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 2016关键词:网红、全球化、人工智能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 | 天下网商记者  陈梦凡
 
4月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北京开幕,50场行业峰会论坛涵盖了机器人、智能硬件、VR/AR、移动游戏、大数据、移动教育、移动医疗、智能汽车、未来零售等众多热点行业。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该如何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VR产业化、规模化是否已经来临,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成为赢家?这些问题或许没有确定答案,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时代的创业者、投资人持续地讨论。
 
中国企业如何开展全球化业务
滴滴CEO程维提到滴滴更大的可能性是走出国门、全球化,具体策略是投资美国、东南亚等地的打车软件公司,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认为,未来的趋势是市场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以及知识产权全球化。比如,海外的传统品牌也面临着更新换代,中国公司到一定地位的时候,可以到海外去买老品牌,改造老品牌。在这种趋势之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并购当地企业开拓市场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诺基亚成长基金合伙人邓元鋆认为,中国制造企业与国外的软件企业合作最有可能出现成功的公司,“以智能硬件为例,国外先进的算法、软件技术与国内的硬件设计、制造优势相结合,加上当地公司结合当地文化、应用场景设计出的前端产品,这样子的公司成功的机会非常大。”
 
KPCB(凯鹏华盈)主管合伙人周炜指出,知识产权会变成中国企业出境面临的最大挑战。华为目前在全球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大量知识产权是它自己的,也通过并购实现了一些知识产权的获得,任何一个中国企业现在都必须把并购国外知识产权和技术作为进入海外的重要的第一步看待。
 
对此,李宏玮则鼓励中国企业在国内申请知识产权的同时积极到国外申请知识产权。
 
网红还会红多久
微博CEO王高飞认为,以前的网红只能算是大V,因为他们线上火起来之后,变现还是会回到线下。而当今的网红的变现已经转移到线上了。以微博上的网红为例,一种是电商型的网红,靠卖货变现;还有一类是papi酱这样的网红,靠线上广告变现,还有一些直播秀场类的,他们是获得演艺回报变现。
 
猎豹移动CEO傅盛认为,互联网人口的在线时间已经超过了线下消费的时间,而随着王高飞所提到的三种变现模式正在不断发展,网红的商业链条已经形成,整个网红产业刚刚开始,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
AlphaGo与李世石围棋大战之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成为全世界互联网领域最火热的话题。百度总裁张亚勤说,百度的人工智能将会快速的接入餐饮、出行、旅游、电影、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领域,覆盖用户吃、住、行、玩的方方面面,同时重点发力无人车。国内也有诸多的创业公司进入视觉、语音、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
 
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汤晓鸥的团队从2011年就开始跟进深度学习,利用深度学习的算法推进人脸检测、识别技术的发展,其团队在人脸识别技术上的发展超过了Facebook和Google。汤晓鸥团队的开放算法被国内诸多公司沿用,他认为虽然BAT等互联网公司规模体量大,但是其原创技术水平并不够,他还强调中国企业发展应当像华为一样发展“原创技术”,
 
旷视科技(其人脸识别产品FACE++已经商用)首席执行官印奇给出了深度学习公司发展的三段论:首先作为一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公司,要有自己的技术平台,其次尽早的明确选择一个商业落地的方向,最后尽快的形成数据循环。印奇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潮中,技术的门槛在变低,当技术门槛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如果没有商业落地,很快就会有别的公司进入抢走市场。
 
如何在移动时代成为赢家
谷歌全球合作伙伴业务总裁Daniel Alegre认为亚洲在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创新是引领世界的。而如何在移动时代成为赢家,Daniel Alegre给出的答案是围绕消费者、关注突破、投资未来以及“快速失败”。
 
首先,一切都要围绕着消费者,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同时数字化必须作为商业策略的核心,要处在一个能够触及消费者最佳的位置,团队需要通过数字化更高效、改造供应链(比方说分布式的供应链而不是集中式的供应链,能够更好地实现一个O2O的模式)等。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地变化,企业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关注突破。移动互联网领域会有成千上万的机会,但是要采用高关注度的打法,也就是说一次帮助客户解决一个问题,直到问题解决后再去尝试新的突破。
    
第三,投资未来,不要再沉湎于过去的成功。谷歌在2005年的时候就开始投资安卓系统,六七年之后才取得成功;谷歌投资YouTube、DeepMind,都是因为谷歌的团队能够关注前瞻的技术、能看到未来的远景。还有比如在2004年的时候阿里就创办了支付宝,其实不管是安卓支付、苹果支付,还是三星支付,都需要看一下这个NFC的支付方式是否会成为常态,如果它成为常态的话,我们有什么样的机会?看到机会以后要建立起一条生态链,公司可以从中受益,用户也能受益。
 
最后,公司需要失败。不是说为失败而失败,而是要让失败带来反思。害怕失败,公司就会一直停滞于“安全的状态”,而不敢去挑战极限。失败也需要“快速失败”,快速从失败中学到教训,谷歌的很多产品都是从失败中做出来的。如果因害怕失败而等待就会错失风口,成为追随者。
 
(编辑 | 刘杰)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