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大众蔬菜必死?这家生鲜电商偏要统统拿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我厨购买的净菜,可直接烹饪。净菜被认为是我厨的壁垒产品,一方面提升蔬菜附加值,部分品相不佳的蔬菜可经加工处理成为净菜,调节、控制蔬菜损耗,另一方面却对生产线提出要求,即净菜部件化,部件标准化,成品多样化。(图为蚝油牛肉。

文/天下网商记者 孙姗姗

来自澳大利亚的牛排、挪威的三文鱼、美国阿拉斯加的帝王蟹……相当多的生鲜电商把这些“霸气”的食材放在购物页面的显著位置,在SKU中,高溢价的进口食材也占了较大比例。

萝卜、青菜、鸡蛋、淡水鱼,这些平价菜市场常见的食材,往往因为难运输、短保质期、低附加值而被生鲜电商避而远之。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未能充分发掘的空白市场。201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柳智在把餐饮企业望湘园带上新三板后,创立了线上菜市场“我厨”。

我厨并不是单纯的线上流通渠道,而是将采摘的蔬菜在专门的工厂里经过挑选、洗净、切碎、搭配等12道工序后,用户买回去可直接烹饪。从餐饮转战生鲜电商,柳智能否从实业出发,在对标菜市场的生鲜电商赛道上活下来?

卖菜的学问


我厨COO夏荷,有超过十年的农业生鲜市场运营经验

我厨COO夏荷介绍,线下生鲜消费往往有两大刚需,一是2B 的餐饮消费,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鲜消费。

初上线时,我厨曾启动2B模式小范围尝试。不过,据她介绍,B端餐饮消费具有固定频次、标准不一、价格敏感等特点,由于当时体量较小,B端要求对整套生产加工链条产生很大压力,导致利润不足以覆盖成本。“一尝试就发现不行,我们就停掉了。”夏荷说。

而针对C端消费,我厨也经历过半年时间的人群对标。由于做的是民生生鲜,一开始我厨就想要覆盖线下所有人群,试图将他们的消费习惯直接从线下转到线上。为此,我厨不仅实行“低价+包邮”策略,还在小区周边设置自提点和代购站,试图抓住大妈群体。而在营销层面,我厨曾在品牌露出广告和地推上投入大量资金,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方面,大爷大妈们还是倾向于去菜场、超市买菜,网购生鲜的习惯很难养成;另一方面,熟悉网购的学生和白领群体则对平台忠诚度不高,追求新奇特和低价,实则留存率也存在问题。

“半年时间内,营销花费1000多万,这是我们模式试错的教训。实际上,营销的两大首要指标应是留存和复购,之后才看新客数量。一味追求单量会掉进大坑。”夏荷总结道。

2015年9月,我厨逐渐完成人群精准化,主要锁定在有固定烧饭频次的都市白领家庭,他们生活方式节奏快,不会对价格敏感,也不会天天想要有机蔬菜。而从11月开始,我厨进一步细分人群,比如针对占比50%的有孩子家庭,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层推荐不同食材;另外将人群垂直细分到减肥、养生、孕产等,用社群化思维运营用户。

转变之前砸钱烧流量的营销思路,我厨正尝试通过用食材相关的内容精准对接用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粘性和留存。据夏荷介绍,接下来会进一步以UGC+PGC相结合的方式在前端打造内容,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主题食材馆,并基于菜谱实现一键购买。

据我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实际下单用户超过10万,日均成交量约为3000单,30天复够率达到40%,年客户留存率为20%。今年将通过主题性团购、线下活动、线上微信群等运营方式稳定增加订单,并在苏州、杭州、北京等地扩张,目标在10月达到日均万单。

中央厨房:搭建高壁垒生产线

在夏荷看来,我厨并不想做小而美的生意,而是跟生鲜超市、菜场这些线下传统商超赛跑。而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全品类和净菜自然成为刚需。

从SKU来看,经过加工处理的净菜占比23%,之后依次为蔬菜、民生类肉品和平价水果等,消费结构直接对标线下。就蔬菜而言,夏荷介绍:“我厨的策略是:一,对标菜市场低价蔬菜,主打的差异化是,在同样的价格下质量更高,在同样的质量下价格更便宜;二,研发高附加值的净菜。” 
 

(净菜之外其他类目占比)
 

净菜被认为是我厨的壁垒产品,通过这种处理方式,首先可提升蔬菜附加值,提升利润空间,其次部分品相不佳的蔬菜经处理变成净菜,可调节、控制总体损耗。不过,这同时对生产线提出更高要求,用夏荷的话来概括,净菜部件化,部件标准化,成品多样化。

据介绍,我厨团队部分脱身于望湘园,创始人柳智同时任职望湘园董事长、执行董事,协同管理财务工作的赵建光同时任职望湘园CFO;也有农业和传统商超从事采购、零售工作的,去年6月加入的夏荷便有10余年农业生鲜和健康领域的市场、运营和产品经验。

目前,我厨在净菜开发上已投入几千万元,按照日均3万单的产能设计,于上海青浦区建立2万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包括仓储、净菜加工、物流调配等环节,目前在用面积为12000平米。

一开始,我厨沿用望湘园的生产线,但是后来发现2C更加个性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因此,我厨各地挖来大厨、调味师、包装师等,组成10人净菜研发团队,从大批量生产改成小组制作业。


