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难、打车贵,Uber 前员工和滴滴现员工给出了两个答案-天下网商
1月21日晚,个人信息标注为“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的知乎用户“罗文”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一说最近打车难的原因”,称这两天看到知友们都在讨论为什么2017年年初打车难。他说自己的感受也是如此——与之前相比,最近等待接单、接驾的时间更长,也更容易被动调。为此他去后台看了一个数据,“找到了造成这一波‘打车难’的原因——春节到了”。
“罗文”给出了一张手绘的数据图,来显示司机在线数量和呼叫订单量分别对应在时间轴上的变化,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司机在线数量下降了近25%,而订单数量则以30%的幅度增长。“罗文”由此得出结论:这场来得早、峰值高的春运,威力堪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了供需差值加大,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大家觉得打车难、打车贵的原因。
文末,“罗文”发表声明:此文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
“罗文”回应的是知乎在一天前发布的一个问题:“如何分析 2017 年初以来「滴滴出行」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
这个问题当即引发了一场大吐槽。有人认为滴滴会不给出租车司机发单,以促使让用户预约快车或专车。知乎用户“Sean Ye”指出,“好几次遇到加价都抢不到出租车,专车一喊就来的情况,但是有时候就在路边,反而能拦到出租车,所以我也有点怀疑,但没有证据。”直到一次“亲身体验”,帮助他部分证实了这个猜测。
也有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网约车新政”的落地,知乎用户“刘旻斐”分析说,“这个规则内容完全就是滴滴在政策博弈中彻底失败。网约车的管理办法是参照出租车制定的,而不是参照Uber创建的模式制定的。”
被广为传播的一个答案是一名Uber中国前员工谈婧的回复。谈婧毕业于清华大学,据称为Uber中国第八号员工。她表示,“作为曾经的专车行业从业者,我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了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
她解释说,在打车的时候,滴滴界面会默认在加价的选项上,而且用户可以选择加不同的价格,如果一次加价没被接单,还可以调整加价。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司机会倾向于不接不加价的订单,而乘客需要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由此,双方都浪费了时间,用户花了更多的钱,而规则制定者有了更多牟利的空间。
除此之外,她也提到了其它原因,比如滴滴的的盈利压力导致其需要赚取更多的剪刀差价、政府限制本地牌照的专车新政等。
谈婧还进一步从中外文化差异、社会制度层面来解释滴滴和Uber这两种商业逻辑的差别,称“Uber和滴滴这两个APP的差异,以及其所代表的‘硅谷派’APP与‘中国派’APP的差异,仿佛就是中美两个社会的缩影”。
在谈婧看来,这也正是导致Uber在中国不接地气,最后难逃被滴滴收购命运的根本原因。“所谓的‘地气’,就是文化,这两个APP在各自的文化里都是接地气的,差异存在于文化之前,而不是APP之间。”
谈婧的回复引起了广泛的热议,特别是对深层次文化因素的分析。而“罗文”以“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之身份发表回复贴子,虽然声明只代表他个人,不代表官方,但多少给人以猜测的空间。
滴滴收购Uber中国已半年有余,收购之后,消费者确实明显地感到滴滴价格提高了,而司机的补贴也在减少。春节因素或许确实是今年年初以来打车难的主要原因,但打车贵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下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短期季节性现象。剖析背后对整个网约车市场的影响,政策所起作用,以及这一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走向,讨论或许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