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令狐冲喉头一酸,让杨过赞不绝口 | 所有的故事都源起这只粽子-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这是“才人出”的第16篇原创文章
文 | 紫檀
关于吃,每个地方都有一片江湖。
在嘉兴,箬叶包裹糯米形成的小小江湖里,口味之争、噱头之争、流量之争不绝于耳。
老字号,稳住。
1
在嘉兴月河街粽子文化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幅画,宽不足两米的小巷里,三家粽子店成品字排开。画面描述的,是1939年的嘉兴老街张家弄,那会,买一个粽子要花大约三斗米的价格,而三家店挤在闹市小巷现煮现卖同台竞技还是引起了嘉兴人的兴趣。
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腹地,江河湖海交会之位。嘉兴,与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
上午十一点,空气里粽子的气味变得浓郁,街边店铺的姑娘拉着悠长的声线喊道:吃开锅粽喽!每天的这个时间,第一锅现包现煮的嘉兴粽子出锅了。开锅粽于嘉兴人,不是任意一道美食可以媲美。这个时候的月河步行街上,无论游客还是市民,都会小跑着到最近的粽子铺现剥个粽子解解馋。9万平方米的步行街里,大大小小的粽子铺超过十家。
嘉兴人金庸,在他书写的江湖里毫不吝惜对粽子的喜爱。当岳灵珊拿着母亲包裹的粽子给令狐冲时,令狐冲喉头一酸,心想“师娘待我真好”,粽子连接了亲情;程英给杨过包粽子,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粽子寄托了嘉兴姑娘的爱情。
宁夏人刘岳,上大学之前他脑海中的粽子还是一团白色的糯米,在嘉兴生活了几年以后,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去五芳斋店里买个蛋黄肉馅的粽子。“我跟外地朋友讲起嘉兴,很多人未必知道,但他一定知道嘉兴的粽子。”
吃粽子于嘉兴人,早已超越端午仪式成为一种寻常习惯。好比兰州人会说,吃牛肉面走,嘉兴人会说,吃个粽子去。
邵建国是嘉兴粽子的第三代传人,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尝到了真真老老的粽子,在看到工厂当时惨淡的境况时,本来做电子厂的他义无反顾扎进了粽子行业,他说,这门手艺嘉兴人不能丢。
“二十多年前包粽子,基本从年前忙到端午,剩下半年每天工作到上午十点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十几年前就不一样了,10月份开始忙着给新品打样,紧接着生产,全年无休。”看着粽子品种越来越多、糯米制品越来越丰富,裹了22年粽子的真真老老高级粽艺师周凤娟越干越忙。
在嘉兴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粽子企业有三四十家,虽然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但借助电商,吃得上嘉兴粽子的人从江浙沪到了5000公里外的西藏,嘉兴粽子在全国的行业占比超过了50%。几年前,五芳斋豆沙粽、咸肉粽等走出国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韩国等地的华侨们,都能吃上寄托了乡愁的“嘉兴粽子”了。
2
每年的3月到6月,是粽子企业的备货季,这三个月,它们需要做出全年近90%的粽子,来应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和天猫618大促。这时候,各个粽子企业自己的裹粽娘就不够用了,几千名临时裹粽娘被从各地招来驰援,嘉兴本地论坛里到处都是高薪招聘裹粽娘的帖子:急招包粽工,月入一万不是梦。
而在二十多年前,包粽工可没那么紧俏。
1997年,27岁的周凤娟告诉家里人:她要去五芳斋裹粽子。
裹粽子是个辛苦活,但在那个年代,能进五芳斋这样的大企业是给家里“长脸”的事,邻里乡亲见面总要高调地来一句“孩子在五芳斋上班呢!”
自然,要进去不容易,五芳斋规定,半个月的学徒时间,做不到500个,走人。周凤娟因为身材瘦小并不被人看好,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年轻姑娘才干了一个星期就要求和老员工一起“计件生产”。直到22年后,在每年嘉兴的裹粽比赛上,周凤娟依然能稳拿前三。
包粽子,是门手工依赖度极高的活。即使是五芳斋这样年产1亿只粽子的大户,它的生产线上也是密密麻麻的女工。放料、包裹、称重、缠线,所有动作都需要女工的双手来完成,裹粽娘成了一只嘉兴粽子的灵魂。
五芳斋生产车间里,上千名裹粽娘一刻不停地裹着粽子
而在电商带着嘉兴粽子打破地缘限制、占据全国一半以上市场的时候,摆在所有粽子企业面前的问题出现了:裹粽娘的手速能否跟上市场的需求?月薪万元以上,为啥裹粽娘却越来越少?
