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上淘宝:云南千年“银都”家家开网店,老银匠靠一把小锤月入万元-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当非遗遇上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手工银器的非遗传承人寸光伟用两个没想到给出答案:没想到从前年轻人看不上的老手艺,现在变成香饽饽;没想到小锤敲了一千年的新华村,现在家家敲键盘,户户开淘宝,老银匠不出门就能月入万元。
借助互联网,将非遗产业变成脱贫生产力,将“指尖手艺”变成“指尖经济”,已成为淘宝上行之有效的脱贫新模式。从云南新华村的手工银器,到河南许昌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山西和顺的牵绣、山东博兴湾头村的草柳编……来自全国多地的非遗技艺、工艺正在淘宝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产业。
新华村被称为云南“银都”,“一张打”技艺流传了千年
在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全村人几乎都从事银器手工艺品加工,小锤敲过了一千多年。42岁的寸光伟继承了父亲的手工银器锻制技艺,成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一名传承人。短短数年前,像寸光伟这样的青壮年工匠在新华村还不多见。一张银片,一把小锤,银匠的工作不仅辛苦,还得远离家乡走街串巷觅活计,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继承这门老手艺。
但让寸光伟惊喜的是,最近几年,不少年轻人又回到村里,还带来了一样新工具——电子商务。他们在淘宝开店,从最初的三四户发展到近200户,几乎全村家家是工厂、户户开网店,手艺好的匠人在家门口就能月入一两万。
如今的新华村几乎家家开网店,不少年轻人又回到村里继承老手艺
近日,新华村由千年手工艺之乡变身“淘宝村”的故事,登上了央视改革开放特别栏目《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据央视报道,新华村的手工银器每年网络销售额已超过8000万元,产品销往中国各地乃至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社火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一种风俗活动,包括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每到腊月,社火耍起来,年味就浓了。河南许昌市建安区的霍庄村就是个“酿造”年味儿的地方,出产了长江以北超过60%的社火道具。作为建安区电商产业扶贫项目,霍庄村依靠这项传承百年的传统手工艺,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不仅让本村村民过上好日子,还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多人就业。
社火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包括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
短短数年前,霍庄村还是另外一副景象。用村支书霍军政的话说,“从前的旺季就是春节到灯节,一年就这么一段时间卖产品,人家过年往家跑,我们过年往外跑,年不年节不节。”2012年,随着村的年轻人捣鼓起互联网,霍庄村的社火找到了新销路,村民坐在家中就能从年头卖到年尾,从国内卖到全球。如今,全村拥有200多家淘宝店,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村民们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还筹资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
在山西和顺,另一项非遗技艺——和顺牵绣也在淘宝绣出了脱贫新希望。和顺牵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千年历史和精湛技艺,但一直没能走出太行山。2018年,阿里巴巴“生态+产业”平衡发展模式与牵绣这个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化学反应。2019年1月,近三万份蚂蚁森林合作款和顺牵绣和和顺原醋礼盒在淘宝第一次开售就被秒空,相当于绣娘一年的订单。
飘着醋香的和顺牵绣“豹喜”受到消费者热情欢迎
这样的故事在淘宝还有很多:山东曹县靠淘宝发展表演服饰产业,带动了数万人减贫脱贫;同样是山东博兴的湾头村,传承800年草柳编技艺,辐射带动周边十多个村庄发展电商……阿里研究院专家表示,我国广大贫困地区拥有着相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淘宝等电商平台为“非遗资源”变“非遗经济”提供了市场和机遇。
淘宝也在探索“平台+企业+非遗手艺人”的脱贫新模式,即将启动的淘宝“青年造物助力非遗”项目,将联合优质淘宝商家深入非遗贫困地区,将当地特色非遗产品与箱包等时尚设计相结合,切实帮助非遗手艺人持续自我造血,实现更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