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报告遭恶意解读:工商总局电商企业全体躺枪-天下网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摘要:工商总局此次抽检主要针对消费投诉较多的商品,抽检不合格批次产品所占比例,不能简单推导换算为市场“总体不合格率”。

抽检报告遭恶意解读:工商总局电商企业全体躺枪-天下网商

今天(10月11日)被广泛报道的一则新闻,让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内的电商公司再度成为风暴的中心。这些报道称工商总局抽检结果显示,国内多个电商公司,包括自营平台,都成为了不合格商品的重灾区——网购商品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被抽检商品有高达三成多不合格。一时间,“工商总局要灭掉电商”的舆论成为热点,工商总局跟电商企业又被塑造成了剑拔弩张的“对立面”。

报道称,根据工商总局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统计,不合格的172批次商品中,天猫商城不合格产品数为38件,居榜单前列,淘宝不合格商品为19件。不知有意还是无意,部分报道中没有给出京东1号店在此次抽检中的不合格商品数据:前者为21批次,后者为20批次。

其中有报道的开头用了这样的表述,“你还敢在网上买买买吗?”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工商总局此次抽检主要针对消费投诉较多的商品,抽检不合格批次产品所占比例,当然不能简单推导换算为市场“总体不合格率”。而该媒体报道中未提及这一关键事实。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对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认识出现偏差,不但歪曲监管部门的执法初衷,故意打压了新的商业模式,而且很容易把监管和被监管者,置于尖锐的冲突对立面,激起社会不安的情绪,进而导致对整个电商市场的混乱和错误理解,甚至配合了海外唱空中国新经济的势力。

此外,“不合格”的具体情况也没有得到理性分析对待。例如,此次抽检在某电商平台和淘宝分别发现一个批次的内衣不合格,其中一家淘宝个人店销售的内衣产品说明不合格,某电商平台销售的某知名品牌内衣纤维含量不合格,二者的问题轻重显然不一样。

实际上,据淘宝网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阿里都积极主动地配合工商部门的质量监督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题工作小组,不仅快速处理了问题商品,也积极联络工商部门,落实对平台被抽检商家的转告、沟通事项,确认商家联系方式、经营地址、退货地址等信息,并将有关信息全部反馈给工商部门。此举也得到了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的表扬。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部门此次发现某电商平台的合肥荣事达小家电一个批次电磁炉热效率不合格。而今年5月阿里已对半球、荣事达、三角牌等8个品牌旗下48款问题小家电商品“全网清退”,并将信息同步到主管部门。阿里采取这一措施之前,调取、比对了大量后台数据,并启动了“神秘抽检”。目前,阿里的“神秘抽检”已能支持3000多项检测,一年平均发起十余万次抽检,花费超过1个亿。

据记者了解,阿里的“神秘抽检”将全面启动2.0版,对外输出检测模式和能力,更多调动社会力量,更开放地参与政府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品质量管理,需要企业更好地配合主管部门,也需要更好的社会共治体系”,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说

随意打赏

天下网商商学院工商总局企业天下网商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