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互联网+重构供需带来第二次创业大潮


演讲者:俞永福 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

4月28日,2015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大会间,俞永福做了有关“互联网+”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俞永福认为“互联网+”,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同时,他还强调,“互联网+比传统的经济上会产生更大的势能,也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但是,他认为“互联网+”要产生一个巨大的增量和变量,首先要对传统产业有敬畏之心,加上互联网这个媒介,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迈入一个重建供需的新时代。


快速阅读(基于俞永福的观点)

第一,“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化学反应,会带来新的产物,解决了供需平衡的问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相比于前者,“+互联网”只是一个物理反应,将原来传统的市场再切割,再分配,只解决了效率重构的问题。

第二,“互联网+”带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传统的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最好的创业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互联网+”的新互联网模式却能够提供机会给一群人创业。

第三,跨界融合,持有敬畏之心。俞永福认为,对于传统行业,我们要持有一颗敬畏之心。传统行业是身体,“互联网+”是一对翅膀,当传统行业插上翅膀,才能走的更远、更高、更强。


以下内容是由大会演讲稿整理


一、互联网+带来的坏消息+好消息

“互联网+”这个词是一个热词,在我的思考是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也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传统的互联网已经结束,在美国形成了几座大山,中国形成了几大板块之后,它的创新会继续层出不穷,但是从创业的角度,已经是大机会变小、小机会变大,如果你能做出很大的业务来,恭喜你你是漏网之鱼。对大部分人来讲,这个时代的创业已经结束。同时,互联网成了一个神器,任何行业都可以和互联网加在一起,这是一个好消息。


二、是谁变了“新”?

冷静地看一看另外一个问题,到底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其实都说互联网的时候,大家看一看,其实互联网里边的变化并不多。变化的是什么?其实是非互联网部分,变化的是非互联网部分那些人和事,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冷静地看一看这个“互联网+”。

其实,“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如果是“+互联网”,其实,它是一个物理的反应,但是“互联网+”显然是一个化学反应,它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我想“互联网+”本身绝不是讨论如何再切割原来的市场。相反的是,它会带来巨大的增量和变量。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十年的互联网其实质上是在重构效率,去解决信息的透明度、解决效率的问题。举个例子,有了互联网之后,其实我们的服务时长不再受人的限制,因为服务器可以24小时运转,不再是8个小时的服务,还是12个小时的服务。

第二个效率的提高是什么?还提高了服务的宽度,不再考虑你是覆盖北京、覆盖朝阳区、覆盖河北省、覆盖华北还是覆盖中国,是一点接入,服务于全球,效率角度得到了大概的提高,整个都在去渠道化,最终的目标是厂供,最终的实际提供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一个连接。

所以说这是整个传统互联网到今天,从经济的角度,我觉得核心是在解决效率问题。但是如果面向未来,我觉得打开这扇门,从经济的角度,它产生的经济价值将远远地高于过去十几年传统的互联网。为什么?它重构了经济最核心的一点,供需。


三、什么是重构供需?

从供应的角度来讲,可以把社会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如何把闲散的资源能够作为新的供应放到整个经济的循环体,将是巨大的一种价值。用这个思路大家可以想想,只要是闲散的资源放到了经济循环体里边都是巨大的价值。如果创业我就建议有朋友考虑。如果你在北京,你把北京人常使用的单反等一系列的,你改成租的模式,就是Uber的模式可以到处使用,其实是重构的供应,能够把闲散的资源利用起来。

重构需求其实是创造了新的消费者场景。我举个例子,比如今天是下雨天,我想吃火锅,天气不好,我就不愿意出去了,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需求就减少了一个,但是有人愿意把火锅送到我们家里,这其实增加了一个新的需求。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互联网+”比传统的经济上产生更大的势能,也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重建效率和重建供需它的经济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刚才我举到了专车(重建供需)的例子。但是对于比如说打车App,我觉得价值真的不大,因为它是在一个存量的市场里边如何再分配,假设北京一共有八万辆出租车,你通过打车的方式让部分人更方便地打到了车,但是也就以为着有其他人更不方便地打到了车,因为你的供应和需求没有发生总量的变化(编者按:现有的叫车APP还处于传统互联网的重建效率的阶段,并没有解决市场上供需不平衡的根本矛盾)。


四、互联网+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另外一个我觉得拉开这扇大门带来的对创业者的一个变化是什么?传统的互联网的创业,其实是某一个群体人创业的机会,你可以讲是学计算机的,是学IT的,你可以说他是创客、精英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互联网+”来讲,即使是所有行业的人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这次创业的大潮。我觉得这个真正能够做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候,我想在这样的时间点跟大家分享一点,就是敬畏之心,因为我们每个人做业务的话,一方面要追求跑得快,一方面要追求跑得远,这是创业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两件事,互联网跑得很快,但是要跑到最远的地方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的是非互联网的那个专业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跨界融合的业务。互联网跑得快,但是你要跑得远其实是需要你的下半身,需要你的专业的能力,这个我反过来认为我们很多的互联网的朋友应该对于非互联网有敬畏之心,因为最终是专业能力的致胜。

我分享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拿高德举个例子,这个实际上是在“互联网+”如何产生变量,传统如果是互联网地图是在互联网上用看一张电子化的地图。但是到了高德,去把它变成移动地图的时候,最重要产生了不同于原来的化学反应。举个例子,就是在交通、大数据,我们基于交通大数据云,其实做出来的用户的产品,第一阶段我们给用户提供了关于路况的呈现,第二阶段过去几年我们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一个,就是你如何在知道这条路况的情况下躲避拥堵。北京像这样的城市肯定就是个堵城,既然你不能够让车变少的情况下,能不能让整个交通流动得更顺畅呢?这其实是高德很重要的一个口碑,我们正在努力的是希望很快进入第三个阶段,是对于交通路况的预测和预报。

在4月份我们新发布了基于高德交通大数据云公共服务平台,我们用新的模式,其实实现了交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个模式,我们把整个交通委交管局各地的政府交通台,全部利用这样的平台把它连接起来。也就是交管局拥有的数据只是一部分,它只在主干路,并不是全程分布的,它的数据还没有高德的数据多,我们愿意把这样的数据和能力开放给整个社会,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民生的问题,就是交通。

另外一个在今天全社会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什么?环境,今年有一部片子,说是被封了《穹顶之下》,让我们真正全社会对于环境的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以说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支持的人,这也是高德跟IPE,就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其实一个重要的合作,我们可以在高德地图,在IPE的蔚蓝地图上可以看到整个空气环境的变化。

总结,“互联网+”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重构供需带来巨大的经济能量。

第二,带来整个中国第二次创业的大潮。

第三个,创建更多的变量。我们要思考如何构建一种能力,能够创建更多的变量。

第四个,互联网和非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我们其实对于非互联网有敬畏之心。


最后,我想谈谈阿里,因为阿里在整个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的关键词其实是生态,在一年前UC整体融入了阿里巴巴,其实UC和高德在过去的12个月,我们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新的记录。到今天为止,没有超过千人的互联网公司整合成功,但是高德和UC的整合实现了这样的一个新的记录,我们的业务在过去的一年多取得了更高速的成长,我们的品牌得到了更大的被用户所认可。


编辑 / 天下网商 陆文斌 来源于腾讯科技)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天下网商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