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终于想明白了,要做“实体+互联网”新零售-天下网商
文/天下网商记者 陈之琰
“实体是我们的根本,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帮助实体的生长。”4月11日,在义乌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通讯营销行业年会上,面对台下来自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的从业者,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下称“万达网络”)商业发展中心总经理许建伟如此描绘他眼中的未来零售业。
2016年10月,万达网络在上海宣布成立。在万达集团的官方介绍中,这个包括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大数据等公司的集团被描述成:中国唯一的“实业+互联网”大型开放型平台公司。
许建伟认为,万达视角下的传统商业与互联网结合,并非基于“互联网+”,而是“实体+互联网”。
“基于实体商业、人或场景的数字化,来助推我们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他说。
云计算给实体零售“+互联网”
就在许建伟赴义乌分享“万达式新零售观”的同一天,主题为“天工开物,人机同行”的2017IBM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万达网络总裁曲德君首次对外公布公司布局云业务的战略部署,并称要与IBM联手进军公有云市场。
曲德君认为,促成此次合作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双方对中国市场长期前景都十分看好、万达自身业务发展的刚需,以及为合作企业提供云服务。
“不同于以传统房地产和商业管理为主要业务的万达,现在万达旗下除了商业还有文化、网络、金融业务。”此前,万达集团信息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冯中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现在万达与IBM合作是进入公有云的合适时机。“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需要构建一个能支持快速计算、降低资源部署成本、简化运营的云平台”。
其实,从商业零售的角度看,万达牵手IBM所能获得的益处,与其“实体+互联网”的布局有关。
万达网络旗下的服务运营商“飞凡”就是许建伟所谓“实体场景+互联网技术”的集中体现——通过为不同的购物中心搭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停车、找店、排队和电影等服务,积累消费者大数据信息,并反馈给商家调整销售、服务策略,从而增强消费者线下购物体验。
从核心产品来看,飞凡不是电商,而是为实体零售提供信息服务。
即使是万达内部,每个万达广场的单日客流是5万~10万人不等,本身对云服务就有巨大需求。万达还希望将旗下遍及全国的187个万达广场接入云平台。除了连接入驻商户外,将借助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连接每天来万达广场消费的个人,打通万达拥有的乐园、购物、娱乐等多种消费内容。
故而,在内外需求推动下,以云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领域,亦是万达转型的方向之一。IBM拥有一个模块化云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为专门企业提供基于开放技术OpenStack 的企业级基础架构云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IBM而言,万达拥有的大量不同业务也利于其拓展公有云服务。
跨越电商,直接新零售
万达与IBM携手进军公有云市场的背后,是这个商业零售巨头对于自身转型的最新理解。
2月,万达飞凡CEO李进岭的离职业让界哗然,人们由此判定万达做电商的标志——飞凡,失败了。对此,曲德君回应称:万达从没说过要做电商,即B2C网络购物平台,而是要做“实体+互联网”模式。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万达宣布进军O2O电商领域,并在第二年成立万汇网,主打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电商模式。然而,和很多实体走向互联网的企业一样,最终失败。到2015年,飞凡开放平台的定位为万达打开了真正踏入实体与互联网接轨的大门。近期,万达更加明确其“实体+互联网”的定位,通过提供全套互联网解决方案帮助实体商业转型。
万达网络的主要业务
基于线下实体,将互联网视为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重要工具,是万达第一次理清实体商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而成立万达网络,被人们认为是万达架构的第四次转型。
以飞凡为例,目前已有7000多实体商业项目及6万多品牌加入飞凡开放平台,实现智慧场景打造、大数据运营等互联网转型。
许建伟则将万达的“实体+互联网”具体化为四个特点:
第一,场景即产品,消费不来自于人们的某一单一需求,而是在实体环境下的综合需求;
第二,用户即流量,改变以运营产生用户及交易的模式,在实体场景中在线连接的用户就是流量,就能通过数据匹配对其进行针对性服务;
第三,硬件即连接,传统互联网时代,需要通过网页才能发生连接,而现在,连接不再只产生在屏幕,而是无处不在,wifi、停车场智能闸机、餐饮店排队机、支付pos机都会成为人们的数据连接,让商家知道消费者是谁,他的需求是什么;
第四,数据即商业,场景中诞生的数据都会成为用户的标签,而指导商家的经营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