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机务工程师离开大城市回乡务农,收入比修波音客机高多了-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黄天然
“回不回老家,我当初足足纠结了半年,既不想继续在异乡漂泊,又担心回了老家没发展机会。现在好了,一切过得都比想象中的更好。”
两年前,90后小伙王伟健辞去厦门航空的工作,回到老家安徽阜阳,没有一个家人支持这个选择,但王伟健却相信自己基于专业的判断——农村无人机植保飞防大有可为。
安徽阜阳南部盛产小麦,但无人机植保飞防还是新鲜事。王伟健与爱好无人机的同龄好友,组成了一支名叫“皖老K”的植保飞防队,成为阜阳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90后小伙王伟健
航模少年回乡把热爱当事业
王伟健毕业于西安航空学院,曾是厦门航空福州分公司的一名机务工程师,平时负责检修波音客机,月入过万,稳定舒适。
王伟健在厦门航空
然而,在福州干了三年机务,王伟健却无时不刻牵挂着远方的家人。
王伟健在阜阳颍东区插花镇上长大,父母一年到头在外地经商,是爷爷奶奶给了他最温馨的童年。
“在福州工作,每年只能回阜阳一两次,每次离开家都非常不舍。”王伟建说,“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爸妈半年回老家一趟。短暂相聚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分别时的那种难过,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当我有能力决定自己在哪里生活的时候,不想再跟他们一样。”
在波音飞机驾驶舱做设备调试
2017年,王伟健的奶奶去世了,眼看着爷爷年事已高,干活非常吃力,春节已过,他就辞去工作回到家乡。
回家干什么,王伟健有个模糊的构想。阜阳是农业大市,粮食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植保作业市场前景广阔。王建伟算过,从2月开始冬小麦上除草剂,到小麦赤霉病防治,再到水稻作业高峰期持续到10月的杀菌、防病,还不算上暴雨台风特殊天气情况的补药,平均每家农户一年就有超过10次的作业量。
而多年钻研航模的经验告诉王建伟,无人机完全可以胜任植保飞防的任务,只是需要找出一种成熟的作业模式与易操作的设备。
“如果无人机能应用在农村种植业的植保飞防上,也将极大减轻务农负担。”王伟健说。
找到“利器”创业起步
巧的是,王伟健发现县城里有两个年轻人跟他打着一样的主意。同为“航模迷”的孙威和丁旭东建立了一个名叫“皖老K”的飞防队,正在寻找适合农业植保使用的无人机,王伟健很快成为这个创业团队中的一员。
当时,市面上还找不到专门用于农业植保的无人机,飞机都需要自己组装。通过网上查资料、淘宝购买配件、3D打印……好不容易DIY出无人机,一经试用却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
王伟健组装的无人机
组装的无人机稳定性差,玩玩可以,如果用于农业植保,续航里程、故障率等技术指标都达不到要求,成本却高达10多万。为了研究合适的无人机,王伟健几乎花光了工作三年的全部积蓄。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伟健和队友们发现,支付宝芝麻信用的“借还”版块里,新推出了租赁无人机功能,可以免押金使用一些最新机型。于是,王伟健就试飞了极飞新上市的一款避障载重植保无人机,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可是真到了农田里的实战作业,从未种过地的王伟健,第一次尝试作业时差点“崩溃”。
因为没有规划好作业流程,王伟健第一天飞防的农田不足200亩,还错过了测地的最佳时间。为了赶工,他只好连夜测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田间,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越过齐膝高的小麦,露水打湿了裤脚,还碰上田间的几座坟地,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碰了几次壁,吸取了经验教训之后,王伟健开始得心应手起来。数年机务维修的经验,让他成了团队里的“总工程师”,无人机的调试、维修工作,平时都由他负责。无人机在启动前需确认检查选项,这和民航飞机起飞前的检查流程很相似,每次作业,王伟健都会仔细检查、清洗和保养,保障植保“利器”的性能完善。
“没想到回到家乡,还能找到‘专业对口’、‘兴趣相符’的工作。”王伟健笑言。
改变一座县城的植保方式
“皖老K”第一次在阜阳打响名号,是在2018年四五月的小麦“统防统治”期。过去,政府植保工作站都用大型直升飞机做小麦防病虫害植保工作,发现县里有了一支年轻小伙子组成的无人机飞防队,就想来试试效果。
在阜阳阜南县,政府植保工作站将6万亩地中的5000亩地分配给“皖老K”试验,其余5.5万亩依旧按照传统模式的大型直升飞机作业。经观察,无人机飞防的试验田里,小麦全年发病率低于3%,可以更好地保证小麦产量,这一成绩远高于大型直升飞机飞防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
“大型直升飞机完成速度快,但它的飞行高度必须保持在几十米的高空,农药会在空中飘散,无法控制喷洒范围,因此影响了植保效果。”王伟健分析,“而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以保持在农作物上方2米左右,以平均每秒5米的速度来回飞行,打药效果更显著,不仅如此,它还更节水、节药。”
王伟健为村民讲解无人机的构造
经过对比,政府植保工作站很快启用了新的植保模式:2019年,阜阳阜南县和太和县10万亩小麦,其中8万亩都交给了“皖老K”无人机飞防队,无人机植保飞防一下成为了县里主流的植保方式。
当地农户购买的植保无人机最小运输尺寸可达1.2*1.2m
有政府部门信用背书,再加上每次飞防植保的时候,几十架无人机在农田里来回飞行的壮观场面总能引发村民围观,无人机植保飞防的价格和效果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村民们纷纷来找“皖老K”签约作业,甚至有些大户自己也想买几台无人机。
2018年,飞防队作业量为40万亩,今年的工作量增加了两倍,在全国各地达到了120万亩。团队也一下子扩展到了80多人、120多台无人机。大兴安岭、黑龙江漠河、新疆戈壁,都留下了“皖老K”飞防队的足迹。
年入二三十万不比城里差
去年,“皖老K”飞防队总收入达到了400多万,今年不仅已全部收回无人机成本,预计总收入还将更高。王伟健最欣慰的是,当初回到老家之前,令他感到迷茫的职业道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专业化的飞防装备
王伟健算了一下,就算刚回到家乡与小伙伴一起打拼的同时,自己的收入也没有低于厦航机务岗位收入,甚至还更好一些。至于今年的收入,预计可以到达二三十万左右。
央视采访王伟健
几个月前,王伟健还接受了央视采访,节目播出后,他受到了许多老乡的关注,还吸引了不少驾驶农机的作业员,趁着农闲时分来报名当飞手,为家庭增收找路子。
最近,王伟健还成为《阜阳日报》“我为家乡代言”的获奖人选之一,爷爷和父母亲也为他感到骄傲。
对于无人机飞防事业的未来,王伟健也有很多的思考:“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可能在几年后,它就会像拖拉机一样成为种植业的标配。这次,我们在无人机技术方面走在了前面,而在未来,农业智能化发展将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