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笔下的阿里巴巴与马云 | 读书-天下网商
文/天下网商记者 鲁西
“美国有杰夫•贝索斯,中国有马云。”1999年,《经济学人》刊登的一篇文章如此评价彼时刚成立了阿里巴巴的马云。
当时誓与硅谷企业一争高下的马云,如今早已成为西方世界津津乐道的中国企业家。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他常常是那个“小顽童”,抑或“头发凌乱,笑起来显得有些淘气的小个子”。可即便屡屡登上国外媒体,对西方世界的大多数人而言,马云和阿里巴巴,以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似乎仍蒙有一层薄纱。
为了揭开这层薄纱,在北京生活了22年的英国人邓肯•克拉克,在2015年1月,打算把马云和阿里巴巴以及整个中国互联网企业写成一本书。
邓肯•克拉克,21岁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此后在国际投行摩根斯坦利工作。1994年,他来到北京,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他嗅到中国对外国资本的需求,于是他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并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中国生活。
因此,他有机会认识到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家,如张朝阳、丁磊、王志东等人。1999年夏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杭州一个狭小的湖畔花园公寓里认识了马云和阿里巴巴早期创始团队,并成为阿里巴巴早期的咨询顾问。
2015年10月19日,马云被授予英国商业顾问头衔后来到唐宁街10号,在场人士包括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左二)和邓肯•克拉克(右三着浅色西装者)。图片来源:唐宁街10号。
“损失了3000万美金”
2000年初,马云和蔡崇信原本给邓肯几十万股阿里巴巴的股票作为他的酬劳,当时的股价只有30美分,但在2003年年初,遇上非典和互联网泡沫的阿里巴巴也在泥潭中挣扎,邓肯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2016年9月23日,再次来到杭州,邓肯在一家西湖旁的书店里说,“当时的一个错误,今天看起来差不多损失了3000万美金。”他自嘲,时不时地开几个玩笑。
用了一年多时间,邓肯写成了这本关于马云的书。在这本不同其他传记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中,他采访了许多阿里的高管和前员工,同样还包括马云的竞争对手,但他并没有直接采访马云。
他对《天下网商》记者说,当时马云拒绝了他的采访,“因为他说自己要写一本书,叫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
关于马云的成长经历和创业故事,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在邓肯的新书中,他作为最早见证阿里巴巴创业过程的外国人之一,更直观地告诉读者,马云如何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出身走到今天。
来自澳洲的笔友一家
1964年9月10日,马云生于杭州,他的父亲是位摄影师,母亲则是一个普通工人。马云是个普通人,唯一让他稍微不同的就是他最喜欢学英语。15岁左右,他靠与来杭州旅游的外国人对话来锻炼口语。
邓肯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澳大利亚一家很小的当地媒体提到过戴维•莫利和马云的故事。他从澳大利亚的黄页中找到许多相同的名字,一个一个打电话去问,最后在一家瑜伽馆的电话中找到了戴维。他跟邓肯分享了当年的故事。
1980年,中国迎来一批批的国外游客。这一年7月1日,来度假的肯•莫利带着儿子戴维和家人来到中国,作为澳洲最忠实的共产党员,他想让自己的孩子感受一下共产主义社会的样子,而他们没有预计到,这次杭州之行成为改变马云生活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即便是现在,他们仍与马云仍保持联系。
当天傍晚,戴维•莫利和朋友在西湖边上玩弹火柴的游戏,16岁的马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
戴维的父亲肯•莫利第一次见到马云时,还以为他是街头小贩。“他非常想练习自己的英语,又很友善,我的几个孩子们都被他打动了。”邓肯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马云和莫利一家的故事。
此后,戴维与马云成为笔友。1985年,肯•莫利邀请马云前往澳大利亚做客,这是马云第一次出国。
热情、野心勃勃却又谦逊的马云
与大多数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乔布斯、比尔•盖茨、贝索斯等人相比,马云并不是一个技术控,他的独特优势包括他是天生的演说家。“马云几乎从不用PPT,他自己就是3D版的PPT。”邓肯说。
完成这本书稿后,“马云是否看过?他怎么评价这本书?”《天下网商》记者问邓肯,他说,“我和马云的助理联系过,助理说他看了以后很高兴。当然,我的书不是为了让他开心才写的,我要写的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在90分钟的新书分享会上,邓肯提到马云出色的演说能力和异于常人的野心。这让马云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这其中就包括蔡崇信。当时蔡在香港一家投资公司任职,他精通法律和投资管理。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的样子是这样的,“倒坐在椅子上,轻拍着手,好像是武侠小说的人物。”
流利的中英文不断切换,以及马云的想法和野心,让蔡崇信和马云一拍即合。他放弃了香港的高新工作,冒险加入阿里。让马云之后在很多场合演讲时常提及,“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放弃上百万美元的高薪?这个就是勇气……这才是真正的梦想。”
之后两人开始在国际上找人找资金。当时的国外媒体显然比投资者更敏锐,他们意识到马云的新闻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商业周刊》封面中,马云是中国互联网大师级人物中的一位。没多久,他们找来高盛330万美金的投资,这是阿里巴巴实现起步的第一笔“巨资”。
2000年1月,邓肯和马云在哈佛的一个会上碰到,当时他们沿着查尔斯河岸散步,邓肯发现几个人在录像,“我还以为他们在拍我,后来马云说, ‘不,他们是在拍我。他们都拍了我五年了。’” 马云早期的讲话、会议、活动的资料全部被录了下来。
再之后,软银入股,让阿里巴巴如虎添翼,迅速发展起来。但马云很聪明,董事会的设立,阿里管理层占两席,雅虎和软银各占一席,这确保阿里控制权能够握在马云及其团队手上。
邓肯还在书中披露了很多当年阿里交易的信息,以及控制权之争。同时,他还提到了腾讯、百度,以及雅虎如何遭到重创。
西方媒体眼中的“疯狂Jack”(马云英文名),在邓肯笔下则是一个热情、野心勃勃却又谦逊的马云,跃然纸上,每一章的开头都是马云的金句。马云会以《阿甘正传》的阿甘作为自己的偶像,即便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和阿甘一样,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的方向。
马云创业时曾经许下豪言壮语,后来马云战胜了一些硅谷的科技巨头,最近又有入股百胜等一系列动作,他重新塑造西方商业世界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现在阿里涉足的版图早已超过电商,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自己的书只有12章,第13章这会儿还没法写出来,邓肯在现场幽了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