是,又似乎都是。也许只有当它引来所有的伙伴加入,抽身隐去的时候,才算真正完成了对这个体系的渗透。
(编辑/周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