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这个重大升级,将为你的家乡带来什么新机会?-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文 | 郭小山
今年高考,甘肃临洮县出了好几位清华北大。这是当地教育提升的成果,而当地一些人士也提到这样一件事:与阿里合作建设数字乡村的临洮,早在大年初三,高三考生就用钉钉开启了云复课模式,比周边县份提前一个多月。
河北邢台市南和区包揽了全国60%的宠物粮食,成为实打实的“宠粮之乡”。阿里与当地合作建设的产地仓项目,“前店后仓”模式节省了物流成本,加快了发货速度。9月30号开仓第一天,就有超过1万个订单从这里发货。
临洮高三考生云复课,以及南和破解物流瓶颈,背后都有数字乡村建设的默默助攻。这样的案例,让当地人感到数字乡村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概念,而是与大家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阿里巴巴也从中看到了升级数字乡村解决方案的驱动力。
12月5日,2021阿里巴巴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发布会暨数字乡村生态大会在杭州举行,阿里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发布全国首个数字乡村操作系统。这是阿里数字乡村解决方案的全新升级,也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在县域场景的总落地。
如今,全国所有的贫困县都已摘帽,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而阿里巴巴这家互联网公司,为数字乡村的崭新开局做好了准备。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三农”初心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互联网公司就是码代码,或者有着登陆火星的炫酷科技范。在近6亿农业人口的中国,互联网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阿里巴巴就有着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三农”的初心。
“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战略,而阿里巴巴一直在积极参与,并发力“数字乡村”建设。
2014年,阿里巴巴提出三大战略,其中一个就是农村战略。2019年,同时成立了阿里巴巴大农业办公室和数字乡村实验室。其中,“阿里农办”由阿里巴巴合伙人戴珊直接负责。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花名:忽必烈)
“去年我们做了一次盘点,发现阿里有22个事业部的业务涉及农业。”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花名:忽必烈)说。在数字农业、阿里云、钉钉、淘宝、天猫、聚划算、菜鸟等阿里巴巴一系列业务支撑下,阿里考虑把这些业务在数字乡村形成一个总收口,形成数字兴业、数字治理和科学决策三大业务单元,支持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目前,已有150个县(市、区)与阿里数字乡村牵手,正式签约的有66个。而阿里的目标是,未来几年变成1000个。”
“让农民通过数字化增收、让百姓通过数字化享受生活便利、帮助地方政府切准数字化发展方向,这是阿里数字乡村的核心发展路径。”李少华说。
在数字乡村推进中,有阿里同事曾经打趣:“没想到数字乡村真的做成了一个县域真正需要的业务。”李少华对这些打趣会认真回复:“乡村振兴是根本国策。”
让李少华感动的是,阿里同事打趣归打趣,支持起数字乡村的业务来毫不含糊。数字农业、盒马等第一时间售卖数字乡村的商品;阿里云、钉钉等业务也是出人出马全力支持。
他透露,阿里专门负责农业农村业务的团队已有一千多人,这还不包括其他20多个事业部里的涉农团队。
“很多阿里员工都有三农情结,所以说起对数字乡村的支持,是没二话的。这不仅是阿里在制度层面的要求,更是基于大家对数字乡村方向的坚信。”李少华表示。
价值再发现,让“亩产一千美金”真实可感
在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建设的愿景中,亩产一千美金是媒体经常提及的一个点。对不少人来说,亩产一千美金似乎不可思议,阿里巴巴数字农业怎么理解亩产一千美金呢?
