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谷雨”计划要为三农放贷1万亿-天下网商
文/天下网商记者鲁西
编辑/段心鑫
一场关于农村金融的变革,正在加快速度。
12月20日,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宣布一项针对农村金融的“谷雨”计划。该计划称,蚂蚁金服将在未来三年联合100家核心产业的龙头企业,为大型种养殖户提供金融服务;并在中国1000个县域落地支付、信贷、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将携手合作伙伴发放累计10000亿的涉农信贷资金。
根据中国社科院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自2014年,中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三农”领域金融供给严重短缺。
长期以来,制约农村金融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户征信不够,缺乏抵押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涉农信贷不好进行风险控制,所以贷款给农户的意愿也不足。
不过,这块还未充分开发的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争夺的蓝海。
近两年,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布局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阿里巴巴在2016年1月专门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目前,农村战略是阿里巴巴三大战略(农村、大数据、国际化)之一。
“现在我们的涉农信贷累计发放了差不多3000多亿。”蚂蚁金服三农金融业务总经理陈嘉轶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蚂蚁金服合作伙伴达到300万多家,其中有200多家是银行。对于三年内发放一万亿的涉农信贷资金,她表示,非常有信心。
经过一年多在农村金融方面的探索,蚂蚁金服试图联合上游的金融机构,为三种不同需求的客群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联合龙头企业对接更多的资金需求方;在下游,则以淘宝等电商平台作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交易流、物流和资金流。
蚂蚁金服总结,目前“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用户存在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呈金字塔结构分布。对应着金字塔结构的三层不同需求,蚂蚁金服总结了农村金融战略的三大业务模式。
第一种为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服务的是金字塔底层的人。“蚂蚁金服最开始做的就是这批人,”陈嘉轶在回答《天下网商》提问时说,“这些客群的单位笔金额比较小,一般通过数据化模式,就能实现三分钟申请,一秒种获贷,整个过程零人工干预。”但是,这种主要针对的是农村个人的消费信贷。
截止2016年12月中旬,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5亿、1.3亿、3300万。
而依托农村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当农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数据会自动沉淀在蚂蚁金服平台上。“未来希望通过芝麻信用把农村信用体系搭建起来。”陈嘉轶说,“今天农村的客户数只有3000多万,这在农村体量非常少,未来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第二种是针对金字塔的中间层,农户小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
从2015年开始,蚂蚁金服主推“线上+线下”熟人信贷模式,即在信息化和金融服务欠缺的县域、乡村,蚂蚁金服联合阿里巴巴村淘合伙人、中和农信(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成立的小额贷款社会企业)的线下“熟人”,为用户提供经营性贷款等金融服务,现已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
陈嘉轶说,这类模式非常仰赖线下合作伙伴的渠道能力和铺设力度,以及对风险的把控。
第三种是服务居于金字塔顶层的大型种养殖户,主要依靠升级农业产业来解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今年主要做的就是产业金融的模式。”陈嘉轶说,“金字塔顶端客户群体比较少,但是单笔比较大。”
因此,从2016年中开始,蚂蚁金服与保险公司等联合为大型种养殖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下一步还将与农业部合作开发新型经营主体直报系统。