“上半年教一批、下半年教一批。”每次新人进来,周凤娟都要当一回老师。和当年挤破头进五芳斋包粽子的情形不同,本地裹粽娘的后代们并不感冒这个体力活,新招的年轻人大都是嘉兴新居民,全国各地的都有。
在真真老老的生产车间,出现了和五芳斋全然不同的景象:糯米和馅料先被装进一个粽子大小的杯子,等杯子坐上传输带来到粽艺师身边时,粽艺师将其中的料倒入准备好的粽叶,然后包裹缠线,再将粽子放入另一条传输带运走。从裹粽娘到粽艺师,真真老老的生产线上出现了许多年轻小伙子,每分钟,他们可以包裹5个以上的粽子,速度甚至超过一般熟练裹粽娘。真真老老六条生产线,每天能产粽子100多万只。
真真老老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部分裹粽环节的自动化,比如通过机器放料到杯子的方式,帮助普通包粽工节省了6个步骤,提高了裹粽效率
周凤娟记得自己刚来真真老老时的情景,每次她去车间检查,总能发现蛋黄肉粽忘了放蛋黄,她按规定给工人扣钱,结果自行车胎被戳破了好几次。后来,老板邵建国看不下去了,亲自带着工程队的人研发设备,这才有了真真老老如今焕然一新的粽子生产车间。
邵建国总说自己在粽子这行是半路出家,而正是他曾经在电子厂那套管研发、品控的手段,让他给了传统粽子新的可能。“国内很多粽子企业都用上了我们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人手不直接接触粽叶里的料,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还有蒸煮锅,经过几千次尝试后我们找到了每种粽子的最佳蒸煮时间,自动加气加压自动焖自动排水排污,再也不会因为老师傅今天心情不好把粽子煮坏了。”
“如何找到粽叶包裹的精准角度、如何掌握缠线的力度始终困惑着我们。”在2017年的新品发布会上,五芳斋“放话”要出资1000万元找“会裹粽子的机器人”,一个可替代的裹粽机器人成了全行业的期盼。
3
5月27日,五芳斋天猫超级品牌日,一只“会飞”的粽子。
古老金字塔造型和现代磁悬浮技术,很多人冲着颜值和黑科技买下了它。在电商搞了那么多次“噱头”,五芳斋电商部总经理张静不再紧张,他静静地观察着,天猫大数据给出的研发方向,结果不会差。
五芳斋推出“漫威系列”粽,集齐全套在不少年轻消费者中成为潮流
五芳斋创立至今98年。88岁时它入驻天猫,成绩平平,直到95岁突然“开窍”,搭上大IP、推出个性化口味定制,这才笼络了线上一半的粽子消费者。
和在门店买粽子的人群不同,到网上下单买粽子的,85后到00后占了六成多,这是天猫大数据露出的迹象。这个迹象,让老字号们着急了:听说这届年轻人很个性,怎么整?
2016年,一个大胆的提议在五芳斋内部发酵,“到底要不要推出漫威和迪士尼联名款粽子礼盒”。那是五芳斋第一次尝试跟天猫进行深度合作,但根据大数据去改变包装、口味和营销策略,对老字号来说心里实在没底,老一届经营者们集体发问:方案的投入产出比如何?最终,五芳斋放手一博,“噱头”换来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后来,它们有了专门的定制化生产车间,粽子的配料表因此有了一万多种可能性。
邵建国也建了新的生产车间,他没有搬来自己引以为傲的自动化生产线,而是立了规矩:这里的粽子全部还原最早的包粽工艺,高汤白米粽取名“传人粽”。对粽子,这个嘉兴人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为了让传人粽保持最佳口感,他花了两年时间研发出新鲜粽包装技术,在电商平台,真真老老的销售以每年80%以上的速度增长,传人粽成了“回头率”最高的品类。
(真真老老推出的“传人粽”,先要用高汤浸米两个小时,还原了70多年前的嘉兴粽子味道)
由于产地受限,嘉兴粽子没能在本地形成完善的原材料供应市场,但在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高手们相继入局。6年前,80后弋仕琦和五六个朋友一起创业,专门给一些粽子老字号做品牌包装和推广,后来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他们抓住健康概念,品牌入驻的大都是精品超市,价格卖得高却每批货都供不应求。弋仕琦介绍自己的“立家”品牌不只做粽子,而是有机食品大类,粽子虽然是其打响品牌的爆款,现在反而成了其中很小的一个品类。
突破粽子的局限,也成了老字号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在嘉兴海盐沈荡镇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两个相邻的流动早餐点,售卖的品类包括粽子、包子、米糕、粥等,买的人明着比价、卖的人暗自较劲,一个是五芳斋,一个是真真老老。
嘉兴粽子引发的江湖故事还在继续。
紫檀
被码字遛娃耽误的明日之子
我本无意穿堂风,偏偏倨傲引山洪。
互联网的江湖、道义、芬芳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