李少华用苹果举例,在批发市场的普通苹果可能只有两元一斤,但是精品超市的精选苹果,有可能20元一斤,不同的品质、不同的销售场所、不同的销售节点对应的销售价格差异极大,因为整个消费市场、消费层次是高度分层的。从农产品到农商品,是一个价值的飞跃,而很多果农因为环境限制,可能没有这样的认知。
“农产品二次生产的过程,以往是被忽略的。我们现在做产地仓和集中采购后的大规模分拣,就是要进一步凸显农产品向农商品转化的价值。”李少华说,为此,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已开设五个全国性大仓,这五个产地仓分布在云南、山东、四川、陕西和广西。其中,一条选品的生产线设备投入就3000万起步。
“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就是要重新发现农产品本身的价值,把达到20元一斤标准的高品质苹果选出来,完成商品价值的飞跃。”李华说,亩产一千美金的核心不只是增收问题,更是农产品价值再发现的问题,而阿里与地方政府或者合作伙伴建的产地仓等一系列产业链配套,就是要把增值的价值留在产地,而不是消耗在产地外的流通环节。
可以说,亩产一千美金是一个形象化的、让农产品变成价值凸显的农商品的方向。像浙江象山的柑橘、新疆阿克苏的苹果等多个典型案例里,都实现了亩产超一千美金。
浙江象山的“红美人”柑橘,经过近20年不断改良,糖分占比达15%,酸度0.6以下,获得了黄金糖酸比。通过产品分级进行精准化销售,并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设计品牌方案,如突出“插管可吸”“挤压出汁”等引爆点,红美人彻底走红。
李少华说,阿里数字乡村的三大业务中,核心是“数字兴业”,只有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农业和农村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让农民可以留在当地创业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巧卖、善卖农商品,是帮助农民增收的关键。这个工作做好了,也会促进数字治理和科学决策这两大业务板块的推进。
“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操作系统”来了
李少华在阿里巴巴体系内经过支付宝、飞猪等多岗位,从金融科技、酒旅等高大上行业到更接地气的农村业务,他并没有感觉违和,反而因为手头工作延续了自己26年前本科毕业论文的农业课题而感到兴奋。
同时,阿里在1800多个县(市、区)有各种类型的业务落地,对县域经济有着深刻洞察。这是李少华和同事们以“数字乡村”为业务突破口拓展县域市场、助力县域数字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阿里农业岗位的摸索中,李少华发现,自己竟和700多个县(市、区)的县领导打过交道或者聊过天。也由此,他对广大县份的数字化渴求非常了解。
针对全国各地县域系统化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需求,2020年5月,阿里集合内外部的生态力量,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技术支撑和底层架构,形成了一套高度体系化的数字乡村产品解决方案。
半年多过去,随着阿里巴巴与全国150多个县(市、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深度合作,在实践当中产生大量贴合需求、直击痛点、释放价值的新产品与新服务。
同时,李少华坦承,与县域对数字化发展的高目标相比,阿里的解决方案在具体项目上仍有不足。所以在与县领导和当地老百姓交流中,他经常先自我批评,再听大家的建议,为方案升级蓄力。
12月5日,在“2021阿里巴巴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发布会暨数字乡村生态大会”上,浙江省象山县副县长吴志辉分享当地“红美人”柑橘走红案例。
12月5日,2021阿里巴巴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发布会暨数字乡村生态大会在杭州举行。经过实际的推广应用和优化迭代,“阿里巴巴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升级为“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操作系统”(AliDCOS,Alibaba Digital County Operation System),这也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在县域场景的总落地。
相比阿里数字乡村1.0阶段,升级以后的数字乡村2.0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性更强、完整性更高、兼容性更宽、开放性更广等四大特征。
据悉,“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操作系统”是在中央网信办关于数字乡村试点内容的七大指导意见框架内,通过具体业务模块,落地为可操作、可定制、可复制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仅融合了阿里巴巴集团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也可兼容外部各行业的专业化解决方案,衍生出不断繁荣的数字乡村生态圈;还能够针对县域的不同需求,精准输出个性化、定制化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
可以说,这是一把打开“亩产一千美金”大门的钥匙。
从商品上链到“数字化生活”
在“数字乡村操作系统”中,阿里还会将农产品上区块链,保证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全程可追溯。此外,数字乡村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操作过程也全部上链。数字乡村的这一思路也在阿里实现了多个场景覆盖。
最近,在阿里云、蚂蚁链技术支持下,淘宝土货鲜食频道开辟品牌溯源栏目,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溯源系统,溯源信息“一码锁定”不可纂改。
在浙江象山,为了保障红美人的品牌权益,防止假冒伪劣,这个县就将通过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做到全程可追溯,“在手机上可以看到红美人从基地到餐桌的全链条过程”。
商品上链的另一面,是数字化生活。
去年云栖大会时,临洮县委书记石琳曾到访阿里。在与李少华讨论数字乡村的方案时,石琳认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数字化之后,应该是人们的数字化生活。目前,在30多万人口的临洮,钉钉使用人数已超过18万人,人们购买农资及各种市政服务,都可以通过钉钉解决,通过数字化,链接人与服务。
当疫情来袭,临洮因为前瞻性地普及了钉钉,让高三学生比全省更早通过钉钉复课。尝到数字化甜头的临洮,在今年高考涌现出多位清华北大学子。
可以预见,在泥土与比特的共舞中,还会涌现出更多让人兴奋的亮点。这些亮点串起来,就是一幅壮阔的数字乡村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