净菜加工车间

比如根茎类蔬菜的切配通过安装不同部件,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另外几条线则生产绿叶菜、鱼类和肉类。目前,我厨同时拥有100多个净菜半成品部件,在售的净菜超过200个,通过不同食材间的排列组合生成菜品,每2天就能研发一个新净菜。

在采购端,除了与望湘园联合采购,我厨另从产地源头、农批市场以及周边农业合作社多层级进货。比如大众类蔬菜一部分从山东产地进货,其中毛利空间大的以流量品形式销售;另一部分非流量品则来自周边农产品合作社;剩下三分之一小众品种渠道是一级农批市场。

在备货上,我厨通过消费数据做库存和销售模型预估,每天两轮采购。上午进货预估量的70%,下午再根据当天订单补货,并在夜间加工完库存。夏荷透露,目前蔬菜每月周转量为45次,平均一天一次半。

从定价来看,一份三杯鸡食谱的食材价格为15.8元,糖醋里脊则为9.9元,在并不高的定价下还要挤出适当的毛利空间,这就要求研究每一个商品,从而进一步改装流水线,调配信息、机器与人力的对接,提高人效、控制成本。夏荷坦言,这是如今最让人挠头的部分。

在我厨400多人的团队中,70%以上的人力布局在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5月即将完成的超过5000万元的A轮融资也将用于信息化建设,以及在供应链和运营端加大投入。工商注册资料显示,我厨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而在过去一年的运营过程中,望湘园已实际为其投入现金流共计8000多万元。

据夏荷透露,包含包装、损耗等成本,目前我厨平均毛利维持在20%左右,也就是说在平均客单价100多元的情况下,毛利空间为20多元,另除去15元每单自建的冷链物流成本,最终剩下约为5%的利润。

物流配送:前置微仓的双段式打法

在物流配送上,我厨采用“中央厨房+移动前置微仓”的双段式打法。

整条链路的大致规划是:夜间22点截单之后,系统将产生基于地理位置的线性最优规划值,得到订单分布热力图,以此确定冷藏车的配送订单、范围和路线。之后14辆冷藏车从中央厨房出发,按照此前数据到达对应流动交接点,常常为工厂后门或人流比较稀疏的地方。

其中,一辆冷链车内放置100多个约为一米长的保温箱,根据订单信息提前放置在相应架子上,送完货离开之后交由交接点的6-7个配送员扫码确认,最终将由他们拿下箱子、挂在电瓶车上进行配送。保温箱内用三个温层将冻品、冷藏品和常温食物分开放置,在送到用户手中前再进行现场包装,因此并不会造成冰块、保温特殊包材的损耗。

按照夏荷的说法,“流动交接点+保温箱”的方式,一方面降低租金等固定成本,另一方面提高配送效率,避免来回跑的人工成本,而随着单量上升,干线和支线成本将会越来越摊薄。

如果以250元每天每人的支线配送成本计算,目前每个配送员日均配送40多单,在长期可持续的情况下,一天能承载的峰值是50单,也就是每单支线配送成本可下降至5元。在夏荷看来,加上干线物流及其他运维成本,我厨未来理想的配送成本是控制在每单8元。

据介绍,目前单量密集区域的配送成本约为11元,郊区等地相对较高,因此平摊下来仍为15元左右。因此问题关键回到支线的配送效率,这依托于自主研发的ERP系统、配送调度系统以及中台app的库存运营等协作,我厨曾在技术和系统研发上投入数千万元。

相行之下,两鲜网直接用自营冷藏车配送入户,同样需要提高订单以降成本;食行生鲜则由干线冷藏车直接对接放置在小区内的冷藏柜,这便需要处理柜子周转率、维护运营、物业等细节问题。

我厨的终端配送机制相对灵活,也不依赖第三方,但依然存在一些现实的风险问题。比如电瓶车是否会超载;几十个备选流动交接点是否可持续使用;一旦单量上升,还需要在原地增加劳动力看管剩余保温箱等。不过夏荷认为,这种方式还是比租一个前置仓的固定成本要省很多。

目前,用户可选择的配送时间段为上午9点-中午12点半和下午5点半之前,根据app上显示的每个物流节点全程监督冷链车定位,预知每单到达时间。

对于我厨的商业模式,爱生态网创始人郑伦分析道:“我厨的优势是依托望湘园,库存剩余可以让望湘园解决,降低了损耗;劣势则是做大众市场,定位中等收入工薪阶层,选品集中在豆腐、普通叶菜、鱼等,此类产品附加值低,电商难易度难,不要做电商。”

他同时指出,2013年初生鲜电商优菜网和今年初美味七七倒闭的主要原因,前者为主营业务是大众蔬菜,后者也曾甚至用9.9包邮促销的方式在网上销售大众蔬菜。

夏荷则对此非常有信心,“每个环节都重,模式必死,因为运作难度太高;每个环节都轻,模式必死,因为壁垒太低。我厨的模式重点在于精准的人群定位、自建的中央厨房和冷链配送,在这些方面建立了高壁垒。”

随意打赏

生鲜电商供应链生鲜电商的发展生鲜电商模式生鲜电商倒闭生鲜水果电商上海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平台电商未来拿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